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初期,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内外系列侨务政策:确定华侨是人民政协组织的组成部分;领导组建新中国侨务机构;主持制定、颁布有关侨务法规条例;保护和维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解决长期遗留的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招纳海外人才。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侨务思想:华侨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地照顾在国内的侨眷和安置归国的华侨";华侨要遵守侨居国法律制度、不参与当地政治活动;鼓励华侨华人和当地民族融合。周恩来为我国侨务事业奠基开拓,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改革开放时期制定侨务政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周恩来很重视对一般归侨的安置工作。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解决大批归国难侨生活和工作问题,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关怀下,中央拨出专款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创办了一批华侨农场,安置了大批归侨。1960年2月2日,周恩来指示归侨接待安置部门:对归国华侨的生活,各地应当给予适当照顾。1962年3月27日,在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提出:"我们还应该做好侨务工作,进一步团结海外的一切爱国侨胞,妥善地照顾在国内的侨眷和安置归国的华侨。"  相似文献   

3.
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华侨权益保护立法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靖 《理论导报》2005,(7):37-40
我国是一个有着3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和3000多万归侨侨眷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我国虽然有宪法保护华侨的原则规定,但至今还没有一部系统的华侨权益保护法.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的今天,建立健全我国的侨务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它对于凝聚侨心、发挥侨力、集中侨智,调动广大华侨、归侨和侨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不仅为全国几亿人民的衣食住行日夜操劳,还时刻惦记着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千百万华侨,为维护华侨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而竭诚尽力。周恩来生前始终亲自过问侨务工作,在他的领导和直接关心下,1949年10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设立华侨事务委员会,由何香凝、李任仁、廖承志、李铁民及陈嘉庚等25人组成,负责全国的侨务工作,把侨务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954年10月,周恩来在主持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安排领导人员具体分工时,亲自分管了外交部和华侨事务委员会。在他的领导下,主持制定了一系列与…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侨华人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中国共产党的“侨务政策”和“侨务工作”问题,也始终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一个学术“热点”。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针对1978年以后海外华侨华人群体的新变化、新特点,全面调整了对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工作的整体性思路,“与时俱进”地制定新的“侨务政策”,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全国自中央至地方的各级侨务工作机构和侨务工作系统、建立健全保护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立法和法律系统、高度重视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为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高度重视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爱中华民族的心、爱中华民族的情”为新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服务等几个方面,使“侨务工作”迅速打开了勃勃生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不仅为全国几亿人民的衣食住行日夜操劳,还时刻惦记着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千百万华侨,为维护华侨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而竭诚尽力。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与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之细     
周恩来一生的功业之伟,人所共知,但其作风之细,却鲜为人知。思维的缜密和作风的严谨,成就了周恩来的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这位世纪伟人日理万机,却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细致入微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周恩来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1958年陈毅副总理兼任外长后,周恩来仍然直接领导外交部。我有幸长期在周恩来领导下的外交部工作。由于工作之便,我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周恩来。他那对党和  相似文献   

8.
倪天祚 《党史博览》2009,(10):38-40
我曾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多年,具体负责北京市大型群众活动的组织工作,多次有机会与周恩来总理接触,直接向他请示、汇报工作,聆听他的谆谆教导,感到十分荣幸。现把我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纪实如下,以表达对周总理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9.
侨批业是经营华侨汇款业务的私营行业,由于该行业具有金融和邮政双重功能,因此它在外汇经营、金融稳定、侨乡经济发展和联系海外华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代以来广东素有华侨大省、侨汇大省之称,其侨批业数量居全国第一.新中国成立前后,随着广东全境的逐步解放,从解放区到新成立的人民政府颁行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以加强对广东侨批业的管理,使之成为为国家、侨胞和侨眷利益服务的行业.  相似文献   

10.
<正>周恩来的出生地江苏淮安,是淮剧的发源地,也是淮剧流传的最主要地域。周恩来在此地长大,对淮剧有着不解的情缘。周恩来喜爱戏剧,也是个十分懂戏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就任开国总理,政务十分繁忙,但他仍然一直关心和热爱文艺事业,多少年也没有忘掉他的家乡戏——淮剧。一由于在周恩来纪念馆工作的关系,笔者接触到许多曾在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我,周恩来批评人、责备人最厉害的是两句话:"胡闹  相似文献   

