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笔迹鉴定差异点的评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写习惯的自身同一是包含了差异的同一,而不同人书写习惯的差异则是包含了共性的非本质差异,因而在通过未知与已知笔迹比较检验来实现书写习惯的同一认定时必须科学评断差异的性质,否则同一认定鉴定意见缺乏科学可靠性。在对笔迹鉴定意见的质证中,对差异点的认识和性质的判断成为争议的焦点,而且成为评价鉴定活动是否严谨和科学,以及鉴定意见是否可以采信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今面对证据科学对笔迹鉴定意见的挑战,除严格笔迹鉴定的条件外,必须从理论上完善对笔迹鉴定差异点的评断方法,明确评断的规则,从而保证鉴定意见的科学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有的书写人书写习惯存在书写习惯多样性样式和书写习惯多样性局部表现两种形式,这对笔迹鉴定的科学基础、逻辑关系等科学性问题有重要的影响.对此就书写习惯多样性的构成及特点、内在的逻辑联系等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存在书写习惯多样性的笔迹鉴定样本、特征差异的评断以及鉴定意见表述等的要求.这一方面有利于完善笔迹鉴定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则有利于避免因对书写习惯多样性认识存在缺陷而导致的鉴定意见错误.  相似文献   

3.
笔迹是通过书写运动形成的轨迹,由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所组成,承载着时间和空间信息。笔迹动态特征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书写人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速度特征、笔力特征、脉冲特征、节奏特征等。对笔迹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多视域地挖掘和认识笔迹特征,可为笔迹检验鉴定意见提供更全面、更深层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笔痕特征是文检笔迹鉴定的新方式,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获得了较突出的成绩.笔迹鉴定新采用的笔痕特征检验,解决了特定书写笔与书写人同一认定的检验技术难题,提高了对少量字及笔画、摹仿等疑难字迹的检验效率.近年来,签字笔的普遍使用,让“书写习惯对签字笔笔痕的影响”这一课题变得必要.本文重点研究个人书写习惯对签字笔笔痕的特定性和稳定性的表现,有助于掌握利用笔痕特征进行同一认定的具体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于左手伪装书写方式的判断与反映书写人本质习惯特征的鉴别,为左手伪装笔迹的识别与书写人同一认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提取右利者左、右手分别所书写笔迹的基础上,对其左手伪装书写的字迹与其右手正常字迹进行比较、分析与检验。结果人类大脑所特有的生理属性以及书写技能互相迁移的特点,令左手伪装笔迹在包含左手字典型特点与易变特征的同时,亦反映了诸多书写人自身书写习惯的笔迹特征。结论左手伪装笔迹特征的鉴别,不仅可以确认左手书写这一伪装方式,更可进一步对前述特殊笔迹的书写人予以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书写习惯未定型成年人笔迹的检验方法。方法通过实例研究分析成年人笔迹变化的特点和原因,确定笔迹性质和检验方法。结果书写习惯未定型也是成年人笔迹变化的重要原因。书写习惯未定型成年人笔迹是成年人正常笔迹的例外,适用正常笔迹检验方法。结论本研究确立了检材笔迹与样本笔迹非本质差异的判断标准,适用于短时间内变化较大的成年人笔迹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7.
了解案情在笔迹检验中的作用王道初笔迹检验是刑事技术中一个重要部份,它通过两部分字迹之间的比较鉴别,确定它们是否为同一人所写。常言道,“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字迹也是如此。笔迹的形成受大脑、生理状况、书写环境、书写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在进行笔迹检验时...  相似文献   

