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晟 《乡音》2014,(10):50-51
在近现代的中国画坛上,有两个时期最值得关注。其一为民国时期,诞生了诸如张大千、齐白石、溥儒、吴昌硕等大师级人物。其二为新中国建国后的30年,涌现出像黄宾虹、傅抱石、黄胄、王雪涛、徐悲鸿、李可染等名垂画史的大师。  相似文献   

2.
沐泽 《台声》2006,(11):90-91
他是余光中的堂叔。早年留日,后经历近30年的军旅生活与近8年的商场角逐。直至56岁时才提笔习画,以画自娱,但却开创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新风格。在台湾,他被公认为“足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齐名”,“惟一能与大陆画家李可染抗衡”的人。余承尧一生的经历与艺术成就被多数人视为传奇及异数。无特别的师承,也非正统科班出身,却凭借他未间断的游历、读书、写诗、习字、吟咏山川以及研究音乐戏曲,成就出晚年一幅幅雄伟饱满又幽深灵动的自然景致。1899年,余承尧出生于福建永春洋上村,幼年家境困苦,14岁时方得入学。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  相似文献   

3.
法国印象派大师高更在太平洋塔希提岛找到了其梦寐以求的色彩.刘伯骏,潘天寿的得意门生,在蜀中大巴山获取了艺术的灵感真谛.青年才俊崭露头角的刘伯骏,笔名老牛骏,四川省宣汉人,生于1921年,1947年毕业于名师荟萃的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潘天寿、吴茀之、林风眠诸先生.1947年12月,刘伯骏于艺专毕业,潘天寿爱其才,特地于浙江湖州韵海楼为他举办“潘天寿门生青年国画家刘伯骏作品展览”,轰动一时,展览之画作多被购走.1948年,《新民晚报》举办自清末以来“现代名家画展”,展出作品除吴昌硕、潘天寿、张大千、徐悲鸿等大师的名作外,刘伯骏的几幅作品也列在其中.此时,刘伯骏可谓得志少年,风华正茂.前途未可限量.谁知此后刘伯骏便销声匿迹,无影无踪,成为画坛一桩异事.  相似文献   

4.
王伯敏     
《今日浙江》2013,(7):60-60
王伯敏,台州人,早年师从国学大师、山水大师黄宾虹,是我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诗人,曾被潘天寿赞誉为“不仅专史,能诗叉工画,实在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5.
正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三位大师不受社会各阶段风起云涌的艺术风潮影响,一心一意追求文人画传承的最高境界。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三位杰出的艺术大师,2014年适逢吴昌硕诞辰170周年,齐白石诞辰150周年,同时为了迎接2015年黄宾虹诞辰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是青年期刊的黄金时代,一本青年期刊发行几十万份并不罕见。从南到北都有影响力巨大的青年期刊,《辽宁青年》曾经一度达到240万份的月发行量,团中央的机关刊《中国青年》更是创造了月发行400多万份的奇迹,《黄金时代》、《山西青年》、《年轻人》等也有不俗的表现。作为80年代的主流媒体,中国期刊发展史上因此留下了属于青年期刊创造的出版神话。可是,青年期刊10年的辉煌现在看来仅仅是短短的一个瞬间,在人们的出版记忆中留下的痕迹也越来越模糊,特别是在没有经济意识的前提下创造了成就却没有留下多少经济积累,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马锋辉 《今日浙江》2013,(11):62-62
朱豹卿,杭州人,祖籍海宁盐官镇,师承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由吴昌硕、齐白石入手,于黄宾虹得悟,写意花鸟,简淡空灵,生涩古拙,为现代浙派花鸟画高古一脉画风的代表。其绘画艺术沿袭中国文人写意传统,着力于笔墨精神,重人品修养,渗溢哲学之辨析、人生之体悟,多以佛家的"圆妙"、老庄"无为"的玄境以及禅宗的"参悟"为基石。《鲤鱼》图是朱豹卿在2006年隆冬之日所作、以鱼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之一,引借脍炙人口的中国传统民俗故  相似文献   

8.
上海第六届艺术博览会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法国著名雕塑大师恺撒的传世作品《大拇指》,2002年11月16日,它以26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正大集团收藏,落户上海浦东,引起了轰动。 这件作品,是恺撒大师花了两年多的心血于1965年完成的,它是第一件、也是惟一一件用聚酯材料做成的《大拇指》,深得作者本人的钟爱,一直珍藏在家中。恺撒大师后来以它为蓝本,用铜、铝等材料复制了八件《大拇指》,分别被巴黎、纽约、伦敦、东  相似文献   

