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罗明,不仅是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也是中共厦门地方组织的主要创建人。 罗明是在厦门集美学校走上革命道路的,并为厦门地区马列主义的传播、地方党团组织的创立和早期革命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4年秋,罗明在共产党员蓝裕业的启发教育下,在集美学校联络罗扬才、李觉民、刘端生、邱泮林、陈乃昌、罗良厚等志向相同的同学,在学校秘密建立和发展国民党左派组织“福建青年协进社”,创办了厦门地区乃至闽西南地区第一份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星火周报》,致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在厦门地区造就了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和进步的社团组织,为厦门地区共青团和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2.
李国珍同志,广东省海丰县高田公社南湖边人,一九○二年出生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他参加过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广东省东江一带的革命斗争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时,李国珍逃到厦门做苦工、  相似文献   

3.
朱积垒同志是福建平和县九峰公社上坪村人,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他本人是学生。幼年在平和县小学、中学读书。以后,到厦门集美师范继续念书。他当时同地下党领导人罗明同志一起,搞过革命的学生运动。朱积垒同志表现很好。据罗明同志讲,是他介绍朱积垒同志入党的。  相似文献   

4.
兴建厦门海堤的倡议,是1950年春我拜访当时已回集美定居的陈嘉庚先生,在与他交谈厦门与集美之间的交通,联想起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的海堤而提出来的。我们都认为可以修建厦门海堤兴建的目的一是当时的战备需要;二是打破敌人封锁,发展厦门的交通和经济;三是可以实行以工代赈,缓解厦门严重失业问题;四是可为今后解放台湾作好准备。我时任厦门市市长,就把此事告诉了张维兹同志,请他和市建设局刘秉林科长找几个工程师以及厦大副教授方虞田等研究,并组织水文、地质队伍  相似文献   

5.
1945年 5月 9日,陈云在中共"七大"大会上结合自己在延安时期主持中央组织部和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两方面工作的经验,讲了三个问题,即讲算账、做交代、讲本行.他坦率地说:我当中央委员已经十多年了,有两条教训,第一条是要有实事求是、分清是非的精神;第二条是对当大官要有正确的态度.把我参加革命这 20年算一算 ,没当中央委员时没欠什么账;当了中央委员反倒欠了一大堆账,收支一抵,亏实很大.他提出,要想到你当的是什么性质的官,你的本领同这个官配不配.他认为,当官越大担子越重,越要以普通劳动者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
彭老总视察厦门国防建设在我任厦门市委书记期间,叶飞通知我说彭老总要来厦门。彭老总不准任何军政领导人去郊区接他, 叶飞决定由我去集美拦车接他,告诉他海堤简易通车,司机道路不熟悉,是来带路的,并就地向他汇报海堤建设情况。我接受任务后,即去集美等候。不多时,两部吉普车到了。彭总下车即问我身份, 来此干什么?我说我是厦门市委书记,奉叶司令的指示,来接彭总的。一是海堤才简易通车,请彭总指示;二是入市区引路。同来的有王震、陈赓、肖劲光诸领导,还有几位记不得了。因只两部车,随从人员极少,我随彭总的车同行,在车上向他简要汇报集美的情况,学校布局等。行至海堤中段,彭总下车,详细询问了海堤修建情况及通过能力,我告诉他是交通部党组书记王首道定的,按大型坦克通过设计的(代号为拖拉机)。走到航道口时,我详细讲了原设计没有航道,是粟裕同志来厦门视察时定的,按潜艇能通过设计的(代号为某吨位的轮  相似文献   

7.
许集美于1924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镇桥头村,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前任福建省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副主席。日前,我们采访了这位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同志,听他介绍抗战期间的经历。“我差点就成了华侨”晋江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去南洋的人很多,几乎家家都有海外关系。许集美有兄弟姐妹5人,他是老小,姐姐很早就去了菲律宾。1937年底,亲戚帮助许集美搞到了去菲律宾的护照。当时金门已经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许集美兄弟3人只好坐船绕道金门到厦门办理出国的手续。  相似文献   

8.
参加革命之初,我就听说了林权民烈士的事迹,他的英勇献身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革命斗志。林权民系惠安县东岭乡(现为东岭镇)前林村人。早年在集美师范读书,于1928年即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最黑暗、最艰险的时刻,由陈平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六年一月一日出席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坐号是“十三号”。出席大会开幕式之前,他曾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宣传员养成所”的“庆祝元旦礼”上致“训词”。是日,在《中国农民》第一期发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文章开头指出:“你跑到农村中间去,无论你到什么地方,只要你留心去看,你便看见有下列八种不同的人:大地主;小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雇农及乡村手工业者;游民。这八种人分成八个阶级,其经济地位各不同,其生活状况各不同,  相似文献   

