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安防监控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昼夜24小时的连续监控需求愈发强烈,这给摄像机技术的研发带来更高的要求,由于夜间大部分场景光线都很差,仅凭自然光很难让摄像机获取好的图像效果。 在这一背景下,红外摄像机应运而生,07年前后,部分IP监控厂商开始推出了早期的IP红外摄像机。但是这一批IP红外摄像机一般都只支持CIF分辨率,也没双滤光片设计,红外灯也采用最普通的技术,属于早期试验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郭维 《刑警与科技》2014,(8):156-158
随着用户需求的逐步提高,“高清”成为视频监控领域最迫切而刚性的需求。视频图像技术的不断提升,也促使监控市场的高清化发展方向愈发清晰,高清采集、高清传输、高清解码和显示设备层出不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高清画质的需求。高清设备带来的高分辨率提升了视频清晰度,但仍不能保证在所有情况下都能看的清楚,看的明白,比如雨天、雾霾等恶劣天气或者夜间低照度环境下,虽百万像素也只能望图兴叹,无可奈何了;又如为了节省带宽而采用高压缩比编码带来的分块效应,造成图像质量下降。如何解决这些极端环境造成的画质大幅下降,在这些恶劣环境下看得更清楚,这是视频图像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在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验收、应用中大量遇到的监控图像受干扰、图像模糊不清、图像扭曲、滚动、晃动、监控与报警系统自身防护不到位、红外对射探头的局限性、报警系统误报等问题,分析了问题原因,提供了较详细的解决方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夜间雾天环境下成像设备获取的图像进行去雾和图像增强处理,以便给公安机关的图像侦查工作提供直观的侦查信息。方法首先基于夜间大气散射物理模型,采用通道差引导的低通滤波器估计环境照度;其次使用亮通道和暗通道先验分别估算图像中光源区和非光源区的环境透射率,然后采用一种亮度感知权重的方式将二者融合得出最终的混合环境透射率;最后对夜间大气模型公式进行求解获得去雾图像。在此基础上使用CLAHE和SoG算法对图像视觉效果进行增强。结果经过对大量实际案例和计算机合成的夜间雾天图像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去雾与图像增强技术在客观评价方面:偏色检测因子降低65%、平均梯度提高233%、信息熵提高7%,相较于其他主流方法均占显著优势;在主观评价方面:本文方法能同时提升图像颜色动态范围、矫正图像偏色、增强图像暗部细节。结论基于亮度感知权重的夜间去雾与图像增强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夜间雾天图像的暗部细节、提高图像对比度和解决图像偏色问题,能为公安机关的图像侦查工作提供更直观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法庭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照相、录像和视频监控等与图像相关技术的普及应用,对于图像的真实性或合法性争议也随之而起。法庭图像分析将图像科学和解释图像内容或图像自身合法性专门技术相结合,针对图像进行解释、检测和鉴定。同指纹鉴定、文件鉴定和声纹鉴定等法庭鉴定一样,法庭图像分析是由具有专门图像分析知识的技术人员进行,因而它的结论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6.
<正>在监控系统应用中,经常会遇到用户要求24小时监控,在白天图像清晰的同时夜间图像也要有保证。由于夜间大部分场景光线都很比较差,仅凭自然光很难让摄像机获取好的图像效果,在这一背景下,红外摄像机应运而生。红外摄像机的原理——IR-CUT和SMARTIR一般可见光的波长是0.4~0.7微米,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7.
在视频监控图像显示中。需要叠加相应显示字符。以标明监控点位置等信息。但由于目前尚未有视频监控图像文字标注的标准规范。制约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效果和作用发挥。本文从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套科学的标注方法。便于各级监控中心在监控图像上标注字符。使监控中心的图像显示清晰明了。该标注方法职责分工明确。实现容易,造价低廉。[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就图像领域而言.安全监控目前所采用的技术装备主要有:电视监控、红外夜视仪、X射线检查仪、热像仪和微光夜视仪等。它们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公安工作的安全监控技术手段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微光”即微弱之光,指的是月光、星光或几乎全黑的夜间天空的自然辉光。微光夜视仪的功能特点是光电灵敏度特高,能让你将黑夜变成白昼,在月光、星光甚至几乎全黑的夜间对目标和区域进行观测、侦察和监控。包括实现夜间搜索观察、照相和实时  相似文献   

