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想评论一下今年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突然觉得无从说起。这届茅奖,有了变化,变在哪里?打个或许不恰当的比喻,它变得有点像“超女”了,起码在形式上是.又是一轮、二轮、三轮投票,又是公布十强、二十强名单,搞得本届茅奖貌似很热闹,但有一点让人想不明白.如果本届茅奖的最终结果看不出任何新意,评出采的作品照样不成不淡,那有必要这么折腾吗,  相似文献   

2.
近年间找上门让我写序的人很多,这既是一种荣幸,又是一份苦闷。答应写吧,怕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阅读人家的作品,婉言谢绝吧,又怕人家说自己架子大,实在是两难。为人写序,必须认真阅读,而且需拿出自己的见解,这应当是“深阅读”,如果是好书,“深阅读”自然是件乐事,然而那些不伦不类的东西让你“深阅读”.不是一种受罪吗?求你写序者并不理解这一点,因此时常苦上加苦。  相似文献   

3.
于本瑞 《唯实》2014,(8):92-94
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C.1andry)曾经说过:“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价值的体现”,“没有回忆的地方让人觉得空洞”,“城市应该是适合人居住的艺术品”。这些话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因此,他大声疾呼“城市要从1.0时代跨向2.0时代”,其创意城市观对我们有极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采薇 《奋斗》2008,(12):63-63
一天,在忙碌着有关兴安岭的项目时,传来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获茅盾文学奖的消息。那一刻,接近正午时分.阳光顺着办公楼高大的旧式窗子倾泻而下.我去办事的屋子里堆着厚厚文件的桌子上电话铃响起。有人接起电话,抬起头就说了一句。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获茅盾文学奖了。这个消息来得笃定。凭迟子建的创作势头。获奖是迟早的。在为她高兴的一瞬间,升起一种恍惚,《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人物向我走来.依芙琳、妮浩和那个讲故事的鄂温克酋长的女人——“我”.这些鲜活灵动注满了生命异彩的女性也该获此殊荣。作家在她创作完成一部作品后.就隐身于这个世界上了。  相似文献   

5.
政治幽默     
不想再当总统 一位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他发表了一个声明:“我不想再当什么总统了。”记者们觉得话里有话,就想方设法缠着他说明为什么不想再当总统了。实在没有办法了,这位总统就把一位记者拉到一边,对他说:“当了总统,就永远也没有提升的机会,这太让人失望了吧!”  相似文献   

6.
《前线》2004,(8)
由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主办的北京市第十四届“灵山杯”优秀报告评选工作圆满结束。经过初评和总评两级评委的认真评审,在131件申报作品中,共有49件作品获奖。今年的“灵山杯”优秀报告评选以其鲜明的特点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一是评委更具权威性。本届评委的数量从往届的十余人增加到近四十人,评委中既有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又有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宣传骨干,还特邀中宣部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参加评审;二是评审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本届评审会议邀请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北京日报等中央和北京市的新闻媒体参加整个评审过程。凡是提名一…  相似文献   

7.
陆青剑 《当代贵州》2023,(25):40-41
<正>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239部上榜作品中,有贵州和出版单位推选的7部长篇小说。中国文学的贵州抒写再跃新台阶,为时代描摹、为人民创作、为历史留存的创作理念,在这些作品中得以生动的映照。5月18日,中国作家协会公示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名单,239部上榜作品中,有贵州推选的7部长篇小说。这是我省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成果的一次检验,中国文学的贵州抒写再跃新台阶,为时代描摹、为人民创作、为历史留存的创作理念,在这些作品中得以生动的映照。  相似文献   

8.
从小,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就很生疏。他和父亲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因此很少交流。后来下乡当了知青,进城后,到棉纺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这中间他吃了很多苦,但父亲从来没有问过他。他觉得父亲根本不关心他,也不爱他。偶尔,他回到家中,父亲顶多问一句“回来啦”、“吃过没有”  相似文献   

9.
快乐大叔 《党课》2011,(9):96-97
说话是一种艺术,这大家都承认。说话简单明了的人,无疑在交往中受到欢迎;而说话总让人听不懂的,不仅会成为其人际交往中的障碍,而且会影响到他的事业和发展。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人说话去Ⅲ以乎就想追求让别人听不懂的“境界”,如果别人听懂了,他反倒觉得是一种“失败”。  相似文献   

10.
漠漠 《廉政瞭望》2008,(4):38-39
近日,笔者在新疆军区政治部看守所见到正被羁押的马腾,此时的马腾,身上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霸气,平静下来的他反倒让人觉得更真实,得知笔者的来意后,马腾的神情十分复杂,目光中有为难,也有悔恨。很久。他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尝过了人生三味才知道后悔,世上却没有后悔药啊?”  相似文献   