10.
集美大学     
集美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也是著名的侨乡。陈嘉庚先生早年倾资兴学,创办了蜚声海内外的集美学村。 集美大学是1994年10月20日由集美学村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多科性大学。学校的改革发展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11.
郑杰同志是引导我参加革命的可敬的老师和战友。他为革命牺牲已41年。从我和他在白色恐怖中分手之日算起,已经有52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那感人至深的革命形象,总是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成为激励我的一种精神力量。郑杰原名罗迎祥,1911年出生在仙游县兴太山区(今为钟山乡)郑洋村。他早年在仙游一所中学和集美职业学校念书。大革  相似文献   

12.
徐楚光,湖北浠水县人。参加革命后曾改用徐建豫、徐祖芳、徐楚狂和席君实等名,1909年2月9日出生在浠水县团陂镇路口乡白鹤村的一户贫苦农家。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即从事国民党军的策反工作,潜入湖北、广西。河南、山西等地国民党军中任职。  相似文献   

13.
许世友与枪许司令有一支美式五星左轮手枪,是他的心爱之物。这支枪还是早年从国民党一个军长手里缴来的,他整天别在腰上,枪不离人,人不离枪,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但我从没见他擦过。他也不让别人摸。子弹也是多年前的。不知还能不能打得响。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国民党手中解放了广州。广州获新生后没几天,邮电、交通等迅速恢复正常。这时,随国民党铁路系统人员跑到广州的周恩彦想到了堂兄周恩来,就以自己的长子周保昌的名义给北京发去一份电报,想请周恩来为他们父子在人民政府内谋一份差事,以期能有碗饭吃。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没有忘记他的这位曾为革命做过有益工作的堂弟,但他并不因为自己与周恩彦的这层关系给他任何特殊照  相似文献   

15.
符铭 《广东党史》2006,(2):23-27
他曾坐过国民党的监狱,也坐过共产党的监狱;他曾读过国民党的军校,也读过延安的“抗大”:在国民党内他被怀疑是共产党人,在共产党内他也曾被怀疑是国民党特务;他视党籍、军籍为第一生命,为此不惜放弃官阶、薪酬、安逸而选择磨难、困苦、潦倒……他,就是在广州解放初“两陈事件”中受到牵连的党的忠诚战士——王克。  相似文献   

16.
公元1946年7月到1949年年底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消灭了807万国民党军,推翻了蒋家王朝,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美国人、中国国民党人、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之初都没有想到的。 因为美国人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要战胜国民党,是下一代人的事情。 因为国民党人曾说过:共军要打败国军,大概需要一百年时间。 因为毛泽东到1948年初才说:从战争开始算起,大约用五年时间基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但是,解放战争只用了三年半! 解放战争为什么胜得这样快? 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巨大的谜……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五年春,我在厦门鼓浪屿普育小学当教员。那时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设在鼓浪屿。六月间,我由普育小学校长孙印川介绍,化名陈刚,加入国民党(并没什么活动)。下一学期,我应小学同学许世中(即许曼)函招,往广州升学。许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文科肄业。我原毕业于福州中等农业学校,到粤后进广东大学农学院,经常到许的宿舍坐谈,因而认识了一些福建学生。当  相似文献   

18.
1 1949年4月,龙川县解放,原国民党龙川县田粮处处长黄龙生逃到广州,住在中山大学医学院他胞弟家里。我和他是同乡,并早就熟悉,知道他是个有正义感的人。并从侧而了解到,他在河源、龙川县工作时,曾暗中帮助过共产党的游击队,保护过我地下党员。因此,我想争取他。黄龙生也表示有意跟共产党走。  相似文献   

19.
罗善培(罗明)同志是闽西南革命发源地——集美学校革命的领导者之一。在征集我校党史资料中,罗老不颐年事已高和身体条件差等困难,以为党、为历史和为我校高度负责的精神,多次回忆、介绍了有关我校的革命史料。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日,罗老还专门撰写了一份一万多字,内容丰富,史实珍贵的《厦门集美学校早期的革命活动》(见一九八六年《厦门党史通讯》第二期),为我校早期的革命活动,尤其是团、党的组建及其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完整的重要史料,集美学校师生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20.
东北野战军要南下了,聂荣臻在北平请军以上干部吃饭,地点就选在有名的东兴楼饭店。他知道那是皇帝老去吃饭的地方,可万万没有想到,东兴楼的经理竟是个地地道道的国民党特务。 张明河想到了。这就有了一场面对面的交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