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铭骏 《学理论》2012,(3):57-58
信用卡作为有着存取款、支付功能的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涉及信用卡的犯罪也越来越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不甚明确,对犯罪的正确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特别是对利用他人遗忘于ATM机的信用卡而取款行为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性。理论学界对这一行为主要有三种学说:信用卡诈骗说、侵占说、盗窃说。笔者赞同最后一种观点——盗窃说。  相似文献   

2.
王欣 《学理论》2009,(11):105-10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信用卡的出现与普及程度则是做为一个标志性的行业而成为大到一个经济圈、小到每一个自然人进步与否的晴雨表。信用卡透支是信用卡运作的基本形式,本文从信用卡的基本分类入手,分析了信用卡风险的特征,以及信用卡风险的各个种类,揭示了防范和控制信用卡风险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信用卡风险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8,(1)
2007年12月19日,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北京英泰美迪公司在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信用卡电话服务。该业务是国内电信业和银行业的一次跨行业合作的创新之举,这将使招商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可以用信用卡代替传统的电话卡,真正实现"一卡多用"的服务概念。  相似文献   

4.
陈弓 《各界》2007,(6):18,150
信用卡诈骗罪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金融诈骗犯罪。对信用卡诈骗罪具体内涵的把握,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的界定,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均存在较多的难点和争议。该文对信用卡诈骗罪“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十多年前,厦门一位企业家林先生有了第一张信用卡———长城卡。那时信用卡在中国还是稀罕物,虽然能用卡的地方很少,但凡是有机会用卡支付饭金店钱时,总能见到有旁观者流露出的羡慕眼光,这着实让林先生获得一阵子心理满足。现在,林先生再打开钱包,记者不经意发现里...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许多大学想方设法节流,腾出更多资金支付营运费或是奖学金,其中一项节流措施是取消信用卡结帐,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不能用信用卡缴纳学费。不少学生团体说,这种措施对一些人的打击很大,因为有许多人依赖信用卡支付学费。  相似文献   

7.
银行卡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运用虽然较晚,但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活动却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银行卡在我国也即信用卡,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卡。目前在我国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具有作案手段和形式的多样性、犯罪行为的智能性、活动方式的欺骗性、犯罪后果的严重危害性以及犯罪活动的连续性等显著特点。针对当前我国利用银行卡犯罪的活动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防控对策:完善立法,坚决打击银行卡诈骗犯罪行为;加强协作,互通情报信息;提高对银行卡诈骗犯罪活动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和规范管理,完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公、检、法三机关统一思想,严厉打击,不断提高执法力度,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8.
信用卡的出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的活动也日益严重.本文就目前信用卡诈骗的种类以及信用卡诈骗的对策进行了法律分析以及防止信用卡诈骗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玥 《学理论》2012,(33):91-92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信用卡犯罪也日益增多。在实践中经常出现行为人实施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行为又同时实施了其他普通信用卡诈骗行为的情况,但由于在司法解释中"恶意透支"的数额认定不同于其他信用卡诈骗行为,在认定犯罪数额时容易产生分歧。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分析,实践中应当采用较为统一的方法认定信用卡诈骗犯罪的数额。  相似文献   

10.
刘瑜 《行政与法制》2002,(11):39-40
2001年11月27日,原告施某向被告中国工商银行某市支行申领了牡丹信用卡一张,卡号为4580643896811849,随卡附有六位数的密码。原告在牡丹信用卡个人申请卡中申明,保证遵守中国工商银行牡丹信用卡章程、履行牡丹信用卡领用合同。此后,原被告按约进行过多笔交易。2001年12月25日,原告委托本单位会计张某存款,因张某事先知悉原告的信用卡号,凭此卡号张某存入原告信用卡现金15000元。2002年1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王府井支行某储蓄所凭卡号为4580643896811849的牡丹卡和号码为320626690123543的施某身份证(身份证号码真实),由持卡人签名后。  相似文献   