9.
党刚 《刑警与科技》2008,(23):168-171
项目背景 安防监控系统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代的不断进步,由原来的单一电视图像监控,逐步发展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系统集成化、大型化的复杂系统,使人们的日常管理越来越朝着图像管理方式发展。先进视讯近期完成的某国家级新闻中心的安防监控系统,就是这个趋势的较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0.
李禹雄 《刑警与科技》2007,(1B):114-117
IPAVC电力监控系统方案是以图像监控为主、数据监控为辅的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适应了电力部系统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康文玥  张锋 《刑警与科技》2008,(20):176-177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通常分为三部分:前端图像采集、中间数据传输、后端图像处理及存储。作为前端的图像部分,所选择的设备质量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成功与否,没有高质量的稳定的图像采集系统.其他的系统再先进也发挥不出其功能。摄像机对于整个监控系统,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联网平台,整合了山东省17个地市公安的内网图像资源及外网图像资源,涉及治安、督察、交通、消防等多个部门,可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治安防控监控、网上督察、可视指挥调度、桌面视频会议、道路监控、图像地理信息联动、图像侦查、智能分析、图像比对、重大活动预案、图像信息报送等多项功能,提升各级公安指挥中心的应急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视频安防监控图像(以下简称监控图像)的质量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监控设施,其中摄像机的质量是关键。二是光源,光源也是影响监控图像质量的一大重要因素。可以想像如是没有良好的光源照射,即使再好的摄像机和监控设施,也形成不了理想的图像。以夜间使用的红外摄像机为例,它是以被监控目标的红外热幅射成像的,没有色彩,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铁路运输货物被盗案件时有发生,由于货物列车运行具有线长点多的特点,往往难于确定案件的发生区段。近年来,铁路在每个公安机构分界口建立一个货车动态视频监控点,对运行的货物列车的装载和施封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从中发现货物被盗车辆,以此判定货盗案件发生区段。然而监控点由于受夜间、雨雪、灯光、列车通过速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刑警与科技》2006,(2):34-35
武汉市于2005年9月7目被公安部列入第二批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为了落实试点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武汉市公安局结合全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主要依托互联网,整合社会监控图像资源,报警与监控相结合,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服务整个社会的城市图像监控系统”的总体思路。概括为:一个平台、两个网络、三个中心、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监控录像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已被广泛应用,我们在银行、商场、超市、宾馆、收费站等地方随处可见摄像头,这类系统的安装增加了社会安全性,同时也为警方提供了大量的破案线索。通过长时间的监控,在各个监控系统中储存了大量的图像信息,其中也包括记录下的犯罪分子作案的信息。在这大量的图像中有些图像是模糊不清的,加上很多地区警方对模糊图像处理能力的贫乏,造成了这一部分资源的浪费。监控录像是利用电视摄录像器材及音视频传输设备、处理设备,依照法律法规观察、获取、处理特定刑事技术2003年第5期场所、特定人员的图像、声音信息,…  相似文献   

17.
《刑警与科技》2008,(24):120-123
设计一种嵌入式系统,以WinCE操作系统和ARM硬件平台为核心实现对现场的实时监控:通过无线网络把视频图像传输到主机端,以实现分析、存储及显示等功能。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是以计算机或嵌入式系统为中心、视频处理技术为基础组建的一种新型监控系统,系统采用符合图像数据压缩的国际标准,综合利用图像传感器、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相似文献   

18.
赵冬 《刑事技术》2002,(3):43-44
摄录系统在公安工作和其他安全保卫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如案件现场的拍摄,嫌疑人员审讯时的监控录像,银行、证券部取款、存款的监控录像,一些单位的安全监控摄录系统所拍摄的录像等等,这些录像资料普遍都存在选取、剪裁、编辑难,图像信息以录像带方式存储,存储空间大,也不易长期保存。近时期银行、证券部及其相关部门诈骗盗窃等案件日趋渐多,为了取证,需要将监控系统录到的图像转成照片,这也是公安基层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社会上专业的图像编辑机价格昂贵,功能也不齐全,不适合公安基层工作。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利用多媒体和…  相似文献   

19.
《刑警与科技》2007,(7A):82-82
日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正式建成启用。该系统设有458个监控点、12个道路监控卡口、1个主监控中心、6个监控分中心、覆盖全区95%以上的道路路口约270平方公里。该系统以区公安分局为监控指挥中心,派出所为实战单位,设治安动态监控室,直接管控各监控点图像信息。监控指挥中心可以上联青岛市公安监控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20.
高会武 《刑警与科技》2008,(20):138-140
视频监控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原先闭路监控各自为阵,难于管理的落后面貌。监控联网,统一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大规模网络视频监控对设备和用户的管理要求,甚至已经远远高于监控图像相关技术本身。面对成千上万的监控设备和用户,如何及时的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如何确保合法用户对网络的访问,甚至实现基于用户的运营收费.已成为系统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