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陆台湾,脐连千年.三次迁台,兴旺人丁.   台湾同胞,多灾多难.同根同祖,荣辱与共.   阿扁上台,操弄民意.为了私利,大搞“台独“.……  相似文献   

2.
郑和美 《台声》2000,(9):13-13
阿扁上台时 ,谦卑地称自己是贫寒的佃农出身的台湾之子 ,并宣称要“好好地为2300万台湾人谋福祉”。然而上台百日 ,令人大失所望 ,民意调查的满意度已不及格。背叛多数原本60 %以上的台湾父老兄弟姐妹 ,对有“台独反骨”的阿扁这个“后生家”并不放心 ,不敢投他的票。阿扁侥幸上了台 ,父老乡亲也就抱着善良的愿望 ,给他一个机会 ,希望“少年人”能成器 ,不致乱乱来。然而 ,经上台百日考察 ,台湾父老乡亲发觉 ,阿扁这个孩子还不太成熟 ,还需要认真教示、引导 ,否则难以改邪归正 ,走上正道。阿扁自小“洋奶”喝得太多 ,体质“中气”不足…  相似文献   

3.
沈己尧 《台声》2003,(12):8-9
新一轮台湾大选即将到来,激情演出的竞选活动,闹得沸沸扬扬,也隐藏着严重的危机。为了胜选,民进党和国亲联盟各自有“公投立法”的议题:当权的阿扁提出的是“公投制宪”,在野的连宋提出的是“公投新宪”。这些选题扑朔迷离,让台湾选民不知何去何从,也引起中美双方密切关注。记得3年前阿扁当选后曾提出“四不一没有”的承诺,不久又提出“台独公投”的反调,表现出他是个反复无常的投机政客。今年11月11日阿扁接见外宾时指出,过去10多年曾6次修宪,大家都不满意(李登辉现在说出,6次修宪都是一时权宜之计)。阿扁宣布将于2006年举行“公投制宪”,2…  相似文献   

4.
《劝台歌》     
大陆台湾,脐连千年。三次迁台,兴旺人丁。台湾同胞,多灾多难。同根同祖,荣辱与共。阿扁上台,操弄民意。为了私利,大搞“台独”。中国历史,编入外国。“中华民族”,统统删掉。中国血统,中国子孙。吃中国饭,拜妈祖神。说中国话,写中国文。但不承认。是中国人。奉劝合湾,父老乡亲。切莫忘掉,大陆同根。切莫支持,“台独”言论。弄得子孙,变外国人。奉劝台湾,将领官兵。统一祖国,重任在肩。为了祖国,高举义旗。千古留名,功盖天地。《劝台歌》@金正纯  相似文献   

5.
阿扁泅泳在惊涛骇浪的台海。雷电、暴雨、海啸、颱风……更可怕的是 ,“独”毒之瘾骤发 ,面临灭顶之灾。抛个救生圈 ,救救阿扁 ,平安归来 !阿扁 ,祖国宝岛的佃农之子 ,开漳圣王陈文光的49代孙 ,从“唐山”福建诏安过台湾的子民 ,苦读成材的贫家儿女 ,为反对独裁专制而坐牢的———义愤填膺的正直律师。当年曾是多英俊的田庄人的好后生 ,多优秀的中华好儿郎 !痛惜啊痛惜 !阿扁何时染上了“鸦片” ?“独”毒身缠 ,不时抖颤 ,疯语疯言 ,什么“中国是中国 ,台湾是台湾” ,什么“台独万万岁”……如今泅泳在台海浪尖 ,一旦毒瘾发作 ,小命定有危…  相似文献   

6.
杨毅周 《台声》2005,(9):10-11
经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和连宋大陆行的冲击,当前的两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本文对这些变化与特点仅做一简要概述。一、两岸关系的危机与转机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兵分两路,推动渐进式“台独”。一路是“文化台独”,以打造台湾人的“台独认同”;一路是“法理台独”,意图从法律上最终确实台湾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到了2004年,两路“台独”终于把两岸关系从和平的僵局引向随时可能引爆冲突的危机之中。危机意味着转机。以下三个因素促使了两岸关系从危机中产生转机一是大陆对台策略的调整。2004年“517声明”发表,大陆把反对“台…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受权发表“5·17”声明后,陈水扁在其“5·20就职演说”中,将大陆公开定性为“台独”的“制宪”改为含混、中  相似文献   

8.
5月17日凌晨,也就是陈水扁“就职”的前三天,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受权发表声明,声明第一句话就说: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台独活动,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指出陈水扁当局目前只有两条出路,一是悬崖勒马,立即停止“台独”分裂活动;二是一意孤行,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其结果是玩火自焚。海外评论,这是中国大陆历次对台讲话中规格最高、内容最强硬的一次,声明之所以在陈水扁“就职”演说之前发表,表明经过四年的“听其言,观其行”,中央早已洞悉陈水扁台独本质和言行不一的作风,根本不需再听他的谎言…  相似文献   

