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面对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新的改革命题,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继新农村建设战略后着眼于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着眼于解决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大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充分认识这一战略的重大意义,而且需要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和建设目标。一、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关键是要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的逻辑关系。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4,(13):18-20
党的十八大多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探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阶段性量化评价分析,及时掌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作的态势、趋势与规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发展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是公平,主要体现为受益均等、主体广泛、优惠合理三大原则,人们通常用地区间财政均等化程度表示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供给的不平衡性是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制度来保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目标,社会工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社会力量,基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历史经验,当今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服务水平的提升、政府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工作职业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社会工作能够凭借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观和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并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困难特殊群体、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开展专业社工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统筹城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路径的背景和理论基础着手,从破解城乡二元发展现实难题的需要、市场失灵与公共产品理论、加强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论述了均等化公共服务创新路径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成都市为例,对成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以及成效进行了详细地梳理,指出了其在均等化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创新点。最后,借鉴成都市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创新做法,提出了四川省统筹城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慧敏 《理论探讨》2024,(1):150-157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赋予乡村振兴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意义空间,即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以全面振兴为目标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具体路向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乡村治理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乡村发展的民生供给与村民需求错位等,成为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症结和制约因素。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需要处理三大关键议题并作出路径安排:通过重塑城乡关系以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活力,通过加强协同共治以激发乡村发展内在动力,通过精准谋划乡村振兴项目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多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探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阶段性量化评价分析,及时掌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作的态势、趋势与规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发展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一、研究背景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  相似文献   

9.
<正>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城镇及地市主政者要注重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围绕"以人为本"的总方向,城镇及地市主政者需要从几个领域细化执行。首先是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积极完善"政府主  相似文献   

10.
谢坤 《学理论》2012,(1):38-39
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从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通过分析,提出了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并综合考量历史发展规律和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实。谈及振兴,就必须与振兴相对比,探究乡村衰退、衰落的深层次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理解战略提出的背景,才能更深入设计战略实施方案,才能更有效实现战略目标。新时期采取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速城乡融合发展,首先应探究乡村衰落的几个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丁丽  杨振山 《学理论》2010,(23):15-16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的概念和原因、对策分析上,在如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尚缺乏系统而明晰的政策思路和建议。因而,从此视角出发,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其不足,并提出将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3.
振兴乡村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乡村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强国富民战略安排之一,这项任务能否实现,关乎复兴中华、实现伟大国家梦想的成败,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宏伟构想十分必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需要国家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发生转变——农业技术进步模式转变、农地保护模式转变、城乡区划模式转变、城乡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土地产权变革。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琛  孔祥智 《理论探索》2021,(1):92-100,120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二者是互利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二者的深度融合是构建新型工农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土地资源存在错配状况以及农村资金净流出且存量不足,亟需注入优质城市要素以激发乡村活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为新型城镇化挖掘了新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资本红利。未来,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处理好“四对关系”,重点是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小城镇为着力点构建新型工农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城市偏向、GDP偏向等多重偏向的存在,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很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至少应采取以下措施: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居民在权利、机会与能力方面实现均等;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增强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的能力;构建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多渠道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改革政绩评价体系,建立公共服务问责制;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治体系建设,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城乡关系从分离、差别到二元结构的固化,再至城乡关系的融合发展,这个历史进程部分地践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二者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实现了首次互构。新时代的城乡关系已然出现了新的变化,而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也继承更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重构了空间理论,进一步延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城乡关系的新变化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动态演进之间实现了二次互构。基于二者双重互构的逻辑,城乡关系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应汲取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时代精髓:尊重城乡发展的基本规律,规范资本与“人本”的界域;彻底翻转城乡不对等的理念,积极促成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变革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体制与机制,致力于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及向乡村领域的延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城乡融合发展的三元共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黄文博 《学理论》2023,(1):70-7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三农”稳定社会民生、强化国家战略定力、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央对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自身经济社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减轻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冲击,有利于自身和平崛起,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特殊的世界意义;完善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全面领导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政治保障,不但为乡村建设凝聚社会合力,且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从统筹城乡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也是对国家一系列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枣庄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点,针对本地的实际,提出枣庄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与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发生深刻的阶段性变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存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大、供给总量不足、提供主体主要由政府主导等问题。需要从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辩证思维,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突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制定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市场经济背景下,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和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人类发展必由之路。一、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消费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缩小城乡差距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