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世界文明史,任何一种古代文明形态都没有像中国占代文明那样,有着五千多年绵扯不断、独立发展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就.是一个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的发展延续,既取决于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生产力,同时也取决于一个民族的精神因素。唯物史观在探究历史发展的动力时,从社会的基本矛盾出发,揭示了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唯物辩证法同时指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社合历史是人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它总是要受到一定的动机、愿望、思想等精神因素的支配和调…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内涵、成因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105-109
哈尼族梯田文化是哀牢山地区哈尼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以梯田为主要物质载体、以梯田生产生活为核心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其内涵丰厚、独特,其成因有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因素,其特点可概括为"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分布广袤、景观壮丽,天人合一、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新论断。这一论断建立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性成就为标志的历史实践新指向、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布局为标志的战略任务新指向和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标志的发展动力新指向上。三大新指向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基于历史维度、未来维度、社会动力维度的时空立体坐标定位了"新时代",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论断的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的高度统一。深入分析三大新指向,对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论断的历史依据、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鸦片贸易在华泛滥的经济视角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历史的开启与早在1840年之前就在中国形成泛滥之势的鸦片贸易有着密切渊源。中国史学界从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就鸦片贸易的扩大化进行了长期、富有成效的研究。其动因以“扭转贸易逆差”说和“精神腐蚀”说为重。但是从世界银根紧缩、中英贸易的公行垄断、散商制度诞生等几个经济因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究1840年之前中国鸦片泛滥的缘由,不难发现新的、有背传统观点的几点疑问。这些疑问与散商、公行的经济制度相结合,就为我们深入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不同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60余年来,泰国华人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泰国华人教育在战后的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对泰国华人自身利益的实现及泰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促进了中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加深了中泰人民的友谊。本文拟以二战后泰国华人教育为例,通过对华人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回顾,深入探讨泰国华人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涉官网络谣言屡禁不止,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等造成巨大的危害,探析其成因,寻找治理路径十分必要。界定了涉官网络谣言的概念;分析了其传播特点;从官员、网民、媒体和政府多个角度探析了涉官网络谣言传播的动因,并提出了涉官网络谣言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改革用包容性思维,形成相互叠加的混合优势,成就中国经济奇迹;以5000年文明理解中国40年改革,寻找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思维方式……中国走过40年改革历程,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增长奇迹。发掘中国改革的成功奥秘,对于中国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立足中国历史与实际,"以中国为方法",为理解中国的经济奇迹提供一种全新的解释框架。它揭示出,中国改革的成功奥秘,是改革背后的包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设计的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工程是一个持续发展、渐进改革、长期稳定的国家发展战略系统工程,蕴含了极其深邃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改革是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也是奠定良好的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指出:“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这里,邓小平一方面指出了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只有发展才有中国的强盛、繁荣;另一方…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重要创新活动,从理解政府创新的动因、主体、创建内容和取得的绩效等要素入手,并结合电子政务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特征,探究了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建设规范化、服务人性化、以用户为导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演变是一个继承与拓展、积累与完善、调整与深化、改革与创新的持续发展过程。根据"时景-图景-场景-愿景"四维分析框架,中国经历了基于传统国家安全观以政治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国家安全体系、基于转型国家安全观以经济安全为核心的过渡型非传统国家安全体系、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总体安全的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三个阶段,是不同时代主题和国际环境下中国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与国家安全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其演变的根本动因在于应对不同时期国内外安全环境和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与挑战,实现对国家安全更高层次的追求;内在动因源于国家安全理念和国家安全战略变化,外在动因源于重大国家安全事件的推动。新时期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敏锐洞察国家安全环境、更新深化国家安全理念、精准厘定国家安全内容、统筹规划国家安全战略布局,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从全方位社会主义改革的意义上说,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协调发展,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改革中这两个中心环节的有机结合与配套。 然而,从我国和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的实践,其中特别是七十年代末以来改革发展的实践来说,由于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和其它种种因素的制约,改革在初期发展以及整个发展的某些阶段,客观上呈现出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抑或经济体制改革先行一步的状况。中国、匈牙利等国改革最初起步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农村经济改革为全面改革的先期试点,在取得经验,找到突破口的基础上推进其它领域改革的发展。苏联等国改革的注意力首先放在了诸如开放言论自由,要求社会生活公开性,以及推动民主化进程等政治体制改革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描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的历程,对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动因和路径进行梳理,分析文化产业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考察了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经验,对比分析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优劣后,对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创新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生产性、生活性、封闭性、认同性和娱乐性等属性。其项目流变归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人文地理环境、人文经济、文化思想、国家政治制度等是海南黎族传统体育项目流变的外部动因,而地域项目发展的不平衡性、交互作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等是其流变的内部动因,其中以外部动因为甚。  相似文献   

14.
