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虹 《传承》2010,(1):26-27
<正>被称为海南早期名片的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刊发于《战地新歌》第二辑。说到上世纪70年代的歌坛,《战地新歌》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怎样论述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作用,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教材需要注意的问题。任勇同志《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作用》(本刋1983年第六期,以下简称《作用》)对现有教材的写法提出质疑,认为必须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剩余价值学说未系统形成的基础上闸述第二发现对科社的创立作用。对《作用》的质疑和观点,笔者谈谈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 曾钊新同志在《在岐义中醒悟真理》(《湖湘论坛》1993第3期)一文中。严厉地批评我说:“不尊重事实,怎能讨论问题”,“违反实事求是,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说我使他“惊心动魄”。这个批评引发我一个感想,就是认为确实应当尊重事实。 (二) 曾文说:我的《对<人性论>若干问题的质疑》一文中,不同意曾著《人性论》“把人性理解为是社会意识或精神要素”之说,而认为“社会的人的本质是物质”。对此,钊新批驳说,这是只允许谈人的身躯、大脑等物质,而不许谈它们  相似文献   

4.
来函照登     
《四川统一战线》编辑同志: 看了你刊编发的1995年6期24页湖北省匡天马、程飞《“联席会”质疑》一文,使我大吃一惊。因为此文系我亲笔撰稿,原载《中国监察》1994年12期37页,题目为  相似文献   

5.
她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里坚强独立的"肖男",是《清宫风云》里母仪天下的"孝庄",是《沙家浜》里八面玲的"阿庆嫂",是《靠近你,温暖我》里至情至爱的"丁爱羽"……她,就是许晴,许多观众心目中最美的女演员之一。因为美丽,她备受上天的眷顾;也因为美丽,她身处是非,遭受质疑与不公。只是无论如何,每当风雨过后,人们都会发现面前的她,笑容未改,美丽依旧——  相似文献   

6.
读了郭影、申志高同志发表在1988年《公安大学学报》第五期上的《谈警力不足与公安工作改革》(以下简称《谈警力》)的文章后,对文章中几个数字:全国现有警察数;全国警费开支;全国刑事案件发案率提出质疑。(一)关于全国现有警察数。《谈警力》一文讲:“我国现有警察约200万人,占我  相似文献   

7.
《城头变幻大王旗》质疑·周光春·今年2月5日,《农民日报》以《城头变幻大王旗》为题,报道了浙江湖州市等地一些私营企业的老板,向国营企业投资,引发了第二次“公私合营”。“第一次‘公私合营’(指50年代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靠国家政策对私...  相似文献   

8.
我在《致台湾军方的公开信》中曾斗胆断言:“5·20”“台独”上台掌权,“表面上看是他们的一大胜利,实际上是其走向末日的开端。”(见台北《远望》杂志20OO年8月号21页) 此文见报后,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及改善海峡两岸关系的朋友们对此提出质疑。归纳起来不外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电视连续剧《可爱的中国》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的热播,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拜读了方志敏烈士的遗著——《可爱的中国》。这本封面全部为红色的小册子这些日子以来总是端端正正地放在我的案头,她和国旗同一颜色,书名在右上角,竖排,是烈士手迹。我最早知道《可爱的中国》,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上高小时从语文老师口里听到,当时就有一种极  相似文献   

10.
赵勇 《同舟共进》2011,(11):76-77
我知道罗大佑,大概是在1980年代中前期。那是一个台湾校园歌曲风靡全国的年代,他的《童年》随着《外婆的澎湖湾》、《踏着夕阳归去》、《橄榄树》、《乡间的小路》、《小雨中的回忆》等走进了我的视野。台湾校周歌曲以清纯、婉约、追求诗的意境见长,而《童年》在其中更显得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被什么决定的》一文提出历史决定论之后,很快引来一些文章的质疑。其中的质疑焦点,主要集中在方法论、制度化社会赏罚与人们活动的关系、制度与生产力的关系和制度的来源这四个方面。尽管这些批判性的质疑都有自己的理据,但经逐一分析后,还都不能对我的这套观点形成有效威胁。不仅如此,它们还等于又从反面帮我证明了:历史就是被制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李克为 《群众》2014,(9):59-59
<正>我是个民主党派成员,却与中共党刊结下了不解的文缘。上世纪90年代,我先后在常熟、苏州两地政协全会上,作了《党风我见》的大会发言,全面阐述了我对中共党风以往的检视和以后的期望,引起了苏常两地党内外各界人士的震动。随后,我向中共江苏省委主办的政治理论刊物、素负盛名的《群众》杂志投了稿。使我喜出望外的是,拙  相似文献   

