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振平 《理论导刊》2006,(11):67-68
陕西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革命根据地处于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前沿位置;陕南商洛山区是红25军长征的途经地和转折点;陕南汉中、安康南部山区是红四方面军配合各路长征红军的转战地;陕北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西与红军长征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正>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达陕甘宁边区,采访、生活了4个多月,获得了大量有关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手材料。之后,他在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通讯报道,引发轰动。在此基础上汇编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国内通行译名为《西行漫记》。《西行漫记》作为西方记者笔下的红军报道,较为生动客观地展现了西北红军的生活、战斗和精神面貌,一直是了解  相似文献   

3.
勃沙特找到了! 这个故事是由《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先生引出的,说来话长。 1984年,年届76岁高龄的这位著名美国记者来中国采访有关长征的故事。他不顾年老体弱,重踏当年红军长征之路,遍访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老红军,精心收集与长征有关的各种资料。他在采访肖克同志之后,写了一封信,询问一个曾在长征中与红六军团生活了18个月的外国牧师的情况。 肖克同志当年是红六军团军团长,往事一经提及,历历在目。他欣然命笔,将他与那位外国牧师初次见面的情况告诉了索尔兹伯里。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沿着当年中国红军长征的道路,进行了实地采访,准备写一部介绍长征的书。本刊记者访问了索尔兹伯里,请他谈了这本书的构思与设想。本书将长达十八万字(英文),争取明年二月完成,九月出版。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作为一位正直而才华横溢的新闻记者,从30年代起就为中外人士所熟悉.人们敬佩他对真理的追求、对新闻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交往是从他的一次震惊世界的新闻报道开始的.1935年秋冬,范长江这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记者,怀着对红军的神秘和崇敬之意,从成都出发,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采访.他穿原始森林,越雪山草地,跋山涉水,行程四千余里,虽未遇到红军,但他从沿途得到的第一手材料中准确判断出:红军不是“流寇”,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是“北上抗日”.长江将沿途采访写成的通讯汇编而成的《中国的西北角》发表后,曾风靡一时,震动全国!  相似文献   

6.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进驻陕北,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志丹等将领决定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渡河东征,刘志丹被任命为红军东征北路军总指挥兼二十八军军长,率四县集中起来的千人规模的二十八军东征。临行前,刘志丹给夫人同桂荣写信道:  相似文献   

7.
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本刊记者访问了康克清。这位当年的红军女战士向记者叙述了自己在长征途中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并深情地说,长征精神应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8.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从1935年10月,党巾央和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原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了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直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陕甘宁边区创造出一个党风正、军纪严、政通人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主社会。  相似文献   

9.
力平 《瞭望》1987,(52)
著名老作家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作者经过几十年的酝酿准备,两次亲历长征之路调查访问,请教了许多革命前辈,查阅了大量资料史籍,然后以诗人的激情,描写了红军从突破湘江封锁线到哈达铺提出落脚陕北——长征中这一段  相似文献   

10.
西北红军在长征胜利中的历史地位李彬姚文琦马玉卿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长江流域向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时间为1934年7月至1936年10月,共两年零3个月。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陕北吴旗,在此之前有红七军团、红六军...  相似文献   

11.
余方平 《理论导刊》2006,(11):65-66
中国西部是所有红军长征的必经之地和最后落脚点,其为长征的红军提供了广阔的回旋空间和食粮来源;在中国西部,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在中国西部,党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中国西部在红军长征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刘仰东 《民主》2013,(11):49-52
1936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西安事变、鲁迅逝世,等等。《中国的一日》大型征文活动,也是发生在这一年并为后人一再提到的事情。事实上,类似的征文活动并非"史无前例",也并非"后无来者",它能在历史上留下较重的一笔,与时代背景、发起者的创意、编辑者的劳动,都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这中间大概十三年的时间称之为"延安时期"。民主政治是延安时期的最大特点,毛泽东曾经指出:"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进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2)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红军长征具体地呈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红军长征是教条主义错误的试金石和初步确立实事求是思想的试验场;红军长征充分实践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红军长征开始独立自主地纠正"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相似文献   

15.
长征期间曾任红三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说过:"凭着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和出色的侦察工作,才免于全军覆没而到达陕北."在万里征途中,红军时时受敌重兵围追堵截,却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依靠电台侦察及时掌握了准确情报.  相似文献   

16.
正80年前的那个金秋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震惊世界的长征胜利结束。这是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光辉胜利,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时空变幻,精神永恒。80年过去,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更加凸显,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意义更加深远。那么,当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6,(44)
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壮河山的英雄史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是在强敌压境下,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的。在两年的时间里,各路红军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爬雪山,过草地,冲破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层层围追堵截,经受了难以想象的千辛万苦,终于纵横十二省到达陕北根据地,赢得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这是人类创造的一大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高耸入云的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一位前辈作了如下的概括:红军指战  相似文献   

18.
重访长征路     
《瞭望》1994,(50)
60年前,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辉煌的一页。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60年后的今天,对于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族人民,长征的光辉业绩,先辈的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仍然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源泉。 为了缅怀先辈,继承、发扬红军革命传统,湖北楚天电台组成记者团,于今年10月开始,重访长征路,进行深入采访。我们从他们所写的报道中选出几篇刊载于此。  相似文献   

19.
力平 《瞭望》1986,(26)
陕甘宁边区的建立,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延安,在人们心目中,是中国革命的象征。但是,长征途中,红军究竟何时决定落脚陕北?一直没有充分的材料加以确定。现在,党史材料的陆续发现,已可对此作出确凿的回答。此文是力平同志根据最新的材料撰写成的。  相似文献   

20.
戴焰军  李英田 《求知》2005,(8):9-1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十六大修订的《党章》也把这“两个先锋队”的表述吸纳进来。回顾党的历史,70年前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面对着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