传教士法学翻译的历史文化语境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语境是传教士译介西方法学活动开启、促进和发展的最基本动因,但特定语境因素和译者因素又制约译介活动的选择与发展。传教士在特殊文化空间中所形成的文化立场和文化心理影响着法学译介中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而西方法学的译介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造成极大冲击,改变了世人的知识结构乃至思想观念,丰富了作为文化载体的汉语语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关乎国家核心利益,是党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历来重视对外开放的经济建设工作,始终把发展对外开放事业和夯实国家经济基础作为头等大事。本文从探究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入手,以对外经济发展中取得的实际成果为依据,将百年探索过程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通过梳理经济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历史阶段经济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工作重心、取得的成效等,从中概括其特征,把握其逻辑,并总结其经验。为新时代党领导我国在经济等领域,以“高质量”和“大规模”的姿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有两种阐释进路:其一,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最早提出了阶级斗争"金线论",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理论,影响深远;其二,恩格斯在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书评中最早提出了社会存在即经济发展"红线论",直至晚年坚守不渝。"社会生产力"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前者作为"终极原因",后者作为"伟大动力",罗荣渠先生早有宝贵厘定,但是在生产力发展(即经济变革)与阶级斗争(即政治变革)二分框架下讨论历史的动因和动力问题,也有可能忽视了两者同样作为精神"动力的动力"而存在的一致性。"金线"是指称暴力或军队组织,它本身就是一种与"经济力量"难解难分的社会存在或物质力量:在"既用以保卫财产,又用以获取财产"时,就是"一种经济力量"。"红线"与"金线"实际上是唯物史观的主辅两条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展现的生产方式序列图式是:与"社会生产力"作为历史的动因(根本动因、根本动力)不同,"人的生产力"(Produktivkrfte der Menschen)发展才是历史的动力(基本动因、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赵凌云 《政策》2013,(8):15-22
十八大闭幕后,新一届党中央顺应人民期盼和时代召唤,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实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追求的改革新政,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为取向的发展新政。新政的指向是推动发展转型。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体由小到大,关键靠速度;经济体由大变强,关键靠转型。中国发展已经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转型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莎如拉 《前沿》2002,(3):90-9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经验。党在 80年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现了三个伟大转折 ,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历史的经验证明 ,我们的党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这一点是丝毫不能动摇的 ;“讲话”又为新时期党的历史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党要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本文就如何加强图书馆的工作 ,落实“三个代表”谈些看法。一、图…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的主题及其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0年来思想解放的历史主题一开始就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可分为以下阶段:1978-1991年间主要指向传统社会主义实践模式,主要探索的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1-2002年间主要指向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主要探索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2002年以来主要指向的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主要探索的是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台湾地区对其羁押制度进行大幅修订,废除了检察官的羁押决定权。在接下来的将近20年间,台湾地区又以人权保障为基础,进一步修正了羁押法制。台湾地区进行羁押制度改革的背景或历史动因是什么,台湾地区的羁押制度在改革了十几年后,其运行状况如何,是否实现当时的既定目标等问题,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