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看"农民工"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耀江 《河北法学》2007,25(5):154-15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而且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作为从农民中剥离出来的农民工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然而面对农民工的权利伤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成了一个障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对策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宪法语境中的生活展示。对现实宪法下的农民状况、观念宪法中的农民形态、成文宪法中的农民权利的分析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宪法学意义;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人权意蕴、宪法根据的解读则揭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宪法学内涵;确立农民平等的地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地经营权属的流转、正确定位村民民主自治以及大力培育农村精神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宪法学举措。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始终关注农民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掀开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篇章。能否圆满完成这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让现代化新农村的美好图景变为现实,关键在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引领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判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成败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本文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把握的五个着力点,即以农村启蒙为先导,以村镇规划为切入点,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农民致富为核心目标,以民主管理为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是积极健康的,但许多消极的方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制约。深入分析当前农民思想道德现状,正确认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掀开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篇章.能否圆满完成这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让现代化新农村的美好图景变为现实,关键在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引领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判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成败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姜晓云 《行政与法》2007,(10):56-5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济的新型农民,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曼 《法制与社会》2010,(2):219-2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更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贵州省是一个欠发达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成分的省份,农村人口贫困,基础设施薄弱。尽快提升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贵州省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奋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河北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惠及亿万农民的伟大事业,又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最根本的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深刻认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重大意义,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建宏  易谨 《时代法学》2007,5(4):18-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解决不平等对待农民的问题,不平等对待农民主要不是法律适用上的不平等,而是法律内容上的不平等。有关农民不平等的规定有碍农民权利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与法治精神、宪政原则相悖。要从宪政角度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务之急是对现有有关农民权利的不平等规定进行清理,然后重新构建农民平等权法律保护体系,并逐渐建立宪政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抓好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关键在于保护民族地区农民的发展权。本文从发展权、农民发展权、民族地区农民发展权三个方面论述了保障民族地区农民发展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地方各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必须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充分发挥人大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做好如下三个方面:一、促使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立法、监督职能,积极为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建言献策,全力推动农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再次要求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杨海洋 《法制与社会》2012,(26):207-2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比较关心的一个老话题,许多人在这些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疑惑.本文从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灌南县新农村建设现状与不足、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三个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农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思想道德法纪教育,努力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十三亿人口有九亿在农村,因此,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人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并把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民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着力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增加农民收入才是推进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四川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推进四川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策分析,思考如何又好又快的推进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洪洁 《法制与社会》2013,(19):217-2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我国农民长时期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时期我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就在于培养新型农民;选择正确的新型农民培养路径,建立完善合理的新型农民培养体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