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7,(15):26-28
七月,罗山苍翠欲滴,清风怡人.一望无际的葡萄种植基地绿染大地。10年来,红寺堡区始终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大胆尝试,推进葡萄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种植葡萄10.6万亩,注册葡萄酒企业42家,年生产葡萄酒800余万瓶。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2012,(14):57
正吴忠市红寺堡区南川乡,坐落在宁夏的南部山区罗山脚下,行政区域面积663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45729人,耕地93477亩。设施农业、黄牛养殖、构祀产业、酿酒葡萄已成为该乡4大支柱产业,2012年以来,南川乡基层组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优良,市场潜力巨大,综合发展酿酒葡萄产业前景广阔。宁夏应立足宁夏葡萄酒生产“黄金带”自然条件优势,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紧密结合、国际标准与宁夏特色统筹兼顾、“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驱动。通过引进新技术、开创新模式、打造新业态、搭建新平台、创设新政策,努力把贺兰山东麓建成中国优质酿酒葡萄种植繁育基地、生态示范基地,把宁夏建成引领中国葡萄酒产业对外开放和融合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深度开放发展的高地。  相似文献   

4.
正走进红寺堡区红寺堡镇中圈塘村,7000余亩的葡萄基地蔚为壮观。葡萄枝上坠满了密密麻麻的果实,让记者大饱眼福。看着这些品质绝佳的葡萄,在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葡萄酒学院名誉院长李华动情地说:"红寺堡区是酿酒葡萄的明星产区,不是法国的波尔多,不是新疆的吐鲁番,而是世界的红寺堡。"6月16日,吴忠市红寺堡区葡萄产业协会举办首届葡萄产业"微论坛",特邀国内知名专家与葡萄种植大户、酿酒企业等共同谋  相似文献   

5.
近期,我们深入红寺堡区的兴旺村、梨花村、河水村和源绿中药材种植、西红柿制种、瑞丰葡萄产业、红海甘草等专业合作社,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与区乡村干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企业老板及合作社社员深入交谈,面对面地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我们感到红寺堡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有可喜的一面,又有令人担忧的地方。一喜:合作社数量和领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正葡萄产业是宁夏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1984年起步到如今历经33年的发展,宁夏葡萄产业已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小酒庄、大产区"发展路子,得到了国际葡萄酒界的普遍认可,由小葡萄串起的紫色产业带已成为宁夏继"红色名片"枸杞、"黑色名片"煤炭之后的又一张靓丽名片。银川市西夏区地处宁夏西线黄金旅游带和被誉为"东方波尔多"的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的中心地段,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缘区位优势和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7.
探寻制约宁夏红寺堡区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的原因所在,是提出政策措施、力争使红寺堡区与宁夏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美丽的罗山脚下,有一个叫红寺堡的地方。这里街道整洁,村庄秀美;这里人心思进,祥和安宁。"中国葡萄酒第一镇"、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葡萄产区、全国首个慈善产业园……昔日蛮荒之地,今天生机盎然。17年来,在扶贫开发的滚滚浪潮中,在23万回汉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红寺堡成为扶贫开发的新样板。红寺堡区位于宁夏中部,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也是全国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12,(10):60-61
红寺堡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是全国最大的扬黄扶贫生态移民开发区,扬黄水资源紧缺,农业灌溉矛盾突出。近年来,红寺堡区按照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部署要求,以发展"一高三优"农业为总目标,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是领导干部下基层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区,也是宁夏“黄河善谷”战略的核心区和先行先试区,今后一段时间,必须按照“培育产业、调整结构、关注民生、维护稳定”总体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扎扎实实下基层,认认真真办实事,真真切切谋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1.
女性农民工作为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已经成为推动宁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然而由于社会地位、岗位不稳定和女性的柔弱天性,加之目前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致使女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犯。主要表现为: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打工者无奈挨“宰”。  相似文献   

12.
3月的春风吹过宁夏山川大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脱贫攻坚战场又传捷报:同心县、原州区、海原县3个国家贫困县和红寺堡区1个自治区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宁夏仅剩西吉县1个国家贫困县。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人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近年来,宁夏人社部门尽锐出战、主动作为、精准发力,“输血”“造血”并举,为宁夏脱贫攻坚贡献着人社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财经热读     
《共产党人》2013,(11):9
正宁夏葡萄产业加快与国际高端并轨5月30日,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在银川正式成立。今年以来,宁夏进国外优质种苗,建设世界葡萄产业试验区,筹建宁夏国际葡萄交易博览中心,成立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加快贺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葡萄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吐鲁番是全国著名的葡萄产区,近年来,吐鲁番地区的葡萄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地区的支柱产业。目前,吐鲁番葡萄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品种单一、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要做大做强吐鲁番的葡萄产业,须从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延长产业链等六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红寺堡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历经14年移民开发,为"十二五"生态移民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多年来,红寺堡区大力弘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精神,把最好的地段划拨给移民居住,为移民建保温房、低碳房,不增加移民负担。在"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上出实招,建立宁夏黄河善谷核心区,成为慈善事业的发祥地,以善引商,以情引商,招善天下,惠及移民,让移民能挣钱,有事做,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6.
宁夏红寺堡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符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趋势。只有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才能保持红寺堡区可再生能源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20,(3):F0003-F0003
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是宁夏第一家葡萄酒企业,也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从玉泉营农场种下的第一棵葡萄树开始,到今天集葡萄苗木繁育、葡萄种植、科研开发、酿造加工、检验检测、产品销售及产业旅游为一体的万吨级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宁夏西夏王酒业公司历经30多年的风雨,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30多年来,公司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张秀萍 《共产党人》2020,(2):F0004-F0004
两千多年前,先辈们对枸杞就有了认知,《诗经》记载:“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今天,枸杞已成为宁夏实施脱贫富民战略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宁夏枸杞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枸杞干果年产量达14万吨中宁县是宁夏枸杞的核心产区,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近年来,中宁县坚持走特色化、品牌化、精品化之路,出台《中宁枸杞产业整合推进方案》,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作为黄河流经地区之一,这里有着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便利的引黄灌溉和良好的光热条件,使宁夏成为中国的“枸杞之乡”“马铃薯之乡”“长枣之乡”“滩羊之乡”,成为中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中国最大的羊毛绒集散地,成为与法国波尔多媲美的世界优质葡萄栽培生态区。  相似文献   

20.
仇旭辉 《共产党人》2012,(15):14-16
红寺堡区是宁夏异地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也是自治区打造"黄河善谷"的先行先试区。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自治区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切实加速产业集聚、扩大对外开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努力实现与全国、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