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满雄  扈兵 《世纪桥》2010,(17):127-128
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人文环境导致湘南山区农村"边缘村庄"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深重,必须进行扶贫搬迁才能彻底摆脱贫困。由于受扶贫搬迁耗资巨大、国家补助太低、部分移民观念陈旧等因素的制约,湘南地区必须科学规划,找准实施重点,才能确保"边缘村庄"搬迁工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2011,(17):18+17
正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举全区之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把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不适宜人居地区的35万贫困群众搬迁出来,使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确保与全国同步步入全面小康,确保实现"建设和谐富裕新  相似文献   

3.
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宁夏以政府主导方式,先后组织实施了吊庄移民、"1236工程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等工程,有效缓解了南部山区的生态压力。随着南部山区人口的增加,环境超载导致了脱贫与返贫恶性循环。为了彻  相似文献   

4.
正铜仁市万山区作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主要安置地之一,以跨行政区域安置为重要抓手,积极加强群众搬迁后的保障,对其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收入致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建档立卡跟踪管理,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城镇就业。为了解决原生致贫难题,2016年,铜仁市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基础上,启动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并在当年11月启动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沿  相似文献   

5.
郝立颖 《共产党人》2012,(Z2):101-102
"十二五"期间,宁夏将从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9个贫困县(区)的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中,迁移35万贫困人口至生产生活条件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的沿黄灌区。这是"十二五"期间宁夏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2012年宁夏将搬迁定居7万人,随着移民工作的深入实施,自治区人口计生委及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9,(12)
<正>"林西模式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了中国方案。"赤峰市林西县扶贫办主任赵光明介绍。10月16日,在2019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林西县"‘易地搬迁+’扶贫模式案例"荣获"全球减贫案例有奖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包括这个案例在内的全球110个最佳案例,一起被收录到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上。林西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20319人,其中五分之一居住在偏远山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在这些需要搬迁的  相似文献   

7.
移民搬迁政策作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精准扶贫最为直接的有效实现方式,近年来在中西部贫困地区被广泛应用。政府推动下,以"避灾减贫"为特色的陕南地区大规模避灾移民搬迁不仅仅是简单地"搬家"和物理空间的变化,还是增强社会互动、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山区移民搬迁政策效应还有待进一步释放和提升,要在高位推动中进一步完善避灾移民搬迁活动的顶层设计;要在精准搬迁中实现公平有序的移民活动,更好地实现"搬得出"的目标;要在创新管理、精细化管理中确保移民搬迁群众达到"稳得住"的目标;就应紧紧围绕"能致富"的目标,通过"精确施策"以提高移民发展的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沿河自治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力拔穷根的治本之策,确保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全县已减少贫困人口23612户10万余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4570户21974人。"想到易地搬迁后人生地不熟,生活不方便,起初我们都不愿搬迁。"从沿河自治县夹石镇天池村搬迁到铜仁市碧江区矮屯安置点的张拨回忆道,"后来县里组织易地搬迁的群众走进安置点实地参观,对  相似文献   

9.
正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以来,二师三十一团开展了脱贫人口"三保障"情况核查、贫困人口识别质量抽查,组织了建档立卡数据和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面对29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团党委精准施策,同时紧紧围绕"产业(教育、健康、搬迁、低保兜底)+扶贫"工程,从而使建档立卡的636名贫困人口如期实现了精准脱贫。小蜜蜂"酿"出创收致富2016年5月,换届后的八连支部班子立足单位职均耕地少、经济  相似文献   

10.
正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地处阴山北麓严重风蚀沙化区,全县60%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风蚀沙化和荒漠化丘陵地区。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化德县一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被列入新十年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自治区35个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特困县之一。穷则思变。脱贫攻坚工程实施以来,化德县立足县域产业特色,将产业扶贫与易地扶贫搬迁结合  相似文献   

11.
正威宁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全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大决战状态,尽锐出战、背水一战,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以赴抓好挂牌督战。聚焦剩余3.83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未清零614个村、"两不愁三保障"短板、4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新增搬迁2万人安置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教育配套建设等重点工作,制订督战方案,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安置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易地扶贫搬迁有效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世纪难题,但搬迁后群众的生活、就业、社会适应以及安置社区的治理等问题关系到社区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问题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是石漠化特困地区。截至2015年底,该州共有贫困人口43.23万,在其9县(市、新区)中,有7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贵州省4个同步小康最困难县中,仅在该州就有3个。"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确定黔西南州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85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8179人),接近该州总人口的1/10。搬迁规模大、贫困覆盖面广、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正"十三五"期间,安顺市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4个。截至2019年12月14日,按时完成了3个年度84个安置点建设和搬迁入住计划,按时完成省下达的搬迁入住任务,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完成搬迁入住82104人,其中,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6676人。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道真自治县将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党建扶贫和社会扶贫”六场攻坚战,确保减少贫困人口一万人。新年的钟声还在耳边回荡,道真自治县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已经展开,并明确年度脱贫攻坚目标:确保减少贫困人口一万人,实现2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3.26个百分点。2015年,道真有贫困人口3万多人,这些贫困人口大多住在深山区、高寒山区和交通闭塞地区,自我脱贫  相似文献   

16.
正贵阳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蹄疾步稳,努力实现"高一格"脱贫,易地搬迁"搬"出群众新生活,产业调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对口帮扶"兄弟"携手共进。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连战连捷,"五个专项治理"深入推进;1462名非兜底保障贫困人口出列,建成"组组通"公路5294.4公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入住519户204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健康扶贫对象,教育精准扶贫实现贫困家庭全覆盖,惠及贫困学生1.66万人;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实施对  相似文献   

17.
当前,西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开发攻坚阶段仍然面临着诸多制约及难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西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攻坚指明了新的路径: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实施西部偏远山区的移民搬迁工程;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实施西部贫困人口素质提升工程;健全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强化西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开发财政金融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工程,目的是通过“挪穷窝”“换穷业”,实现“拔穷根”,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脱贫发展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吴忠市委、市政府按照自治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脱贫目标,先后开展了吊庄移民、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移民开发建设,全市上下紧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交出了一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精准脱贫的“吴忠答卷”,一批又一批的移民群众搬出“穷山沟”,摘下“贫困帽”,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1]。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成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难攻的山头。对于如何实施精准扶贫与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2]。措施必须针对问题,下药必须找准病因。中共中央、国务院虽然开具了"特色产业脱贫、劳务输出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加强教育脱贫"等扶贫治贫脱贫"药方"[3],为全国上下凝心聚力打好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我们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去年开展了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12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