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友 《工友》2013,(8):35
《工友》编辑部:我与公司因工伤问题发生争议后,已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到现在已经2个月了还未裁决。当我去询问原因时,工作人员说已经中止仲裁,并让我签收了中止审理通知书,理由是要等伤残等级鉴定出来。请问,仲裁委员会的说法能成立吗?章宪章宪读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相似文献   

2.
工友视线     
《工友》2008,(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六大突破性制度设计一是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为防止一些用人单位恶意诉讼以拖延时间、加大劳动者维权成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仲裁环节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即对因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以及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等案件的裁决,在劳动者在法定期限内不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向法院提起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被驳回的情况下,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篇(续)以例说法三十七、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怎么办?纺织印染厂的女工小潘接到了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书,裁决她败诉。小潘认为裁决不公,要求仲裁委员会重新进行仲裁,仲裁庭告知仲裁实行的是一级仲裁制度,做出仲裁裁决后,对同一劳动争议就不能再重新进行仲...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仲裁属于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话语体系下的法定仲裁,与以民间合意自治为基础的商事仲裁无制度生成上的关联性。研究认为: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予执行是基于协议仲裁的一裁终局属性所生成的救济途径,不应适用于作为诉讼前置程序的劳动争议仲裁,并易造成重复救济,对效率和保护弱势劳动者的价值追求目标造成损害;相关司法解释为追求社会效果创设了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监督程序,混淆了法定仲裁和协议仲裁的界限,扩大了民事诉讼法第237条的适用范围,易带来法律冲突和适用困境。研究建议,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需尊重其公法属性,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律赋予的救济手段作出裁判。  相似文献   

5.
王海兵 《工友》2007,(10):53-53
冷某是一名退役军人,1992年在部队服役期间因公致残,残疾等级为七级。2004年来到苏州打工,工作期间旧伤复发向公司申请工伤。由于在与公司人事人员协商时发生冲突,惊动了110,公司遂将冷某解聘。冷某对此不服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劳动部门撤销了公司作出的解聘通知书。公司对仲裁不服并将冷某告上法庭,要求法院撤销仲裁决议。  相似文献   

6.
现行法律对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规定存在法律漏洞和制度欠缺,现行法律及解释规定对仲裁裁决不予执行时不能上诉和抗诉,也不能再审,导致法院"一裁终局",起不到对仲裁的监督作用。因此,应修改相关规定,对仲裁裁定不予执行时,赋予当事人上诉权利,解决仲裁不予执行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7.
首例“自杀为工伤”案;首例无固定期合同被解除员工败诉;发出首个劳动报酬支付令;反抑郁症歧视第一案IBM辞退抑郁症员工败诉;首例用人单位请求撤销仲裁裁决申请被驳回;外国人在华就业遭遇劳动合同法难题;工会主席遭辞退维权胜诉一审获赔17万余元;首例辞职员工要求公司支付年休假工资案;10元诉讼费索赔256万亿美元;腾讯起诉15名离职员工跳槽竞争对手案  相似文献   

8.
《工友》2008,(3):52-52
一是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为防止一些用人单位恶意诉讼以拖延时间、加大劳动者维权成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仲裁环节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即对因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以及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等案件的裁决,  相似文献   

9.
上班途中遇车祸,交通赔付后可再享工伤待遇告诫:必要时应寻求法律援助"若不是法律援助,别说获得民事、工伤‘双项’赔偿,就是获得一项赔偿也很难哟!"近日,南漳县农民工李圣美接过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49320.71元工伤赔偿款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0.
秦兴旺 《工友》2006,(11):38-39
“企业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受伤不能按工伤赔偿。”法院的这个认定让黄肇能怎么也想不通。为了这句话,他苦苦地走了5年的工伤索赔路。2006年7月,广西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再审裁决,终于让他露出了笑脸。  相似文献   

11.
谭立独 《工友》2012,(5):9-11
17岁,花一样的年纪。而吴莎,却因患上了职业病不幸瘫痪。在经历了劳动关系确认(仲裁、一审)、工伤认定(复议、行政诉讼)、伤残等级鉴定(鉴定、再鉴定)、工伤待遇之诉(仲裁、一审、二审)等纷繁复杂的程序后,二审尚未判决之前,公司却人间蒸发,与吴莎一起的三位工友,如今只能傻傻地住在医院,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12.
阎雯 《工友》2009,(5):20-20
“若不是法律援助,别说获得民事、工伤‘双项’赔偿,就是获得一项赔偿也很难哟!” 近日,南漳县衣民工李圣美接过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49320.71元工伤赔偿款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3.
郑生贵 《工友》2009,(4):20-20
处理工伤案件,是否一定要走繁琐的工伤认定、伤残等级鉴定、仲裁直至诉讼程序?走调解程序省事,但双方都担心对方“反悔”,咋办?  相似文献   

14.
谭立独 《工友》2012,(5):8-11
17岁,花一样的年纪。而吴莎,却因患上了职业病不幸瘫痪。在经历了劳动关系确认(仲裁、一审)、工伤认定(复议、行政诉讼)、伤残等级鉴定(鉴定、再鉴定)、工伤待遇之诉(仲裁、一审、二审)等纷繁复杂的程序后,二审尚未判决之前,公司却人间蒸发,与吴莎一起的三位工友,如今只能傻傻地住在医院,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争议问答以例说法三十九、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什么程序?原野探矿设备厂为精简企业人员,提前解除了几位职工的劳动合同。结果职工不服,集体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裁决原野探矿设备厂以精简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将职工辞退的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篇(续)三十三、仲裁委员会制作的调解书有没有法律效力?联合收割机厂的职工许华联,因为操作不慎发生了工伤事故,对于厂里的处理结果,许华联很不满意,与厂里形成了劳动争议。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没有调解成功,因此,许华联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争议篇     
劳动争议篇二十五、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是什么?化工机械厂的老马工作时出了工伤事故,对事故责任如何认定,医疗费如何支付等问题,老马与厂领导的意见很不一致。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无效,建议老马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老马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强制性的多轨制,这一机制尚存在诸多弊端:费时耗力,有悖于程序正义和效益的原则;缺乏对仲裁裁决的监督,仲裁程序的职能弱化;仲裁和审判之间缺乏协调,重复审理,浪费审判资源。因此,应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工会的作用,突出调解职能,使劳动争议仲裁与民事仲裁衔接,并建立劳动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劳动争议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制解决途径,在内部调解机构调解之后和国家公权力介入进行强制裁决之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因其独有的模式、独特的成员构成、高效的运作方式以及相对经济的仲裁成本在解决众多劳动争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因为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本身存有的问题引起了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纠纷不断增多,而且往往因为当事人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而致使争议久拖不决,当求助于法院时,又因诸多的法律“真空”而使法院在受理与不受理之间左右为难。为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久前,最高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对如何打劳动争议官司,给了个明白的说法。一、哪些劳动争议可向法院起诉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无权直接向法院起诉,而应当首先申请调解或者仲裁。只有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