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列宁认为革命后的俄国仍然存在诸多社会矛盾,俄国阶级阶层关系、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生态和意识形态的重新结构,加之封建传统的残余和恶劣的国际环境,赋予了俄国社会矛盾多元的复杂性特征。在深入阐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了“人民内部不一致”的思想,开始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三大具体社会矛盾。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俄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和必然性,提出了“人民内部不一致”的重要论断。斯大林在列宁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社会矛盾”的正确观点,随着建设的深入,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矛盾问题上陷入了歧途,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政党文化理论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说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俄共(布)以及俄国社会基本国情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既是列宁政党建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有益补充。它为布尔什维克党、俄共(布)的建设和发展,为俄国社会的文化发展以及其他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因此,列宁政党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凸显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当中的战略地位,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建设无产阶级文化,鼓励党员学习识字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扫除文盲现象,提升党员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野中,社会主义是克服资本主义固有危机和矛盾,继承资本主义一切成果,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形态,并预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在封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列宁率先领导并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到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开辟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道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理论思想给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以深刻的启迪,其对社会改革的实践和经验,也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灌输理论主要是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卡.考茨基关于"灌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具体国情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列宁的灌输理论强调从外面灌输,不仅对灌输的内容、主体和客体做了界定,而且提出了灌输的方法要求。它对我们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观始终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和构想同落后的、小农占人口大多数的俄国实际相结合,建设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的理论著述和政治实践活动,清楚、完整地展现了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思考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决权是列宁继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解决俄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理论原则。列宁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基于俄国的国情与民族特点,赋予了民族自决权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社会主义宗教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针对学界关于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的部分观点,有必要从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包括列宁关于宗教产生的根源、"鸦片论"、宗教信仰自由、唯物主义辩证法处理宗教以及对"造神论"的批判等入手,客观认识列宁的社会主义宗教观。列宁社会主义宗教本质并不排斥宗教,而是随俄国特定社会环境对立和缓和交织发展,具有特定的时间性和局限性,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思想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以英、法、德等先进的工业化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指出社会主义将从资本主义这个母体中解放出来,但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和更高形态必然要替代资本主义。在这一普遍规律上,他们又对落后的保存有"农村公社"特点的俄国进行了考察,认为资本主义并非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一定条件下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进入到新社会。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一国胜利的理论、实践,进一步丰富、发展、补充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论述,是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中出现了若干争论。其中,马克思所说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主体是俄国社会;俄国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证实;列宁对俄国苏维埃的社会主义探索、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等,是不可否认的。因此,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东方后发展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略论列宁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和实践苏红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这是摆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在理论上阐明论证了经济建设在苏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端重要的地位,并制定了一系...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论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封建专制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理论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一、苏维埃政权是一种新型的无产阶级民主制。列宁非常重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民主形式问题。他指出:“彻底发展民主,找出彻底发展的种种形式,用实践来检验这些形式等等,这一切都是为社会革命进行斗争的基本任务之一。”①在这一问题上,列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宪法思想和国家结构理论与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俄国特色的国家结构理论。在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列宁经历了一个由反对联邦制到赞成联邦制的转变过程。列宁在强调民族自决权问题的同时,把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看作是解放被压迫民族的重要原则。列宁主张的中央集权制并不是封建专制而是民主集中制,它并不排斥而是要求地方自治和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要不要利用和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在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和经营方式上的成就为社会主义服务,要不要根据苏维埃俄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制定旨在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改变苏俄经济文化技术落后面貌的政策和策略,这是摆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列宁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列宁在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体现出来的进和退的思想,并从这个角度剖析邓小平理论与列宁主义的一脉相承性,批判了机会主义者对列宁主义的污蔑。  相似文献   

16.
列宁从俄国社会的具体实际出发,针对国内战争后期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现象,提出在党和苏维埃内建立自上而下统一的监察机构,通过对党和苏维埃机关开展全面的监督,实现布尔什维克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促进俄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化建设思想是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时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列宁阐述了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伟大意义,并对如何推动文化建设顺利进行作了一系列深刻论述和实践探索。学习和研究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对如何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境况进行了积极探索。其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苏维埃俄国建国初期的民生思想,重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利;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民生思想,发挥人民群众建立社会新秩序的主体性;社会主义深化发展时期的民生思想,强调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和实行各项方针与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预见到也没能回答的问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想,对指导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列宁关于合作社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 3年 ,列宁在《论合作社》一文中多次提到合作社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指出合作社的发展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合作社往往是同社会主义完全一致的。我国学术界有人认为列宁把合作社看作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 ,从而把合作社与社会主义划等号。我认为 ,列宁所指的“社会主义”不是一般的社会主义 ,而是特指俄国的“小农特点的社会主义” ,也不是一般地指合作社的性质 ,而是指合作制的发展趋势 ,因为在“小农特点的社会主义”俄国 ,利用合作社是“小农特点的社会主义”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合作社与社会主义划等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