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杨军 《政协天地》2010,(7):54-5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两人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历程中,曾受到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华侨是革命之母”,这里就包括当时侨居在新加坡的陈嘉庚。  相似文献   

2.
在风光秀丽的福建侨乡南安县梅山镇芙蓉村里,矗立着一幢幢具有民族风格的楼房校舍.它就是已故爱国华侨实业家李光前先生四十多年前独资创办的南安国光中学.李光前先生于一八九三年,出生在南安梅山芙蓉村的一个华侨家庭.他小时在家乡读私塾,十岁时随父南渡新加坡就学,后来回国就学于南京暨南学堂、北京清华学堂和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一九一二年他重返新加坡,受聘于陈嘉庚公司,尔后被提升为经理.一九二○年与陈嘉庚先生的长女陈爱礼结婚.一九二七年,他自创南益烟房,翌年改为南益树胶公司,经营树胶、黄梨(菠萝蜜)生意.由于业务不断扩展,产品行销世界各地,被誉为星马树胶、黄梨大王.李光前受岳父陈嘉庚先生的影响,热心  相似文献   

3.
致敬陈嘉庚     
说到我尊崇陈嘉庚先生,还真是有机缘。我在集美工作过五六年,深切感受到集美人对乡贤陈嘉庚的敬仰之情有多深厚。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我对陈嘉庚先生的故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回想起来,没有这份机缘,我的感情可能不会如此贴近陈嘉庚先生。  相似文献   

4.
我接触陈嘉庚先生,从一九三七年"八·一二"上海的枪声起到他的弥留时刻终,凡二十五年.早在新加坡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听过陈嘉庚先生的名字,知道有一位大家敬佩的大实业家,爱国爱乡,倾资兴学,可是为人很严厉,从来不笑,他的孩子们都怕他.十多年后,我年二十五岁,以《南洋商报》记者的身份见到他,发现这位有名人物不像传说中那么可怕,对记者很亲切,不摆架子,严肃的外形藏着一颗刚正而赤热的心.《南洋商报》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陈嘉庚有限公司"收盘后,报馆易主,就  相似文献   

5.
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陈嘉庚先生,一生俭以奉用,穿粗布鹑衣,吃粗茶淡饭,而在办教育上却慷慨解囊,倾其所有。陈嘉庚先生以自己的人生实践实现了他“我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为社会服务”的人生诺言。陈嘉庚先生以自己的高风亮节在人们的心目中筑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他虽已作古多年,可人们至今依然十分怀念他。陈嘉庚先生不仅是物质上的富有者,他更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赢得人们的敬重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6.
爱国侨领李先前先生,是新加坡、马来西亚著名的"橡胶、黄梨"大王,对星马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深远.他与岳父陈嘉庚先生一样乐于捐资助学,其一生资助过的学校遍及星马,并在故乡福建省长期资助厦门大学、集美大学与梅山学村.着重描述在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星马地区,李先前先生沟通协调.努力创建种族和谐、教育平等的氛围,实现其多元文化共存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大型文献纪录片《陈嘉庚》封镜中国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和厦门市委市府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陈嘉庚》,是中国第一部为华侨华人制作的大型传记性纪录片。该片真实生动地记述了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陈嘉庚早年开拓南洋,...  相似文献   

8.
10月20日下午,福建省暨厦门市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厦隆重举行。与会代表深情回忆嘉庚先生的往事,表达对这位伟人的崇高敬意和无限追思。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郭东坡,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林兆枢,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许又声,省、市领导郑立中、林强、金能筹、王钦敏、洪永世,陈元济等陈嘉庚先生的亲属和后裔,来自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印尼、泰国、美国、日本、巴拉圭、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知名人士和校友代表,省、市老领导及厦门市各界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厦门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陈修茂主持,与会主要领导和代表都做了重要发言。  相似文献   

9.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毛泽东和陈嘉庚蔡祥淦陈嘉庚先生1939年冬发起红织“南洋华侨回国慰问考察团”在重庆逗留期间,中共领导人叶剑英、a伯渠、董必武和邓颖超等到代表协寓所拜访,并在中共驻渝办事处并行欢迎茶会。会后,嘉庚先生询问“若往延安,交通是否方便,...  相似文献   

