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昌起义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新纪元。由周逸群任师长的二十军第三师的成立,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革命武装的实践产物,也是周逸群对旧式部队持续教育引导的自然结果,因而新组建的第三师形成较强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可谓"铁血之师"。其中的有益经验现今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铜仁红色革命历史是与贺龙、周逸群等人的早期革命活动相联系的,尤其是贺龙率部两次驻军铜仁,六千黔东子弟追随贺龙征战北伐及参加南昌起义。碧江是铜仁红色基因的早期孕育地,这为贺龙率工农红军后来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战略性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带领广大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创建起来的湘鄂西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这块红色根据地上,周逸群等人坚持执政为民,重视政权民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苏区局部执政经验。  相似文献   

4.
南昌起义军南征路线关系着起义军的成败。选择南征路线必须慎之又慎。周逸群在军事参谋团研究决定南征路线之后和南征前的紧急时刻,力排众议,多次地、反复地、甚至冒着"摇动军心"的风险,向中共前委、前敌军委、军事参谋团及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谭平山等提出坚持走吉安大道的诸多理由,并指出走寻邬小路的种种弊端。此建议虽没有被采纳,但从实践的结果证明,从南昌起义最后失败的教训总结,周逸群的这一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所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其主张的坚定与成熟以及远见卓识,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智慧与才能,应得到充分的肯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周逸群留日期间,阅读了大量马、列著作,逐渐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回国后以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始武装斗争的尝试,接着立足贵州,放眼全国,致力唤醒青年向上精神,提高民众的阶级自觉,将斗争对准帝国主义及中国军阀;并发挥其智慧和才能,以鲜明的立场与强烈的号召力,给贵州和全国青年尤其是贺龙以极大影响,促进了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以周逸群为代表的贵州靑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批官兵而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6.
黔东铜仁与南昌起义的主力军之贺龙二十军,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关联。贺龙部队经"黔东休整"汲取前进的宝贵力量,发展为完整建制地参加南昌起义的重要主力;北伐征程中的"黔东战士"坚强可靠,归建于人民军队早期第一批多民族革命武装力量;南昌起义积淀的"黔东因素"的持续发酵,对后南昌起义时期湘鄂川黔地区苏维埃革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冉少波(1903.1-1935.4)名云、绍文,字启昌,号龙骧,土家族,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中国工农红军黔东独立师副师长。1924年到湖南湘军贺耀祖部当兵。1926年8月参加北伐,随贺部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经湘阴、平江入赣作战。1927年3月先后到四十军与四十四军联合开办的军官教导队和讲习所受训。1928年4月进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1929年5月毕业,先后在湖南芷江、新晃、贵州天柱等地从事兵运工作。1931年任铜仁车鸣骥教导师武术教官。1932年10月回家乡组建独立营,提出“一打财主二打官,不与穷人啥相干”的口号,缴了县长和公安…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吹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号角的时候,当我们叩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鼓点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早期军队缔造者之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周逸群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了自己热血和生命的革命先烈。周逸群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黔东大地孕育的优秀儿女。他毕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为之艰苦奋斗,直至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他的一生展现了求真进取、求实创新、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周逸群堪称求真进取的表率。他自小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立下报国宏愿,舍弃…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铜仁地区的影响较早,从早期中共党员周逸群到思南地下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在铜仁地区历史上的有开先之史。  相似文献   

10.
周逸群同志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活动家,党的早期军队的缔造者之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军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896年出生于铜仁,1931年在湖南贾家凉亭战斗中英勇牺牲。周逸群故居位于铜仁市逸群路12号,故居为两进三合院式带高封火墙院落,总占地面积1165m2,建筑面积493m2。院内房屋皆为悬山顶单檐式木架构木房,以料石为基,青瓦覆盖。为典型黔东民居式样。故居现存大门、中堂、住房、书楼、厨房五座建筑。清道光年间,其祖父周贵渠始建住房和书楼,周逸群在住房出生和结婚。1918年,周逸群亲建正屋(中堂),现开辟为…  相似文献   

11.
周逸群于1898年出生在铜仁,7岁入铜仁城南小学,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博览群书,尤其喜爱中国历史,格外崇拜著名历史人物。他的作文《诸葛亮辅汉于蜀论》被评为全校优秀文章。刊于《南明杂志》。周逸群还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拥护贵州独立,被喻为“有抱负的青年”。1919年,周逸群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庆应大学攻读经济学。不久,国内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以周逸群为首的留日学生纷纷组织起来,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声援国内反帝反封建斗争。他致力于马列主义的学习与研究,努力寻求一条与中…  相似文献   

12.
自觉、笃行、唯实、担当、坚忍等,构成周逸群精神的基本方面。周逸群精神丰碑,德厚而浸润,骨铮而浩正,勋卓而屹然。  相似文献   

13.
周逸群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彪炳史册的南昌起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南昌起义找到了主帅,找到了主力军,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在起义失败后,周逸群赤胆忠心尽力挽救危局。  相似文献   

14.
周逸群,原名周立凤。1896年6月25日生于贵州省铜仁县城关镇。1919年赴日本留学,1923年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1924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  相似文献   

15.
八一南昌起义的成功举行,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以周恩来,朱德,徐特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充分运用统一战线这个法宝,以真心赢得真心,以真诚换取真诚,成功地做好了对贺龙、姜济寰和滇军将领的统战工作,为南昌起义的成功举行和起义部队的南下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党初创时期统战工作的成功范例,为以后党的统战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周逸群是黔东杰出儿女,是湘鄂西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归结起来,周逸群精神就是"一生交给党"五个字。他执守革命初心,把探索的一生、担当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坚定地、完整地、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党。  相似文献   

17.
周逸群1924—1927年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结识周恩来、孙中山等革命先驱,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学习军事,实践他抓武装学军事的理想;在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运动中,认为只有工农兵联合起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在与国民党右派的尖锐斗争中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军队建设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巍巍祁连山脉,绵绵河西走廊,79年前,数万名红军战士在无根据地依托,无兵员、物资补充,孤军作战的极端艰难情况下,在这里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殊死战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壮烈的一页,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就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1909年3月,孙玉清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  相似文献   

19.
1953年7月出生,定安县龙河镇下坡村人。1971年9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党政干部专修科毕业。在部队历任文书、班长、排长、干事、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团党委书记等职务,上校军衔。1995年11月  相似文献   

20.
编辑文集是党史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忠于原著是编的文集的灵魂。铜仁市党史办编辑的《周逸群文集》,在编辑中的指导思想,文化中的修改、删节等问题是值得商榷的。我的观点的提出,目的是通过与文集,主编探讨,进一步引起读者对《周逸群文集》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