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如 《法制与社会》2011,(19):119-120
涉检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其背后的推动力系网民对涉及检察工作与检察形象相关网络事件所持有的态度、立场、信念和价值观的演变。因而,化解涉检网络舆情危机的出路,关键是正确研判网民个体和集体心理作用网络舆情的趋势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使检察机关主导网络舆情的变化发展,将网络舆情的导向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从而维护好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舆情群体事件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在社会热点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在研究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论述检察机关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现状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顾明 《法制与社会》2010,(18):186-187
近年来,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涉检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直接危及或损害检察机关的自身形象和执法公信力,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检察机关显得缺乏应对经验,造成负面影响不应有的扩大,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以积极的姿态来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网络越来越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从“躲猫猫”到“喝开水死”再到“女检察官暴打小学生”.无不展示了网络舆情的复杂态势和巨大影响。针对网络舆情现状和特点如何与时俱进地研判和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及时有效地加以正确引导。妥善化解涉检网络舆情危机,是信息化条件下检察机关亟待深入研究、严肃对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逐渐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不难发现,其中很多网络热点与政法机关有关,与案件相关的信息总能引起人们格外的关注。检察机关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同时又担负着对刑事案件的审查逮捕、提起公诉,国家工作人员渎职侵权、贪污受贿案件的侦查,民事、行政等案件的审判监督,公安的侦查活动和监狱监所监督等工作,涉及的面较广,流程也相对复杂。某个环节或细节上稍有不慎,经过网络持续发酵,就可能演变为震动各界的社会热点事件,检察机关则被推入网络舆情的风口浪尖。因此,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预防和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收到最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是当前各级检察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源吉  张秀芹  刘青青 《法制与社会》2013,(33):123-123,12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检察机关公信力提升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挑战。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是检察工作服务和保障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拟从涉检网络舆情为切入点,探讨大众传媒与检察机关公信力建设的关系,并尝试性地提出网络信息时代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如何研判网络舆情,及时有效地引导、应对和消除网络舆情危机.在网络监督下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正确对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冯燕萍 《法制与社会》2010,(35):168-169
互联网时代,与检察机关直接关联的“涉检网络舆情”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并冷静面对的课题。涉检网络舆情具有扩散性、放大性、不可控性、影响不确定性等特点。本文指出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必须转变思维,与时俱进,强化从检人员素质,正确面对,充分利用自身和外界的各种条件正面应对,有效消解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一、网络涉腐舆情的类型对网络涉腐舆情进行类型化分析和合理分类,有利于提高收集、分析和研判网络涉腐舆情的水平,是做好网络反腐工作的基础。从不同角度,可以对网络涉腐舆情作不同分类。其一,根据载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举报网站上的涉腐舆情、公共网络上的涉腐舆情。前者可直接进入办案单位的视线,将启动相应程序,一般也会得到反馈意见;而后者常见于天涯社区、凤凰  相似文献   

10.
潘栋 《法制与社会》2012,(12):199-200
网络舆论推动了我国民主法治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如非理性言论、谣言的传播等社会管理难题。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应从现实角度出发,坚持"开放、平等、行动"的理念,通过网络检务公开、与网络媒介合作和部门协作的途径来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1.
郗琳  李斌 《中国检察官》2010,(21):56-58
近年来,检察机关因为各种事件、案件而卷入网络舆论之中,涉检网络舆情备受关注,所谓涉检网络舆情,是指众多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涉及检察机关的事件、行为、问题等发表言论,可能或已经对检察工作或检察形象产生重大影响,并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意见的汇总。  相似文献   

12.
司法广场化是一种没有身份和空间间隔、能够自由表达意见和情绪的司法活动。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舆情即是司法广场化趋势在现实中的体现。司法广场化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网络舆情的成因及影响。应对网络舆情,检察官应恪守客观公正义务,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性化执法,注重平等、公开、及时披露信息,并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五大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越来越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从监管场所发生的“躲猫猫”、“做噩梦死”到“喝开水死”等突发事件的媒体炒作.无不展示了网络舆情的复杂态势和巨大影响。本文透过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的视角.针对监管场所突发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充分发挥监所检察工作职能作用,探索监所检察部门在服务和谐、稳定、发展大局中的使命.进一步提出完善监管场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检察应对的工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网络舆情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星 《政法学刊》2014,(4):101-107
中国正处于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多发和高发期,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几乎所有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体现了网络及网络舆情的推波助澜作用。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及网络舆情既是党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又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立体引导机制,积极把握舆论导向,缓解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冲击,是检察机关妥善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提高执法公信力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6.
刘晓春 《人民检察》2023,(13):45-47
2023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回应了新时代网络法治的问题和需求。民事检察作为检察机关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法治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传播个人或群体对各种事件、现象,人物的认知、评价,受世界观、价值取向、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难免带有诸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倾向。提高涉检同络舆情的应对处理能力.是当前检察机关在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检察机关要通过采取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完备的预警系统、实行检务公开等举措.提高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朱云斌 《检察风云》2012,(24):15-17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由于网络虚拟社会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点,给相应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法治保障者,检察机关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影响力不断加大。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的监督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任,其受社会关注度,特别是网络舆情的追捧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发展态势,不断增强引导舆论的能力,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引导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借力网络反腐,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对反贪工作的助推作用,借力主流媒体,加强检媒合作提升检察机关公开公正形象和借力"网络问检"发挥检察宣传导向作用,提高涉检舆情处置能力三个方面,分析探索检察机关借力新闻媒体推动检察工作升级发展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