8.
笔迹检验是通过对可疑笔迹和嫌疑人的笔迹进行比较鉴别,确定是否为同一人的笔迹,或确定检材是否为某人书写的一项专门技术。其任务是通过研究笔迹中反映的书写动作、习惯特征及文字布局和书面的语言特征等,加以分析为诉讼提供线索和证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贪污贿赂类案件的增多,票据类笔迹的检验在文件检验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作用也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字群结构是汉字书写动作系统中高频率书写词汇而形成的特殊单字整体结构。其书写动作的习惯特性不同于单字书写动作系统,具有超出单字书写动作习惯的特性和特殊表现形式。因此对字群结构及其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完善笔迹鉴定的特征体系,尤其是对签名字迹和具有职业习惯者书写的少量字迹的同一认定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汉字笔迹的笔顺特征——从书写动作系统性进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顺特征是汉字笔迹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写习惯动态关系的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笔迹鉴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书写动作系统出发,对笔迹的笔顺特征进行动态的、全面的分析,目的在于深入认识笔迹的笔顺特征及其价值,为笔迹特征系统的完善和科学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笔迹鉴定是一门古老的技术,其科学性和可靠性日益得到广泛认可,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笔迹鉴定实践中,常常遇到对同一笔迹的认识分歧,甚至得出完全相反鉴定意见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对笔迹特征认识的差异。笔者认为,对笔迹特征的认识存在误区是造成分歧的根本原因。因此,认清笔迹特征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捋清笔迹特征与书写习惯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几个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思考,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字的书写过程,其实质是用笔写字的动作完成过程,故笔迹必然反映运笔动作。研究笔迹必然分析运笔,不仅应重视运笔动作本身,还应重视动作实现过程中的相关制约因素,从而力求从运笔的内涵和形成要件、笔迹对运笔动作及其相关制约因素的反映方式和程度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以此揭示笔迹鉴定的根本属性,即借助对笔迹表象的比对分析,从本质上认定书写习惯体系的同一性。然后探索笔迹鉴定过程中特征认识和判断的依据与标准,力求在笔迹学理论中形成对运笔的系统认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伪装笔迹鉴定需求的增大及错误的增多,其科学性也备受争议,而本文作者一直坚信伪装笔迹的鉴定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的,解决此问题是解决其他技术问题的先决条件.文中围绕伪装笔迹必然能够反映书写人固有书写习惯这个核心,从其特点及鉴定条件等方面来探讨其鉴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笔迹心理学是研究不同人的书写习惯所表现出来的笔迹符号的形态特征及其反映出来的书写者生理、心理状态和行为个性特点的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因该学科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已被西方国家广泛地运用于司法领域。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笔迹心理学在证据采信、事实还原乃至民事调解等方面与现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存在诸多契合,将笔迹心理学引入民事诉讼亦有其必要性,应着重把握好案件筛选和笔迹采集两大环节。三大制度的构建是笔者对笔迹学引入后模式设计的具体构想:一是通过专家辅助人制度,辅助法官进行证据的甄别与采信;二是通过司法鉴定制度,助力法官明辨是非,还原民事案件的客观事实;三是通过委托调解制度,形成诉讼中司法调解和诉讼外心理调解的有效对接,力求纠纷解决的彻底性,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15.
正常笔迹鉴定标准是指:为规范正常笔迹鉴定活动,保障鉴定结论科学、可靠,以正常笔迹所反映的书写习惯为对象,针对鉴定活动中所涉及的检材、样本、字迹是否具备检验条件,笔迹特征的认定、分析、评断方法,鉴定结论的作出等技术问题所作出的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交流和商务往来活动的逐渐增多,涉及英文笔迹检验的案件数也逐年上升。英文笔迹客观反映书写人的书写习惯,对其的检验遵循汉字笔迹的检验方法。笔者结合已受理的英文笔迹检验案例,包括英语试卷、英语书信、英文签名等等笔迹检验,探究英文书写笔迹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笔迹样本是指由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民事、行政案件的当事人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联的人亲笔书写的,用来与检材笔迹物证上的字迹进行比较鉴别的字迹材料,是犯罪嫌疑人、当事人及关联人(以下均称嫌疑人)书写习惯特征的集中体现。因此,笔迹样本是否真实可靠、充分、具有可比性,直接关系到鉴定结论准确与否。侦查、调查中,即使找准了嫌疑对象,但收取的样本不符合鉴定条件,同样难以作出科学准确的鉴定结论。之所以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因为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对笔迹样本应具备的条件认识不够,提取方法不当,以致一次送检样本就合格的很…  相似文献   

18.
摹仿书写是学习写字、练习书法的必由之路,摹仿笔迹是一种常见的笔迹类型。摹仿笔迹书写人的笔迹特征暴露少,被摹仿人的笔迹特征体现较多,鉴定难度较大,因此常常被用于仿造他人的签名、单据、契约、信件、传单。笔者经过多年鉴定实践,认为在摹仿笔迹的鉴定中摹仿的确认是关键,在分析比对过程中,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笔迹特征,正常书写字迹一般气脉贯通、气势相连,而摹仿书写的字迹呆板生硬,缺乏神韵。  相似文献   

19.
凌宏  张江 《刑事技术》2010,(6):60-60
笔迹检验是确认文件是否存在添改事实的方法之一,通常这种方法多适用于添改人与原文件书写人并非同一人、且添改文字较多、具备一定检验条件的情况。然而,在笔者参与鉴定的一起添改变造文件案件的检验鉴定中,却是通过对一“横笔笔画”的准确鉴定确认了原文件书写人添改变造文件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笔迹追踪     
笔迹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安、司法领域,心理咨询领域,文化教育领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领域等。在刑事侦查过程中,通过对作案者留下的笔迹进行检验,分析判断其书写习惯的本质特征是否与嫌疑人笔迹相同,从而断定是否为同一人所写。同时,笔迹分析还用于帮助捕获各种从事匿名信制造,伪造发票、证件、文件和其他文字材料的罪犯,从而协助司法部门侦破案件和法院进行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