9.
本期人物单眉月(1927年生)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顾问新浙派花鸟画自潘天寿、吴茀之等民国遗老筑基以来,屡经迭呈,风貌演进愈渐多样。出生于温州、曾就学于中国美院国画系的单眉月便是倚重传统高古品格一脉的代表,以潘天寿、吴茀之、余任天等为基石,沿黄宾虹、齐白石上溯到八大青藤,崇尚笔墨,传达人文韵采,传承了中国大写意绘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单眉月     
《今日浙江》2013,(15):60-60
新浙派花鸟画自潘天寿、吴葬之等民国遗老筑基以来,屡经迭呈,风貌演进愈渐多样。出生于温州、曾就学于中国美院国画系的单眉月便是倚重传统高古品格一脉的代表,以潘天寿、吴茆之、余任天等为基石,沿黄宾虹、齐白石上溯到八大青藤,崇尚笔墨,传达人文韵采,传承了中国大写意绘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李山,著名中国画画家。鲁北无棣县城西冯家村人,1926年6月生于青岛,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196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曾任南京市美协副主席、安徽巢湖国画院名誉会长等职,1981年定居美国。李山画师早年受业于国画大师潘天寿,与文学泰斗郭沫若、著名画家刘海粟、当代“草圣”林散之等大家过从甚密,60年代以“骆驼图”闻名遐迩,一举成为海内外著名的边疆画家之一。李山专攻人物兼花鸟、山水,书法以整体行气称著于世,书画作品皆已进入艺术层次,以深沉的意境闻名中外。1981年,应美国三潘市《东西报》社邀请赴美国讲学,先后在尼布拉斯加州大学、圣陶玛斯大学、威斯廉大学等高等院校讲学。至1997年,他先后  相似文献   

12.
本期人物王伯敏(1924年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王伯敏,台州人,早年师从国学大师、山水大师黄宾虹是我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诗人,曾被潘天寿赞誉为"不仅专史,能诗又工画,实在难能可贵"。王伯敏对宾翁所擅长的笔墨技法进行转化运用,既能集传统用笔用墨之大成,笔墨功夫之外尤善用水赋色,是其独到之处。水、墨、色三者的交融形成  相似文献   

13.
吴茀之是浦江县前吴村人,现代浙派中国画和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与潘天寿等组织创立"白社"画会,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著有《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画微随笔》等,为中国画  相似文献   

14.
正郑幼林,福州市政协委员、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寿山石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寿山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作品《王质烂柯》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出版专辑《中国寿山石艺术——郑幼林雕刻艺术》和《融古铄今——郑幼林寿山石雕刻艺术》。作品《其乐融融》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22)
<正>陈家泠简介193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师从潘天寿、陆俨少。现为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诸多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文博机构收藏。上世纪80年代起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兼有印象派、抽象派及表现主义特点的现代画派风格。  相似文献   

16.
赵红育     
《江苏政协》2013,(10):57-57
<正>赵红育,女,省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刺绣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73年开始学习刺绣,系统掌握了刺绣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出版专著《实用刺绣入门》,在刺绣艺术上有较高造诣。尤其擅长其首创的"双面精微绣",作品卷幅微小,构图精美,绣技精湛。精微绣画面形象细若蝇毫,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形神兼备,刺绣细部时能将一根丝线分成70-80分之一。作品双面精微绣《丝绸之路》、《饮中八仙》、《击鞠图》被中国  相似文献   

17.
吴葬之     
《今日浙江》2013,(16):60-60
吴葬之是浦江县前吴村人,现代浙派中国画和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与潘天寿等组织创立“白社”画会,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著有《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画微随笔》等,  相似文献   

18.
叶尚青     
《今日浙江》2014,(5):60-60
叶尚青生于浙江玉环,主攻中国花鸟画、指画,于书法、篆刻、诗文、画史领域颇具修为。叶尚青受业于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为其入室弟子,所绘花鸟虫鱼多沿写意墨笔一路,格局开张,气势雄壮,用色清丽明洁,后以浙派花乌为基,上承青藤、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黄宾虹诸家之长,旁及西方写实之能事,融自然现实之感怀,寓笔墨于时代精神,渐成“清新秀逸,风趣巧拔”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5,(2):38
最近,为了更好地把中国艺术家推向更高更广的世界舞台,中国国家书画院与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联手举办了打造"百年中国·国宝级艺术大师"活动,从书法、绘画、表演、文学艺术等各个艺术领域,筛选出了贺惠邦(书法大师)、黄永玉(国画大师)、莫言(文学艺术大师)、郎朗(钢琴大师)、闫肃(词曲大师)等十名国家级艺术人物,编辑出版了《百年中国·国宝级艺术大师》大型系列丛书,大16开,宣纸彩色印刷,仿古手工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4)
正姜宝林山东平度人,1942年生于山东蓬莱。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师从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顾坤伯等。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画院艺委会终生委员,杭州画院名誉院长,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