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山水失诗意     
亚里士多德说过: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中国有一位先贤也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然而今天,咏诵这些诗句,在满口生香的同时,心头更多的却是苦涩。常常不由要发问:假如那些文思敏捷而多愁善感的诗人们是生活在今天,他们能写出那脍炙人口的诗句吗?  相似文献   

2.
生命山水     
在地球上,有一道山水就有一种风俗文化,那是大自然赋予人类不同的形象和语言艺术的造型。在人群中,有一对男女就有一片青山绿水,那是男人与女人用生命创造的家庭文化。人类正是赖以生存在这两种自然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3.
死亡意识与艺术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意识是人类产生的最后标志。一切人生观、价值观皆源于死亡意识,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均须置于死亡的天平上加以衡量,人生因有了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而呈现出高下。死亡意识中对永恒与绝对的追问,直指生命与世界的真义与本原。对生存意义的终极追问,使得生命的真实性得以呈现。创造活动基源于人类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和核心即死亡意识。创造是对死亡的反抗,是超越死亡的努力。艺术从生存的本真境况出发,将隐藏的生命本质昭示出来,将人的超验的价值内涵昭示出来,让我们在寻求永久依托的过程中,竭力接近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4.
新《纲要》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体育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游戏是幼儿生命活动中的最爱。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尤其是户外体育游戏更是他们的激情所在。户外——大自然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是一本充满了无穷情趣的教科书。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应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和户外活动,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对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人是什么?人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他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同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一样,具有一样的机体与机能,大自然为之提供了从事一切活动的场所,成为他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自然富源;人类应该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不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人类必须深入认识大自然,理解大自然,按科学规律办事,杜绝对大自然的伤害;此外,还要变革现存的社会制度与生产方式,走内涵型与循环式发展道路,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  相似文献   

6.
当猿人从树上下来学会直立时起,人就没有离开过土地。元谋人在170万年前学会用作石核、刮削器的原料来自土地。人之成其为人,那是由于我们双脚站在土地上。人类与大自然的诸多关系之中,第一个关系就是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关系,这是人类对天地最初的原始的认识。当人类进化到有了自觉意识的时候,才懂得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区别开来。“本能的  相似文献   

7.
发挥科技兴水作用保护黄河水资源高传德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为一切生命之必需。没有水,地球就会象人类已知的星球那样,呈现一派荒芜凄凉的景象,就没有人类的产生与发展、没有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我国水资源总量井不算少,年均约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  相似文献   

8.
可以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将越来越依靠人类自身智力资源的开发,人类将彻底重新融入大自然之中,从大自然的掠夺者变成大自然的友好伴侣。  相似文献   

9.
绿色畅想曲     
绿色是春天的开始,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中,绿色随处可见,绿色的山水、绿色的田野。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与希望。大地不能没有绿色,城市不能没有绿色,大地缺少绿色将变得枯黄,城市缺少绿色将变得丑陋。绿色意味着生命,小树、小苗、小花、小草,哪里有绿色,哪里就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朝气。没有绿色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保护绿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因为人类是随着绿色的诞生而诞生,也随着绿色的消失而消失。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就业与保障》2008,(1):100-100
传统养生学强调,人体要“顺应自然”:即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要与大自然的变化相一致.并根据四季气候变化改变日常的生活规律。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现在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时”是“现在人”的基本生存状态。对于任何生命来说 ,“现在”都是最重要的 ,具有决定性意义。荣古虐今、贱近贵远实不可取。诚如黑格尔所说 ,一个灰色的回忆 ,绝不能抗衡“现在”的生动和自由。确实 ,幸福与激情都寓于现在的包容之中然而“现在”并不代表生命的一切 ,人类尤其如此。既然人类已经存在了 ,就一定希望永远地存在下去 ,这一意识或潜意识人人有之。从这个角度出发 ,至少人类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并且能被现实人认知的过程。假如能够将生命置于这个过程之中 ,人类就至少在精神层面获得了永存。实际上 ,千百年来人类就…  相似文献   