13.
匹夫有责     
曾经在《杂文报》 (1203期 )上发过一篇文章,对当下人们对腐败现象既深恶痛绝又听之任之的现状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文中曾援引了某电厂工人在多次反映腐败厂长无果的情况下将腐败厂长扭送上级机关的例子。   援引此例时,曾担心腐败厂长的同道们提出异议,说我挑动群众运动,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没想到文章发表后腐败厂长们没说什么,倒是有一个叫肖庇富的人出来质疑,质疑的问题恰好是我在写文章时所担心的,说我影响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近日,我读了《齐鲁晚报》 9月 22日转载的《中国青年报》关于武汉童车厂下岗工人自发地组…  相似文献   

14.
《求索》1982年第三期刊登的《对〈反杜林论〉中的一个批判的质疑》一文(下称《质疑》),把杜林在《哲学教程》一书中的某些言论说成是“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杜林的优生学理论”,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有关批判指责为“没有认真地对它作出辩证分析或完全理解它的深远的历史意义,以至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个武断的错误。”该文作者还表示:恩格斯后来也“没有捉到或者说没有认识到自己对杜林这一方面的问题的批判需要作出修改,这不能不令我感到有点遗憾。”  相似文献   

15.
西北的诱惑到西北旅游,是我多年的宿愿。60年代初期,一曲《新疆好》、一部《军垦战歌》曾为像我这样的少年编织起一片片神奇的梦。五六十年代中国最活跃的诗人大都到过西北。郭小川的《昆仑行》、贺敬之的《西去列车的窗口》、闻捷的《天山牧歌》……这三位诗人中,有两位已经在“文化革命”的疾风暴雨中走进他们生命的终点……西北的诱惑主要来自狭长的河  相似文献   

16.
《创业史》是柳青的代表作,也是"十七年"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在当代文学批评精神的流变过程中,对《创业史》的评价虽然几经起落,但不论是20世纪60年代的赞誉、肯定,还是"重写文学史"浪潮中的质疑、否定,或是21世纪以来的重评和辩护,都未能绕开和超越两种思维困境:一是将现实主义文学叙述和真实社会生活混淆不清,将文学等同于现实副本的倾向;二是文学和政治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因此,对《创业史》的重读必须要在超越这两种思维困境的前提下寻求具有确实意义的当下性。  相似文献   

17.
与读“红楼”有相同感觉的,是读《铁木前传》。我19岁在《天津日报》发表处女作《麦花香》。23岁,头顶一脑袋高粱花子走进天津日报社做文艺记者。有前辈编辑问,你写东西是不是受《铁木前传》影响?我如实回答:我不知道有一部书叫《铁木前传》。在文学荒漠的年代,在我那冀中平原的土炕上,能读到的唯一小说是《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18.
<正>一我自幼喜爱武侠,最早读的是《七侠五义》与《小五义》,在小学时曾自编武侠小说《五鬼剑侠传》。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开始关注新武侠小说,尤其读了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便觉得新武侠让人眼睛一亮。当时我正在报社当编辑,业余时间想研究点东西。那时候不少人在研究鲁迅、茅盾、巴金,我不想凑这个热闹,决定以研究新武侠为课题。当时我想研究新武侠,也受到我老师章培恒先生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我投在章先生门下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30周年。30年来,贵刊在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推动民主与科学发展、促使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方面,作出独特的贡献,取得瞩目的成绩。其丰功伟绩彰明较著,可圈可点,可喜可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就与《民主与科学》前主编孙伟林在《科技日报》谋面,  相似文献   

20.
近承友人相告,王宏道先生在《云南社会科学》1985年4、5期上著文,对我于1978年发表在《思想战线》2期上的一篇札记短文《<南诏德化碑>作者考》提出了“质疑”。我因亟取读之,始则惊而终则喜。初不料这条札记于七年后还能引起同行们的注意,真是“受宠若惊”;读毕,顿觉该文适足以成吾说之反证,岂不又是一喜嘛!何以言之?答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