9.
全台研 《台声》2005,(1):16-16
一、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5月17日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声明。声明认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声明重申了“五个决不”,正告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这次声明首次把“反独”列为“最紧迫的任务 ”。 二、国家主席胡锦涛11 月20 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强调,“台独”将断送台海和平,并将严重破坏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中美双方都应站在…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偕高雄四川同乡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舒德忠先生,飞澳洲悉尼市参加我曾资助留学的王劲松先生开业典礼。逗留期间,能有幸与一批海外华人责英相应酬。餐叙闲聊中,有位知名民运人士突然问我对“台独”的看法如何?坐在我右侧的是位报社社长,他先接口替我回答说:“‘杨先生是位坚决反对‘台独’的人士。我一看在座20多人中,有大陆去的,也有台湾去的,里面有没有“台独”分子、谁是“台独”分子?我并不清楚。于是,我就加以补充说道:“承社长先生抬爱,把我说成坚决的反独人士,但我要声明,台湾宣布独立,定会引发两岸情势紧张…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期来,对台湾所谓“扁李合流”或“扁李体制”的传闻,早就甚嚣尘上。今年6月16日,陈水扁与李登辉同时出席具有“明显台独倾向”的民间团体“北社”组织的集会,两人喜笑颜开,肩并肩地同步进入会场,同台发表演说,最后陈水扁,李登辉,彭明敏三个著名“台独”头子手拉手地登台高呼“台湾加油”,使会议气氛达到“发烧”的地步。这就更加引人注目。“扁李合流”的背景如何?其发展趋势及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的影响又如何?笔者拟就此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2.
陈石庆 《湖湘论坛》2006,19(4):67-69,92
台湾与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客观事实,而且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所以,在法律层面,“台独”违反国内法和国际法;在法理层面,“台独”违背中国历史事实;在意志层面,“台独”缺乏真实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根礼 《台声》2004,(6):27-27
2004年5月18日下午15:00初夏的北京,风和日丽,繁花似锦。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就中台办、国台办“5·17受权声明”举行座谈会。与会的在京部分台胞在会上表示,当前“台独”己成为破坏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根源,希望台湾乡亲们能够认清陈水扁“台独”真面目,认清“台独”对我们台湾同胞利益的危  相似文献   

14.
小艳 《台声》2002,(10):1-1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惯用大话、假话和空话煽动民粹,欺骗舆论,混淆是非。最近,“9·11”事件一周年之际,陈水扁又在表演了。这次,他摆出一副“反恐先锋”的架势,发表所谓“反恐声明”,称大陆的军事部署“本质上已超出恐怖攻击的极限”,“与恐怖组织无异,比恐怖组织更恐怖,所以我们要反它”等等。他打着“反恐”的幌子,恶意诋毁祖国大陆,无非是要博取国际舆论同情,为推行“台独”路线造势。陈水扁此次“做秀”,有几个目的:首先,想要引起国际社会对“台独”活动的关注,把台湾问题进一步国际化。他上台两年多以来,一时一…  相似文献   

15.
张逊 《黄埔》2006,(3):12-15
6月10日,台北上万名民众走上“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参加名为“全民上街,阿扁下台”的集会。这是继6月3日“全民呛扁,阿扁下台”集会后,第二次要求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下台的群众活动。几天之后,6月13日,要求罢免陈水扁案在台湾“立法院”正式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16.
近期,正当台湾水果“登陆”,两岸民间互动频仍,两岸同胞期盼尽快实现两岸客运和货运直航、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之际,台湾当局领导人却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频繁抛出“台独”分裂言论,玩弄“口水台独”,声称“台湾一再受到大陆打压,要详细阐述基本思维”。  相似文献   

17.
所谓“法理台独”,简言之,就是“台独”势力企图从“法律”上确定“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并否定“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行为。其主要手法包括“修宪”、“修法”等。这一行为从李登辉主政时就已开始,陈水扁上台后更将之推向一个新阶段。目前,“法理台独”已成为对包括广  相似文献   

18.
亲民党发动的“全民呛扁”活动,扁当局、民进党,甚至于媒体各界都认为他们的气势不足,到时候最多有2000多人聚集就不错了。没料到现场出现上万情绪激昂的反扁群众,高分贝要求阿扁下台。马英九在最后一刻现身,严厉批判阿扁,小马哥在演讲时表示,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将和亲民党、新党、无党籍联盟合作,就罢免问题做出最有效最可行的决定,台下群众鼓掌叫好。在此之前,有人士批评马主席不够明快,在倒扁运动中未能发挥领导作用,只要求扁要“知所进退”,而且公开认为罢免陈水扁的时机尚未成熟,因为目前据民调数字,赞成罢免的有三成多,要求阿扁下台…  相似文献   

19.
“这是女婿的事,我不知道!”陈水扁“嘴硬”是众所周知的。“扁氏家族弊案”曝光以来,女婿、夫人、亲家前后“中标”,民众骂声如潮,阿扁麻烦不断。但见他申辩、推诿、抵赖,嘴上功夫确实“一流”。不过,即便阿扁巧舌如簧,能逃法律制裁,却难逃历史的审判。“这是……”这是夫人的事,我不知情!“麻烦制造者”的麻烦@刘伟龙~~  相似文献   

20.
孙云 《两岸关系》2005,(12):11-13
2005年是我对台政策成效显著的一年。大陆不断推出对台新举措,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随着连宋郁访问大陆,两岸出现了新一波的交流热,台湾民众对发展两岸关系有了更新的体认和期许,长期主导两岸的对抗性结构有所松动。两岸互动的这种新局面,必将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两岸互动新局面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推动“一边一国论”、“公投”、“制宪”、“正名”及文化教育上的“去中国化”等“台独”活动,不断挑衅两岸关系,使两岸和平与稳定的基础不断受到破坏,两岸关系形势异常严峻。面对“台独”活动的加剧,大陆也把遏制“台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