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7,(10):36-39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困革命的先驱。和那个时代许多进步的知识青年一样,瞿秋白是渎着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也和党内一些年轻的共产党员一样,瞿秋白是最早批评陈独秀的错误倾向的:他们二人都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衲,然而,当革命退入低潮,形势急转直下时,他们都没能挽狂澜于既倒,使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瞿秋白英年罹难,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共五大批判陈独秀之说由来已久,称会前瞿秋白针对陈独秀、彭述之等的错误理论和政策写出了《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批判由此而起。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根据共产国际派来参加中共五大的首席代表罗易所写的报告,中共五大没有成为对陈的批判大会。作为中共五大批判陈独秀之说中的主要依据——瞿秋白的《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在其中的一些观点上,陈、瞿没有分歧。当然,在一些问题上两人是存在分歧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共五大是批陈大会。  相似文献   

3.
一 1928年,莫斯科。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瞿秋白在演讲中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4.
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和分析,1927年7月3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具有严重右倾错误的《国共两党关系决议案》,由陈独秀或瞿秋白起草的说法均不可信或难以确认,而是由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罗廷起草的。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月刊,主编陈独秀。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9月将《新青年》改为机关刊物,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改为中共中央理论刊物。1923年6月至1925年3月曾改为季刊,主编瞿秋白。1926年7月停刊。《共产党》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月刊;1921年8月后改为中共中央党刊。编辑李达。1922年7月78停刊。《向导》1922年9月138在上海创办的中共中央理论周刊,主编蔡和森。1927年7月18日停刊。《前锋》1923年7月1日在广州创办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主编在秋白。1924年2月停刊。…  相似文献   

6.
东北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从事建党、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中共一大以后,中共中央很关心东北工作的开展。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罗章龙、周恩来、刘少奇等,都在东北留下了足迹,播下了革命火种。 1922年10月中旬,以中共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为首,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次莫斯科之行,陈独秀等  相似文献   

7.
一1928年,莫斯科。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瞿秋白在演讲中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1945年4月21日,初夏的延安。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1月,瞿秋白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记者的身份赴苏俄考察,192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随同陈独秀回国。 回国后,瞿秋白任《新青年》、《前锋》主编,以后又主持编辑《布尔什维克》,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大量拓荒工作。他力主国共合作,因而深得孙中山的器重,于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他参与国民党的领导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成为继陈独秀之后的中共最高层领导人。1930  相似文献   

9.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回眸20世纪的中国,无数明星闪耀天空,陈独秀与瞿秋白就是其中两颗极为耀眼的巨星。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五四时期的“思想界的明星”;瞿秋白则承前启后,在30年代初期,中国最黑暗的年代,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冲破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掀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辉煌篇章。 不仅如此,从政治上讲,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从1921年到1927年历任五届中共中央总书记,瞿秋白则在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接替陈独秀,成为党的第二位领导人,他们在党的创建时期和第一次大  相似文献   

10.
1928年,莫斯科。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他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曾多处讲到“历史的误会”,归纳为:时代潮流的偶然机缘,将他推向了政治的彼岸,当陈独秀退出中央之后,又“取陈独秀而代之”;“一个平凡的文人,竟虚负了某某党的领袖的声名十来年”。据此,史学界大多认为《多余的话》中包含着消沉、灰暗的东西。显而易见,如何认识瞿秋白提出的“历史的误会”这一问题,对于评价他及《多余的话》是为关键。为此,弓力特以《评瞿秋白的“历史的误会”》为题撰文说: 瞿秋白对马列主义有一定的了解,对中国革命问题也提出过一些正确的主张。他留俄入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有“开山书记”之称,他连任中共五届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担任党的总负责人时只有28岁,正是少年英雄,风华正茂。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都表现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但是,他们既没有能使革命的狂飙席卷神州,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瞿秋白英年早逝,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前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办之权威理论刊物《远东事务》杂志于1979年第4期刊发的一篇纪念中共六大的文章。作者K·舍维廖夫是前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问题知名专家。此文充分反映了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总书记更迭后,新一代领导人革命活动的大环境,反映了他们受共产国际掣肘的特点。本文披露的一些珍贵史料,可供研究这段历史及研究陈独秀、瞿秋白、周恩来、毛泽东等重要历史人物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长征》2012,(6):65-F0003
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陈独秀题写了刊名,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曾先后担任主编。《向导》为16开本,设有“中国一周”、“世界一周”、“通信”、“读者之声”、“什么话”等专栏,主要发表时事政治评论文章,以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群众斗争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革命刊物,以后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先后出版过月刊、季刊和不定期刊.《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人和最重要的主编是陈独秀,其他任主编的还有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瞿秋白等人.《新青年》杂志于1926年7月停刊,共出版63期.杂志出版时间长达11年,这其中经历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整个过程,也经受了许多艰辛和磨难.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瞿秋白诞辰110周年和陈独秀诞辰130周年,二人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然而,当革命退入低潮,形势急转直下时,他们都没能挽狂澜于既倒,让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瞿秋白荚年罹难,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曾说,我是一个很平凡的文人,竟虚负了党的名声十来年,“这不是历史的误会是什么呢?”其实瞿秋白作为革命知识分子干部的杰出代表人物走上党的领袖位置并非历史的误会,而是历史的必然。首先说瞿秋白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曾留学苏联,对马列主义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其次瞿秋白在推动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中,在反对国民党右派、反对陈独秀右倾错误斗争中,他也是有功绩的,是旗帜鲜明的。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层后,心绪烦乱,对于共产国际所批评的机会主义,百思不得其解,中国革命失败的责任到底在哪里呢?他在惨痛的历史和严酷的现实之间游移、徘徊。读过托洛茨基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后,他便将托洛茨基的理论奉为自己新的信仰,开始其与中国托派长达10多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政治关系。 “托派”界定 中国托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政治概念呢?1991年2月,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重新修订《毛泽东选集》,在第一卷中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有这样一段注释:  相似文献   

19.
编者毛泽东     
刘火雄 《党史博采》2013,(12):15-20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大多有新闻报刊、图书出版从业经历,如陈独秀之于《国民日El报》《新青年》,李大钊之于《晨报副刊摊劳动音》,瞿秋白参加创办或主编过《新社会激前锋》,刘少奇曾担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委员,周恩来主持编辑出版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涨觉悟》,邓小平曾负责《赤光粼红星》编辑出版工作……同样,毛泽东也曾是一位记者、编辑,其新闻出版思想及实践活动,不但丰富了中国近现代书报刊出版事业,其诸多编辑理念和从业事迹,至今仍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0.
1 1920年,瞿秋白作为《晨报》的新闻记者来到了莫斯科。当时的苏联正值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经济十分困难。在苏维埃政府号召捐献时,瞿秋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金壳怀表献了出来,而政府为表达对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中国同志的革命友情,又回赠给他一块钢壳怀表。从此,它一直伴随着瞿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