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之中,并广泛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境外宗教渗透的主要策源地是美国,几乎任何一种宗教渗透都可以追溯到美国背景。分析宗教在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日常生活诸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其对华宗教渗透的理论背景、作用机制和破坏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抵御美国的宗教渗透。  相似文献   

2.
宗教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中,并广泛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境外宗教渗透的主要策源地是美国,几乎任何一种宗教渗透都可以追溯到美国背景。宗教在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诸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其对华宗教渗透的理论背景、作用机制和破坏途径,能帮助我们有效抵御宗教渗透。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宗教开始了所谓的"世俗化"运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宗教开始了全球化。宗教的世俗化、西方宗教对中国大陆的强力输出和渗透,加上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宗教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宗教需求。由此造成了我国的"宗教热"和"宗教乱象"。为此,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地研究我国宗教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莫岳云  李娜 《湖湘论坛》2014,(2):106-112
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成为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首选。近10年来,高校悄然兴起一股"宗教热",境外宗教势力渗透加剧是一个主要诱因。境外宗教渗透无孔不入,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必须把抵御境外对高校的宗教渗透提高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战略来认识,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严格校园宗教活动管理,构建起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的联动机制和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然抱着冷战思维不放,继续运用意识形态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干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对中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日趋复杂,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政治警觉,以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冷战".  相似文献   

6.
在现阶段,利用宗教进行政治渗透和思想渗透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和平演变"政治图谋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我们要认清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渗透搞分裂活动的本质,支持宗教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政治渗透和思想渗透.这是做好宗教工作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7.
徐丹 《长江论坛》2020,(1):46-51
近年来,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规模、影响力和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外政策中越来越多地利用国际非政府组织来推销自己的社会制度与价值观念,成为"颜色革命"的重要推手。美国遏制和制约中国战略在2018年有了新提法--新"政治战",而新"政治战"使国际社会政治安全风险有加剧趋势。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这场新"政治战"中起到了强化和协调非常规战争、远征外交及秘密政治行动的作用,其日益频繁的活动给中国带来了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观及宗教渗透等多方面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宗教领域的新问题:信教人数增多与宗教活动场所有限的矛盾突出,外籍人士的宗教活动管理难度加大,基层宗教团体自身建设不足,流动人口信教人员的管理薄弱,高校宗教渗透现象比较严重。新时期宗教问题的新特点:信教群体构成多样化,信教人员数量增长快、分布不均衡,宗教活动呈现出现实性与虚拟性并存的特点,宗教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性增强、影响力扩大,宗教反渗透问题空前突出。新时期解决宗教问题的思路与对策:加强宗教知识和宗教政策宣传,全面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的行为;对境外宗教渗透实行"堵"与"疏"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和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教育;加强阵地意识,积极应对重点领域和特殊群体的宗教渗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通过对宗教意识形态的批判,阐述了宗教意识形态的派生性和依赖性,并将宗教批判引向政治社会批判。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正确处理宗教与国家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10.
周英杰 《传承》2014,(10):54-55
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当前新疆稳定形势复杂而严峻,"三股势力"不断加强极端宗教思想渗透,利用宗教极端思想制造民族分裂,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的公共秩序,影响新疆信教民众的生产生活。面对新时期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尖锐而复杂的斗争,我们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学习教育,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11.
特朗普上台执政以来,美国对华态度趋于强硬有多重动因,其中制度与经济是两个重要方面,而制度对立是根本性的,将长期发挥作用。制度对立影响美国对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判定,制约对华战略信任;促使美国鹰派谋求与中国打新冷战、实现经济"脱钩"。但是,对总统特朗普来说,出于美国经济利益以及其竞选连任的考量,美国需要与中国保持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经济关系,并且从策略上采取对华强硬姿态,以谋取经济博弈中的有利态势。  相似文献   

12.
近日,王乐泉在新疆自治区召开的党委常委、主席联席会议上对抵御宗教渗透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从历史的角度,清醒地看到,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武装侵略与宗教渗透紧密相连、政治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公民宗教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政教分离国家.但由于历史原因,宗教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呢?本文以美国宗教与政治关系为研究背景,以国内外关于公民宗教成果为研究基础,界定了美国公民宗教的概念,并从功能学角度归纳其内涵.美国公民宗教是以仪式、象征、符号为途径争手段,将宗教信仰、宗教习俗转化为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的信仰体系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分析和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历史演变与现代调适,认清其意识形态渗透的本来面目,对于防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方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形成于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渗透的话题、载体和手段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防范西方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必须牢固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性,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性,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建设的系统性,积极扩大意识形态的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始终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之所在。重建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是"新冷战"趋势下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要求。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建立新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治理理论与政策,已成为"新冷战"趋势下中国国家安全关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朱碧波 《理论月刊》2015,(3):158-162
边疆地区是国家疆域的边缘性部分,也是国家地缘政治角力的前沿阵地.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及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出于国家利益的思量、地缘政治的考虑和意识形态的抵牾,不断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对我国边疆地区进行极具政治恶意性的宗教渗透,不但弱化了边疆民众的政治认同,而且还解构了边疆民众国家认同,严重妨害了我国国家构建在边疆地区纵深推进.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认同政治”的建构,在提升民众幸福指数和再造政府功能的前提下,维护我国边疆民众的宗教信仰安全和国家总体安全.  相似文献   

17.
余峰  黄华莉 《理论月刊》2007,18(9):138-140
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因素等,其中文化因素现在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虽然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仍以美国利益为最高原则,但是其每个时期的外交政策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宗教、意识形态和公众舆论是文化因素的三个重要层面,这三者都从不同方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冷战”时期之禁毒与美国外交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以联合国为舞台,借助新闻媒介之手,曾经展开过一场禁毒遏共外交活动。这既是当时特殊的"冷战"背景下美国遏制与孤立新中国的产物,更是美国对外政策实施过程中以话语权优势制衡对手的惯有手法,而由此助长了东南亚"金三角"毒品源地的坐大,则显然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尺的"冷战"背景下禁毒外交取舍不当之"苦果"。唯有摒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偏见,保持禁毒的初衷不变,国际禁毒事业方能得以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8,(3)
宗教问题不仅关系意识形态、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而且涉及内政、外交等各方面重大关系问题,必须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高度、政治格局的深度认识和重视宗教问题。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必须科学认识宗教的本质,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和我国宗教所具有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方菁  马艳朝 《人民论坛》2012,(11):184-186
美国外交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宗教特征,尤其是在人权外交方面。人权概念的产生是宗教历史积淀的产物,而人权外交可以理解为通过外交、经济甚至军事干预在国际上追求人权的行为。人权外交倡导的平等、自由有其鲜明的宗教性特征。宗教之所以能够影响人权外交的倾向,在于它作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存在于美国的社会当中,成为显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国家的政策行为。当然,从根本上说,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