10.
云埔 《黄埔》2008,(4):32-33
李英才,广东省恩平县人,1918年出生于曼谷,黄埔十五期毕业。1957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动员纲领后,陈嘉庚先生、泰国中华总商会积极响应,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抗日救国号召。此时李英才已在泰国教育部考取华校教师任职资格,但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他毅然辞去喜爱的教师职业,投笔从戎,于1938年春经新加坡中国领事馆通过考试和体检及格,进入桂林黄埔军校第十五期学习。  相似文献   

11.
弘扬陈嘉庚精神的一面旗帜徐晓燕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因为在家乡慷慨捐资,兴办教育及其它实业,而备受乡人尊崇。在他的精神影响下,如今又有许多旅侨胞为家乡兴学育人,施金城先生及其培文师范即是其中一例。福建省安溪培文师范学校,位于安溪龙门山美村,创办于1985...  相似文献   

12.
王继琴 《传承》2009,(19):32-33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人士、华侨领袖,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富强四处奔走。陈嘉庚先生一生依靠经商积累了亿万家财,却几乎全部都捐献了出来,致力于教育的兴办、国家的建设以及民族的复兴。陈嘉庚先生高尚的品格让无数人为之折服,尤其是他信守诚信、一诺千金的品质更是让人称道不已。  相似文献   

13.
在斗争中结为知己1941年1月上旬,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陈嘉庚在新加坡听到消息,立即代表海外华侨致电国民参政会,呼吁团结,反对蒋介石倒行逆施。中共中央对陈嘉庚等人为全国上下团结抗战  相似文献   

14.
2004年7月下旬,福建省厦门市陈氏研究会代表陈国良、陈枢龙先生第三次到固始寻根。陪同两位老人寻根的固始县有关人员,借此机会拜读了他们赠送的由陈嘉庚先生撰写的《南侨回忆录》,并聆听了陈国良先生讲述的有关陈氏在故里建造“龙湖(池)亭”和“七星拱月”的故事。从中不难推测出,陈嘉庚先生在《南侨回忆录》中所描述的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再联系“七星拱月”,可以得知,爱国华侨陈嘉庚为固始浮光之陈。在《南侨回忆录》中,有陈嘉庚先生对祖籍故地的有关记述:民国二十九年三月六日,即1940年4月13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率…  相似文献   

15.
已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先生,是广西苍梧县人。李济深先生生前与海外侨胞的交谊很深。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但与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有过直接的面晤,并且想方设法将陈嘉庚和南洋侨胞为八路军捐赠的大批药品、器械等转运至延安,而且还为广大华侨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由他倡导的“广西救侨运动”。  相似文献   

16.
集美航海学院是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现在是我国专门培养海上专业人才的高校。学院统战部从1980年起开展了海外统战工作,第一次邀请了几十位旅居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校友回来参加陈嘉庚先生创办航海教育60周年的纪念活动,拉开了与海外民间交往的序幕。十多年来,我们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嘉庚认为,国家要强大繁荣,必须依赖法治和科学,提出并实践了“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从1913年在故乡集美创办集美小学之后,又于1918年创办集美师范,1920年创办集美水产航海科及商科,1921年4月在集美学村筹办厦门大学。  相似文献   

18.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后,陈嘉庚深有感慨地说:“蒋介石招待我花了800大洋,而毛泽东招待我只用了两毛钱。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相似文献   

19.
嘉庚风浩荡     
嘉庚风浩荡任镜波有位朋友跟我讲过,1946年在香港曾经见过一种叫《嘉庚风》的刊物。“嘉庚风”这个说法我觉得是太有水平了,这是对陈嘉庚先生的社会贡献和社会需要陈嘉庚精神的最生动、最形象的概括。风,本是空气流动的现象。《说文·风部》把风分为人种:“东方曰...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坛》2009,(2):F0003-F0003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