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检验轻刑化的趋势和犯罪态势之间的关系,应当准确把握犯罪态势的内部构造.当前数据显示犯罪态势的特点是犯罪率有明显的增长,犯罪率的增长主要体现在经济犯罪、财产犯罪和过失犯罪等犯罪呈上升的趋势,但是同时暴力犯罪、有组织犯罪等严重犯罪呈下降趋势、重刑率和监禁刑率也呈下降趋势,总刑罚量得到适度控制,这意味着轻刑化的趋势与犯罪态势是内在平衡的.  相似文献   

2.
《犯罪与现代化》是美国犯罪学家路易斯.谢利的代表之作。在书中,谢利通过对20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人口和犯罪的地区分布的发展变化的分析,表明了"现代化进程对犯罪率和犯罪方式都有着明显的普遍的影响"的观点。本文是对阅读《犯罪与现代化》后,通过对谢利的观点的分析,从现代化对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人口及犯罪地区分布的影响方面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2):129-129
孙昌军、周亮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9期上撰文《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的统计分析》指出,与不分年龄段的犯罪率统计相比,未成年人犯罪率的统计更具有准确性。通常我们计算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区的犯罪率,是将其犯罪人数除以其总人口数。而事实上,0-13岁的人不可能实施犯罪,60岁以上的老年人犯罪的相对也很少。0-13岁的人约占总人口数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4.
基于医疗型社区理论的研究认为灾后犯罪率下降或仅仅是温和上升。基于日常活动理论和社会解组理论的研究则认为灾后犯罪增加了许多。二者均有实证研究作为支持。对这两个命题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的结果是,灾后犯罪率增加,报案率减少。原因是灾后社会正式控制水平发生了变化。在增加犯罪机会、降低社会监管能力的同时,使得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能或不愿报告罪案。为了预防灾后犯罪,在自然灾害后这一特殊时期加强社会正式控制水平是必要的。在刑事政策上要采取类别化防控和区别化惩治的原则。对涉灾渎职犯罪从重处罚,对于控制各种灾后犯罪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毒品犯罪对社会危害性较大,一直是打击犯罪的重点,近年来随着花都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毒品犯罪呈现出平均犯罪率下降、累犯率高等新特点,为更有效的打击毒品犯罪,应当从法制宣传、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付本元 《刑警与科技》2013,(19):246-247
<正>民间联网报警系统的兴起,带动了这个时代安防建设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也将攻破犯罪率较高的难关。互联网日新月异的今天,治安形势日益变化。建国初期,刑事立案保持在每年50万起以下。而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出现犯罪率居高不下的情况。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刑事案件共立案474万余起,犯罪率呈现增多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这个阶段,民间联网报警系统的兴起,带动了这个时代安防建设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也将攻破犯罪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犯罪研究》2009,(5):21-26
时代高速发展的今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城市犯罪率也节节攀升,而其中犯罪更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犯罪年轻化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犯罪,严重威胁了我国的正常运行,具有不可预计的潜在危害性,急需政府采取失当行为应对。究其原因,除了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外,更涉及社会制度、家庭管理和个人素质等各个层面的原因。政府在面对犯罪年轻化问题时,可通过完善社会制度、改善社会风气、强化各方监督体系等方面加强管理,以减少青少年犯罪为突破口,达到从源头上控制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我国整个社会秩序平稳、治安状况良好,但犯罪现象依然存在,且出现了几次新的犯罪高峰。不过从总体上来说,这个阶段我国刑事犯罪呈现出犯罪率低、政治犯罪突出、犯罪心理复杂、犯罪手段原始等特点。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主义社会犯罪的发生和演化仍具有必然性,犯罪率绝对减少并非人们追求的目标,贫穷仍是引发犯罪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9.
留守子女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员流动加剧的产物,有人称其为“制度的孤儿”.近几年来,留守子女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犯罪率和受害率逐年攀升.本文从法律角度剖析这一特殊群体的状况,以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刑罚威慑机制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根林 《中外法学》1997,(6):98-106
<正> 一、刑罚威慑效应概说 近十多年来,每当犯罪率上升,大案要案增多,社会治安形势恶化,公众和决策者往往就将其原因归结为对犯罪打击不力。面对公众和决策者的指责,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自然反应就是加重刑罚。这种思维的逻辑前提实际上是犯罪率与刑罚量必成反比例关系:即刑罚量投入不够,犯罪率就必然上升,加大刑罚量,就必然能够降低犯罪率,似乎刑罚打击得力效应仅仅取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