11.
发现费穆     
张永祎 《唯实》2005,(8):127-128
有一位导演在他所处的时代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反而在沉寂了若千年之后,适逢新世纪春风初拂之时,却愈益“放射出让人目眩心惊的光芒”。他懦雅清秀、风范大气,他用笔淡雅,如诗如画,时过境迁没有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任何尘封的痕迹,在恍若隔世之中他给我们剖造了一段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他就是活跃于我国三四十年代的早期著名导演——费穆。  相似文献   

12.
在话剧界素有“一人手面”之称的项交,因为在电影《南征北战》、《在烈火中永生》中成功地刻画了“张军长”和“徐鹏飞”两个国民党的少将.从而名声大振。“文革”中,无知的造反派为打倒他,竟说“他演国民党这么像,因为他是国民党”。究学生投笔学鲁迅,一篇杂文招来囚禁之若,他从此走上一条革命道路。项堃是山东德州人,四五岁时失去双亲成了孤儿,跟舅舅生活在一起。北伐军打到济南时,门岁的地考入济南师范学校。在这里,他阅读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莫泊桑、叶善秦树、鲁迅等人的作品。这些大师的思想对他人生观、价值观、文艺观…  相似文献   

13.
雾晨 《广东党史》2005,(2):32-34
图们将军被称为“传奇将军”,是因为他有“两个特殊”和“四个传奇”——有特殊的人生经历、为军队法制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到共和国的将军、中央军委法制局首任局长,从一名普通的军事法律工作者到全军乃至全国著名的法学专家,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基础的普通战士到出版了10余部专著、170多万字作品的将军作家,从一个“阶下囚”到审判“林、江”集团的国家公诉人。  相似文献   

14.
夏昕  唐高旭 《学习导报》2013,(13):53-54
他在零陵区委宣传部工作了整整16年,是永州市宣传系统有名的“笔杆子”;他曾在报社从记者干到了副总编辑,数十件作品获奖。但是,他一直只是名工人。 很多人替他抱屈,觉得他不值,但他却很坦然,认为组织和生活都不曾亏欠过自己。听见别人替他抱怨多了,他就皱起眉头,非常认真地说:“我做每件事,只求做到三个对得起.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这份工资,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相似文献   

15.
我国漫长的历史,不乏“千古疑案”,历史学家正在破疑探究中。我国近代革命史中,有无类似的事例,若干年后.也会变成“千古疑案”,这是很难断定的。笔者接触过一份敌伪档案,上面密密麻麻有近百号人的名字。据说这是50年前,日本关东防卫军参谋部,追捕通缉的大连“放火团”的成员。这个完x胃“放火团”.当时日寇侵华的谍报组织,也没有弄明白他是属于国民党重庆政府领导,抑或是延安毛泽东领导。解放后,大连地方政府为此而作过调查,说是第三国际领导的地下组织。事情汇报到康生那里。他说:“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个组织”。康生一言九…  相似文献   

16.
圆了作家梦     
曾经有人用“土”来形容周同宾的作品。他是土生土长的南阳人;他的文章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反映农村的沧桑变革、农民的心路历程,有深沉的历史感和浓烈的泥土气息;他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的系列纪实散文《皇天后土——99个农民谈人生》,在散文的题材、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就是这样的“土”作品,被《读者》、《散文选刊》、《书摘》转载;就是这样的“土”作品,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等20余家出版单位编选的全国性散文选集、鉴赏文库中;就是这样的“土”作品,被译为西班牙文、英文,介绍到海外;就是这样的“土”作品,让周同宾成为南阳作家群的骨干作家之一,河南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 也许对周同宾来说,“土”就是他的根,就是他的魂,就是他的个性,他的人格。那“土”,是农村、农民之厚实的土,是大地之厚重的土。读周同宾的文章,你会觉得他土得质朴可爱,土得厚重可敬,土得顽强执著。  相似文献   

17.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也只有不断地否定、战胜自我,才能追赶、超越别人,实现人生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奋斗的过程,就是不断与别人“比”的过程。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人因与人“比”而气得要死。笔者有位朋友,身居县长之位,按说已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可他最近却突然烦躁起来,烦躁到觉得生活已没有什么意思,以至于扬言“工作没法干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不久前市委调到他县里的县委书记曾经是他以前多年的副职,下级变成了“上级”,因此便觉得没面子了,便嚷着没法干了。  相似文献   

18.
学界泰斗季羡林去世后.杂文家邵燕祥在一篇追忆文章中说:“晚年他参与了很多社会活动,一些人对他有微辞。我觉得.这说明他有时对于一些要求不善于说‘不’”。  相似文献   

19.
历史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是毛泽东这样伟大的战略家也是如此,因为他所期望的“三多一少”这四个人中一个也没有做到。  相似文献   

20.
有幸从别人手中获得一本《廉政瞭望》,读完后觉得她比较适合各层次的人阅读,特别是党员干部。读了《廉政瞭望》第5期的《色霸书记沉没欲海》一文,颇多感慨。“色霸”书记吴光华在海南临高县为非作歹那么多年,居然没有人及时告发他,那些党员干部都干什么去了?他们因害怕丢乌纱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