11.
林卫国 《党史纵横》2003,(11):32-33
1996年,第5届中国侨联增补了一名副主席--刚刚从联合国副秘书长岗位上退下来的冀朝铸.对于他,许多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耳熟能详.而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对于侨界的这位新领导人,除了敬慕之外更增添了几分亲切:因为他是由一名爱国华侨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外交家和国际事务活动家的.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3,(7):47-48
1958年7月1日至7日,周恩来总理冒着酷暑高温前往广东省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视察。为了能广泛地接触群众,更多了解真实情况,他对广东省委提出要求:这次活动要轻车简从,不要搞迎送,不要前呼后拥。因此,随同他到达新会的人员,只有广东省相关部门的几名工作同志。  相似文献   

13.
他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整整15个春秋,日日夜夜照料着总理的生活;他陪伴总理夫妇走完了生命最后的岁月,并亲手撒下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骨灰……  相似文献   

14.
旅居美国十二年 1996年,第5届中国侨联增补了一名副主席--刚刚从联合国副秘书长岗位上退下来的冀朝铸.对于他,许多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耳熟能详.而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对于侨界的这位新领导人,除了敬慕之外更增添了几分亲切:因为他是由一名爱国华侨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外交家和国际事务活动家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祖国大陆大批归侨、侨眷通过正当途径移民到海外(含港澳地区)定居,成为新一代的华侨。回顾这一现象,认真思考改革开放与发展新移民的关系,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做好新移民工作,对于建设好社会主义新侨乡,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1965年,李宗仁先生从海外归来,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席间,周恩来对应邀出席宴会的著名电影导演成荫说:"今天李先生从海外回来,我看他有两件事今后可以拍电影——一个是1938年李先生指挥国民党杂牌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一个就是今天李先生归根。"台儿庄大战,周恩来献计李宗仁1938年3月16日,日军第二集团  相似文献   

17.
1956年9月至12月期间,缅甸华侨第七届观光团回到了久已思念的祖国。在北京,观光团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此行率队人、著名侨领黄绰卿先生,在大江南北,足迹所到之处看到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心情非常激动。回到缅甸后,他把这种难以抑制的情感,写进了计30余万宇的《祖国壮游》和《壮游漫记》连载文章中,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情向往和前所未有的自豪。1960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特意接见了黄绰卿与华侨代表们。  相似文献   

18.
清末,移居南洋的华侨在海外奋斗发展过程中,与国内侨乡保持长久的联系,留下大量侨批。文章以海外清末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县)叶氏家族侨批为案例,以草根人物叶家父子两代四位华侨移民真实历史和情感文本为考察对象,解读他们向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迁徙奋斗的历程,在艰难创业和睿智的营商中,赓续中华优秀文化,反哺国内侨眷,为国内侨乡侨眷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生活保障的事实以及对祖国建设的贡献。学界要以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学习借鉴世界记忆遗产保护方法"打捞历史的记忆",大力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华侨在众多人的眼里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形象。所谓熟悉,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批又一批曾经留洋海外又返回故国的华侨,为了祖国的自立与自强、振兴与繁荣,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是以孙中山说“华侨乃革命之母”。所谓陌生,是因为大部分人并非华侨和侨眷,也未曾与华侨交往,而介绍华侨奋斗与追求的书少之又少,是以对华侨缺乏感性认识,印象模糊。  相似文献   

20.
正周恩来认为政府总理也就是人民的"总服务员",他要求各级政府管理者,都要服务好老百姓,当好人民的服务员。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26年,功勋卓著,被人民群众称为"人民的好总理"。这与周恩来的才能分不开,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这也与他的勤劳分不开,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地工作,精力充沛,不知道疲劳;这更与他的忠诚分不开,他对人民、对国家、对领袖始终忠心耿耿,正如郭沫若所形容的,"忠诚与日同辉耀,天不能死地难埋";这还与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分不开,他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