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读书频道     
《哥萨克的末日》作者:王天兵出版:新星出版社《哥萨克的末日》是中文领域内第一本研究俄国文学天才伊萨克·巴别尔及其哥萨克经历的专著,浓缩了作者对巴别尔十余年的痴迷和研究,全书随文附两百五十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许多从未在中国面世,第一次全方位复原了曾震撼世界并波及中国的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宗良教授的力作<书屋论政--苏联模式政治体制及其变易>(以下简称<书屋论政>)2005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集结了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公开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至今的40余篇论文,内容涉及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文化、外交.全书共45万字,除序言外,还包括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及其改革问题,苏联模式和俄罗斯社会的转轨以及中俄关系的发展等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由我系李义虎副教授撰著的《超级智者基辛格》一书已于4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4.7万字。该书为第一本对基辛格战略思想、外交活动和生平进行全面评价的中文著作。 作者曾多年研究基辛格著作和思想、理论及政策主张,在其他学术著作中曾阐述、  相似文献   

4.
绘画: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中国绘画近500幅。而以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其中,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孙伟锋 《南风窗》2013,(20):96-96
当下中国处于"重实体、轻程序"的法治困境,陈瑞华所著《看得见的正义》第一版于2000年出版,对于普及程序正义的理念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0年之后作者围绕《刑事诉讼法》的经典格言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随着权利意识的觉醒,旧式刑诉法"刀把子"、"打击犯罪"、"从重从快"这类专政性质的话语系统日渐沦为法治文明的绊脚石,公民权利是否得到尊重和保障被提到  相似文献   

6.
媒体     
《南风窗》2007,(6):7-7
中国是一个哑谜最新一期《新闻周刊》刊登了该刊国际版主编法瑞德·扎卡里亚就中国股市发表的社论。扎卡里亚是政治学大师塞谬尔·亨廷顿的高足,有人甚至认为他会成为美国第一任穆斯林国务卿。  相似文献   

7.
冯树梁教授的专著《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预防犯罪的实践经验和开展理论探索的重要著作,全书特点明显,颇具新意,为中国乃至世界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了可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8.
我院青年教师王勇所著《最惠国待遇的回合——论1989—1997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一书,于1998年5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九章,27万字,被列入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国际战略丛书》系列。因该书的出版,作者应聘成为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特邀研究员。 据作者介绍,该书最大目的在于揭示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制定的特点和规律。在经济全球化与国内政治互动的宏观框架下,作者选取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和对华贸易谈判两大问题,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该书的基本观点包括:  相似文献   

9.
畅销书榜     
《工会博览》2006,(6):41-41
此书为北京燕山出版社“世纪文学60家”丛书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贺兴安先生选定书目、撰写序言。全书精选了作者中短篇小说7篇,散文21篇,及其自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沈从文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0.
我院副教授孔寒冰博士历时近十年写成的学术专著《克拉拉·蔡特金评传》,1997年5月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全书除序言、后记外,共19章,附有主要参考文献,约26.3万字。 克·蔡特金(1857—1933)是德国工人运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和著名活动家,国际妇女节的倡导者。作者以大量翔实的资料,考察、研究和订正了许多史实,对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全书有注释六百余条,涉及中西各  相似文献   

11.
南书房     
《南风窗》2010,(8):100-100
<正>《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美】李侃如博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李侃如博士不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也是在中国政治研究领域学识最渊博的美国学者之一,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水平。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和资源使用效率较低,如何进行模式调整是中国的第一个挑战;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是第二个挑战;第三个挑  相似文献   

12.
胡飞雪 《法制博览》2009,(10):61-61
中国曾是欧洲人一心向往的圣地,欧洲文化思想界名人如莱布尼茨、伏尔泰不仅大力宣扬中国儒家文化思想,还说服当权者借鉴中国的政治经验。在17-18世纪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欧洲涌现出了许多对中国充满好感的“中国迷”,英国人马嘎尔尼勋爵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然而,就是这个“中国迷”马嘎尔尼勋爵,他对清廷“破冰之旅”的失败根本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中国富强文明观。  相似文献   

13.
刘刚  李冬君 《法制博览》2011,(15):51-51
白银都流哪儿去了?全世界都在问,不光中国。 英国人说,都流到中国去了——通过贸易逆差。为此,1792年,他们派了马嘎尔尼来中国,想改变一下状况。  相似文献   

14.
我院国际共运专业博士生导师张汉清教授所著《马克思恩格斯与第一国际》一书已于1996年12月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计:代序、正文10章、附录、后记,共30万字。 《马克思恩格斯与第一国际》一书是作者在多年进行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撰写的,与现有的相关著作相比,该书具有如下显著的特点:1.充分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第一国际的领导作用与巨大贡献。马克思是公认的第一国际的“缔造者”、“主脑”和“灵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一书,近期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研究、探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政论文集。全书分为五编,以逻辑关系为主、时间顺序为辅进行编排。第一编“政治体制改革总论”,主要论述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密切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性、先行性、曲折性和紧迫性;第二编“民主、法治与政治文明”,主要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两大原则,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曲折历程和重大意义,政治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指针和目标;第三编…  相似文献   

16.
2004年 11月 19日, “中世纪欧洲犹太人”展览在德国施佩耶尔城开幕, 这个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次”的关于中世纪欧洲犹太人的大型展览已经于 2005年 3月 20日闭幕。抛开所有一切大的背景形势不说, 举办这次展览的直接动因是庆祝施佩耶尔城的犹太教会堂落成 900周年。施佩耶尔会堂建成于 1104年, 它继承并荟萃莱茵河流域已发展了百余年的犹太文化; 就像一首不屈的壮行悲歌, 施佩耶尔会堂将中世纪的犹太文化传送给近代、现代, 传送给地中海、全世界。1500年, 权借这个世纪交替之年作为标志,施佩耶尔会堂被关闭了, 墙垣倒坍了; 欧洲犹太人进入“…  相似文献   

17.
《法制博览》2008,(5):51-51
公元1793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正值康乾盛世的末期。此时,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小事。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携访华团以祝寿为名请求扩大通商。英人不懂中华礼仪,让年迈的乾隆帝深感不爽。但念其为远邦蛮夷,不便计较,御笔一批:“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没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玛受尔尼悖悻而归。  相似文献   

18.
孙士承 《法制博览》2009,(19):15-15
据统计,奇书《水浒》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577个,有姓无名的人物有99个,有名无姓的人物有9个,无名无姓,但对故事情节开展有一定作用的人物40个。全书一共写了725个人物,此外书中提到但未出场的人物还有102人,总计达827人。但让人琢磨不透的是梁山好汉108人,居然连一个姓赵的都没有!不但如此,纵览全书你还会发现,只要是作者想贬低的“反派角色”(当然不包括宋徽宗),或者哪怕只干过一丁点儿坏事的,统统不姓赵!  相似文献   

19.
巴里·布赞和琳娜.汉森合著的《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一书中文版于2011年10月与中国读者见面了。这本被作者称为第一部国际安全研究学科史的专著,勾画了国际安全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脉络,这对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