12.
女人与树     
女人爱树。牛玉琴的《一棵树》,王芝兰的一沙树,尹志琴的一山树……还有无数的女人和她们的树。人类与树有解不开的缘。树是历史。上苍对大自然的厚爱远甚于人类。亘古而遥远的世纪时,神灵的巨手就向大地播撒了片片绿色。绿是历史的象征和向往,绿是生命的呼唤和希望。人类起源之初,莫不是先有了生灵生物而后才有了人类的诞生,人类不就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水草丰美、参天大树的庇护和保佑下孕育而生的吗?我去新疆,半个月行程,最使我震撼的当数伊犁河畔的胡杨林。成百成千上万亩,一走就是几十里,望不到哪里是尽头。驱车行驶,走走停停,满眼都…  相似文献   

13.
黄小华 《重庆行政》2010,12(4):80-82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了解的唯一有生命的星体。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则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扬起了文明的风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劳动、生息、繁衍,经历了以采集、狩猎为主的原始文明、以农业为主的农业文明和以工业为主的工业文明。当代,人类文明正发生着重大的转折,一个新的文明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姗姗走来,生态文明已达成世界性共识。  相似文献   

14.
肖秉纯 《政协天地》2008,(Z1):93-94
我们所处的大自然,山光水色璀璨交辉,到处是生机勃勃而美不胜收。面对这无比绚丽深邃而迷人的世界,我们心胸会豁然开朗。啊,大自然用神工创造的世界,送给我们的是无止境的生命气息和美好的憧憬。多少年来,我忠于自己的个性,淡泊人生,默默地耕耘于钢笔风景画的领域,希望寻觅到属于自  相似文献   

15.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善待生命——预防意外伤亡和暴力》是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它体现出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关注,也表达了全球人类的心声,与联合围倡导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相辅相成的。生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征服大自然的力量源泉,但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生命安  相似文献   

16.
劳动最光荣     
劳动光荣,这个古老而又赋予时代意义的话题,是人人都明白的话题,是中华民族传颂至今的优良美德。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劳动。因而,劳动是光荣而伟大的,从古到今一直为人们所崇尚和赞美。  相似文献   

17.
死亡是一切生命的最终归宿,但只有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死亡,并形成种种有关死亡的信仰和禁忌。对人类来说,死亡不仅仅是一个生命过程,而且是紧紧牵动着人们的世界观、风俗、心理的行为,可以说人类的一切动机和文化创造都是围绕上与死这条主线的。于是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圈内,人们对死亡的认识、态度和禁忌便大异其趣。本文试图考察彝族人的死亡观念,为研究彝族原始宗教和文化心理提供参考。一、万物有生有死从口头文学和典籍上看,彝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死,没有一物是永恒存在的。彝族哭丧歌唱道:“万物谁无死,…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总策划--以元阳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 ,都是大自然生态圈中的一个物种 ,都是人类文化生态系统中动态的生命体。以哈尼族为主体的元阳各族 ,创造了以哈尼文化为主体的江外民族文化。这种文化代代传承 ,形成庞大深邃的文化宝库。其中已经整合成型的有梯田文化、村落文化、火塘文化、节日文化、贝币文化、艺术文化、口传文化、土司文化、谱牒文化等等。每一种文化都应当保护和传承 ,都应当在旅游市场中展示其魅力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与环境     
纵观人类的历史,是人类生存同自然界和自身抗争的历史,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文明的升华,物质生活的基础满足,人类开始探索自身的健康。人是大自然发展和演变的产物,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结果,自然界的变化必定影响人体的生化,所以我们要同自然界沟通信息,“人与天调,然后天地美生”(《管子》),同宇宙融为一体,要与天体保持同步维护身体健康,促成生命科学的发展。一、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核心是顺应自然环境规律运行,《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相似文献   

20.
概念—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遵循唯物辩证规律。广义的精神文明包括了人类的一切积极进步的创造。凡是由于人类的思维和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积极进步的精神产品,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其中包括观念和意识形态,以及一切精神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