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出人意料地终结了,它给国际政治格局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也对中美关系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拟从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两国的矛盾与合作等方面来论述冷战结束对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 一、冷战结束使中美两国关系的原有战略基础遭到破坏,新的战略基础尚未形成 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之一是结盟反苏。苏联集团的解体使美国失去了冷战对手,使中国消除了最大和最直接的威胁,中美两国同时发现,双方不再像过去那样急切地需要对方了。主导两国关系的因素不再是第三国苏联,两国关系将呈直接的互动关系。由于两国…  相似文献   

2.
牧仁 《理论研究》2012,(6):42-46
后冷战时代东亚的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东亚地区的制衡力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美国为主导,以关日同盟为基础的东亚“霸权稳定”格局正在向中关日“三足鼎立”的方向演进。美国“重返亚洲”后,进一步强化了美日同盟关系,大国之间的权力角逐产生了新的利益矛盾。中美日之间的大国关系决定着东亚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西亚北非地区国家政权的"集体更迭"("颜色革命")而来的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的新趋势,这一趋势以街头革命为表象,以政权更迭为标志,以国内民生和内在的西方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纽带为内涵,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当前国际政治思想格局的现状分布并构成新的全球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基于国际气候合作的压力、对布什政府气候政策的反思和环保组织的推动等因素,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立场、具体措施和立法进程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奥巴马气候政策立场变化主要是美国国内利益博弈的结果,气候立法进程也因陷于国内政治博弈过程而面临严峻挑战.同时,美国政府在气候问题上承诺的国际义务与其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在美国从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之前,奥巴马政府气候政策的推进将是一个渐进的、充满国内与国际双重利益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国的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现象。当一国发展成为地区性乃至世界性的大国并实行广泛的对外开放政策时,该国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之间必然会产生双向互动增强的趋势。这种互动的方式与程度既取决于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执政水平、对外政策与开放程度,也取决于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其具体性质既可能是良性互动也有可能是恶性互动。中国推进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之间的良性互动必须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注意协调好国家"个体"利益和国际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因素的推动下,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竞争由依靠强大军事实力获取国家利益转为以经济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各国利益相互依存程度空前紧密,加之核武器的绝对地位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新概念武器的毁伤作用,使得大国之间发生重大军事冲突甚至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然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汇,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由此造成威胁的多元化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稳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维护国家安全离不开国际安全,维护国际安全离不开各国的合作,中国作为和平发展中的大国理应积极地参与维护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话语权既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利益,也直接影响到世界文化价值的分配.硬实力和软实力对国际话语权的建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说,在物质硬实力主导国际关系格局的时代,强权即真理的话,那在文化软实力作用日益突显的今天,则是真理即强权.谁掌握了先进文化,谁也就拥有了话语权,拥有了世界的未来.面对硝烟弥漫的世界话语权之争,中国要在不断加强自身物质硬实力的同时,大力增强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切实用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软实力来赢得中国的世界话语权,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8.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政治遭遇“吉登斯悖论”.“吉登斯悖论”语境下的气候政治难题是阻碍国际气候政治进程的关键因子,在“吉登斯悖论”话语框架内构建国际气候政治图景是气候政治的迫切命题.构建国际气候政治图景是破解“吉登斯悖论”的先导性步骤,其图景构建程式遵循“基准情形+理论命题+推论判定”的逻辑进程.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政治剧场演绎并呈现“大国标签与集团谈判、双层博弈与非零和互惠、议题互嵌与政治敛合”的政治景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国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增长,中美关系呈现出全方位的发展势头,但其中的政治因素往往具有消极性.这主要由于美国仍然死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密切的经贸关系政治化的结果.美国对华政策问题似乎表现为其国内政治竞争的需要,然而根本实质则是面对迅速发展壮大的中国唯恐失去世界霸主地位,希望通过政治等手段打乱中国的发展进程.为化解来自美国的政治挑战,中国必须加强对话与沟通,促进双方互利合作,但最终解决途径在于自我发展与完善.可以认为,中美围绕政治议题的摩擦和冲突必将继续下去,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双方此消彼长的力量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过去学界对邓小平等新中国四代领导集体的国际政治理论没有充分关注,时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的系统观点论述和整理也不全面,本文将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概括为国家利益论、国际环境与综合国力竞争论、世界主题论、国际格局论、建立国际新秩序论、国家间关系和反对霸权主义论几个方面,并分别进行探讨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