11.
政府工具研究是当代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新的学科分支,是当代公共管理实践的新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对政府工具选择的研究成果大多仍停留在西方学者的论述的框架内。本文从当代中国的实践出发,围绕管制工具、经济工具、信息工具这三种主要政府工具选择的价值判断、选择现状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选择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斌 《民主》2014,(1):33-33
<正>央视曾报道过信用卡还款差一元按万元罚息不合理的新闻,信用卡"全额罚息制度"随之引发热议。据了解,目前国内除了工商银行外,绝大多数银行采用这种全额罚息的方式。信用卡的目的是鼓励消费,"全额罚息"违背了这个初衷。信用卡"全额罚息制度"严重不合理,属于霸王条款,应予废除。1.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有申领信用卡经历的人,在办卡时,并没有被明确告知信用卡逾期还款利息及违约金的计收办法,尤其是没有被明确告知部分还款却按全部应还款数额计收利息。而众多银行的网上申请信用卡业务中,在领用合约(或协议)中也没有明确详细的告知计收办法。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法国电脑黑客在因特网上泄露了法国银行芯片信用卡的密码钥匙。并有盗用信用卡安全程序的软件出现。3月10日,法国银行卡集团(包括170家银行)承认,网上公布的数学程式确实包含银行信用卡所用的密码钥匙。这等于说,有了这些数字和软件,只要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和必要的设备,就可以造出以假乱真的信用卡,并通过从网上得到的用户信用卡密码进行欺骗盗窃。 法国银行承认,这组被破译的数学程式为非法制造银行假信用卡提供了可能。这种假信用卡在一些商业部门的付款终端以及在所有自动付款处都可能蒙混过关。但这种假卡不能…  相似文献   

14.
黄卓瑜 《学理论》2013,(17):149-150
目前信用卡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则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具有犯罪手段复杂多样、涉案范围广等特点。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尚无具体或统一的明确规定,我国各地法院的判决结果和理由也不尽相同。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立法的步伐,制定出相关法规,完善和细化信用卡立法,对信用卡被盗用的风险责任分担做出具体规定,使实践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减少发卡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之间的争议,做到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促进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信用卡王国,信用卡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一种流通手段,也是信贷消费的基本形式,是启动市场的一把钥匙。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市场,从普通卡到银卡、金卡,发展到白金卡、钛金卡,前两年全美最大的独立发卡机构(MBNA)推行一种“量子卡”,并声称美国已进入“量子卡”时代。形式多样,不断更新,日益发展的信用卡已成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存手段。处处用卡、行行用卡,从购物到服务,从付费到取现,无所不在,无所不用,甚至赌场也可以用卡支付,卡是信用的表现,卡是社会地位的象征。美国每个家庭平均有1…  相似文献   

16.
蒋元明 《民主》2011,(1):52-52
银监会最近对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念起紧箍咒,禁止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强调给成年学生发卡要经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结果学生不满,家长高兴。此前,每年开学期间,各大银行都会进驻高校向新生推广信用卡,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历程,从环境政策理念和政策目标上看,经历了局部环境治理——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环境优先、保护优先的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从环境政策工具上看,经历了从单一使用行政管制工具到行政管制工具、市场化工具并用阶段,再到行政管制工具、市场化工具和公众参与工具综合运用阶段的演变过程.经济增长、经济社会转型和环境恶化三重压力逼迫中国环境政策在狭小的时空内艰难前行,政策学习、环境保护意识形态化的宣传是中国环境政策较快发展的特有动力.未来中国的环境政策要更加重视环境公平权,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五)).在该修正案第1条第1款中,将持有、运输伪造(空白)的信用卡等4类行为犯罪化,有效切断信用卡犯罪系列行为的链条,弥补了惩治信用卡犯罪的刑事法网之不足.对于该款,笔者以为可以独立规制为一个新罪名,即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并对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构成要件和司法认定做了相关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宏观调控须通盘考虑国际因素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也要全面权衡国际因素对各种政策工具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作为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近年来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某分院辖区呈现高发态势。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办理的此类犯罪的不起诉案件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发现该辖区此类型犯罪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而制定相应对策,以有效预防和打击此类信用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