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正>陈独秀与毛泽东曾经是革命同志,后来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不过,在陈独秀与毛泽东的早年交往中有段蜜月期。在那段日子里,陈独秀可以说是十分赏识和大力提携毛泽东,对毛泽东的成长进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致多年之后的1936年,毛泽东在同前来陕北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谈及陈独秀还说道:“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相似文献   

2.
许翠琼 《党史纵横》2014,(12):59-60
正历史的风云际会,将陈独秀和毛泽东推至中国革命的前台。毛泽东曾经说过,他是陈独秀那一代人的学生。这师生二人的个性,给中国革命带来迥然不同的影响。细究起来,家境和家教,也许是他们个性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陈独秀是"没有父亲的孩子"陈独秀不满两周岁时,父亲便被瘟疫夺去生命。40年后,这位名满华夏的新派领袖自称是"没有父亲的孩子"。母亲对他影响极大。他的母亲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知道"忠孝节义"的传统道德,不过从不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后期,毛泽东和邓演达这两位革命的领导者,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共同研究和探索了当时的重大问题之一——农民运动问题。他们的合作密切而愉快,堪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典范。对这一段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合作,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大革命时代作农民运动,陈独秀、彭述之不同我合作,倒是邓演达肯同我合作。周恩来在1944年的回忆中也说:邓演达从苏联回来,在讨论土地问题时,他和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一致。  相似文献   

4.
《湘潮》1986,(8)
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的第四篇标题为《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在此篇的第三节《革命的前奏》和第四节《国民革命时期》中,毛泽东多次谈到陈独秀对他的影响和他对陈独秀的评价。现按时间先后摘录于下: “一九一九年我第二次前往上海。在那里我再次看见了陈独秀。我第一次同他见面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连任过党的五届领袖的迄今为止只有两个人,他们便是陈独秀(一大至五大)和毛泽东(六大后期至十大)。他们两人曾是师生、朋友,又曾是上下级、战友、同志。但因各种原因他们最后却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分道扬镳。在毛泽东这样一位伟人心目中,陈独秀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与毛泽东曾经是师生,是同志,后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毛泽东早年为何会近乎狂热地崇拜陈独秀?后又为何与其分道扬镳?这是一个耐人寻味而又值得探讨的问题。新文化运动后期毛泽东对陈独秀的狂热崇拜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革命发动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后来又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他的著作、讲话、报告和一些书信中,多次谈到鲁迅及其著作,并对鲁迅在中国革命和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作过很高的评价,他们虽然相知相契,但两位伟人却终生未能相见。早在三十年代,毛泽东曾遗憾地对冯雪峰说:“‘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见过鲁迅。”幸而通过冯雪峰,毛泽东了解了许多鲁迅的情况。由于冯雪峰的特殊身分,使他成为毛泽东与鲁迅之间的忠诚联系者,在这两位伟人之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沟通工作,起到了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层后,心绪烦乱,对于共产国际所批评的机会主义,百思不得其解,中国革命失败的责任到底在哪里呢?他在惨痛的历史和严酷的现实之间游移、徘徊。读过托洛茨基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后,他便将托洛茨基的理论奉为自己新的信仰,开始其与中国托派长达10多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政治关系。 “托派”界定 中国托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政治概念呢?1991年2月,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重新修订《毛泽东选集》,在第一卷中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有这样一段注释:  相似文献   

10.
建党前后,毛泽东与陈独秀从相识、相知、共事到决裂,共有10多年的时间。两人的交往自始至终都是与中国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的。在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交情,因革命发展道路的争执而发生分歧,最后分道扬镳。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漫长过程中,曾多次从总结革命历史经验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实事求是地对陈独秀做过评价。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一方面保持着青年时代对陈独  相似文献   

11.
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魏磊陈独秀是我党历史上颇为复杂的一个人物,他在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曾启迪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对此,毛泽东曾说:“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那个时...  相似文献   

1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的形成,从1927年8月开始,到1945年6月完成,历时18年,可以分为赣闽浮沉、伟大转折、拨乱反正、党的领袖四个阶段。赣闽浮沉“大革命失败以前,毛泽东已经指出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但是,这仅仅是“指出”而已。1927年八·七中央紧急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纠正了和结束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从这时起,毛泽东首创性地开展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革命实践。在开辟根据地方面,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张家康 《湘潮》2014,(2):9-12
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中说,陈独秀之所以在政治上不能成功,就在于“他远远缺乏与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各个阶级、阶层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也缺乏中国政治需要的灵活性极强的各式策略和权术,更缺乏具有人身依附特征的实力基础(如军队、干部)”,他又“忽视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主力的地位(所以反对苏区和红军)”,这是他“注定要失败”的主要原因。毛泽东作为陈独秀之后的后起之秀之所以成功,所具备和拥有的恰恰是陈独秀缺乏和忽视的,这正是毛泽东与陈独秀在本质上不一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从分歧到分道扬镳 毛泽东与陈独秀之间的分歧,始于1925年底,问题集中在对中国社会的不同分析,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革命两种不  相似文献   

15.
徐占权同志在参观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后说:宁化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专门研究。第一、宁化是长征出发地的主要根据是《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注释。这个注释是经过毛泽东亲自审定的,是实事求是的。第二、红一军团十五师长期驻守宁化。红军长征前,临时归红三军团指挥,在福建宁化和江西石城之间活动。长征时是从宁化走的。第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6,(7)
正三谏陈独秀1927年4月,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任弼时当选为中央委员。他在会上,与毛泽东、蔡和森、恽代英等发言,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5月,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许克祥血腥屠杀工农。在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书记陈独秀一筹莫展地说:"革命现阶段的问题,既不是退却也不是进攻……"他的犹豫不决,思想混乱,使得党中央  相似文献   

17.
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整风学习,根据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会议由9月7日至10月6日,为时一月。 毛泽东在第一天的开场白里,交待了这次整风的意义和目的,又再次点了王明的名,语言还有点尖刻。在毛泽东讲完后,博古第一个站起来发言,他说: “……抗战时期党的路线问题,我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有两条路线,一为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的正确路线,即布尔什维克路线;一为王明在武汉时期的错误路线,这是孟什维克的新陈独秀主义。我当时参加了长江局的领导,根据今天的认识作自我反省,认识到存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革命火种。他一生跌宕起伏,人们对他毁誉不一。著名的陈独秀研究专家任建树说:“陈独秀一生的思想演变,不啻是一部近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缩写。他的革命经历大体上同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同步前进,并相互影响。纵观他的一生,两件大事应该大书特书:一是提倡科学与民主;二是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两件事已经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必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尽管毛泽东与陈独秀之间,在大革命后产生了分歧,但陈独秀从未发表过反对毛泽东的言论,而且还常常称赞毛泽东的领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和陈独秀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向凡响的杰出人物,他们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交往,毛泽东对此从不讳言,多次在党内外,包括在国际友人中,自称是陈独秀的学生,纵是陈独秀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毛泽东对他的评价,依然是褒贬得当,功过分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