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事业战斗的一生。到了晚年,他已是积劳成疾,重病缠身。一次,医生检查后警告他,X光透视右肺空洞很多,左肺也不少、当“静静地躺着,长期休养。”鲁迅却坦然地都:“我一生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不做事、不看书,我一天也活不下去。”医生坚持非休养不可,鲁迅则向医生提出“严正声明”:“我  相似文献   

2.
“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曾对日本友人说:“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读书可以说相伴了他的一生。尤其是革命受挫之际,读书更成了他主要的事情。他认为,一个人不读书便会跟不上时代,变成落伍者。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诗人和书法家。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伴随着他革命的一生。他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从学生时代起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79岁高龄的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朋先生撰写的回忆录《风雨人生》,近期已由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全书32万字,分为“我的婚姻”“我的家庭”“我的教育”“我的盲运”“我的财运”“我的厄运”和“我的老运”七章。《风雨人生》是作者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作者以坦率、流畅的笔触向世人真实地详述了自己一生的巧遇、奇遇般的传奇经历。作者幼承庭训,不作狂语,他在书末曾明言:“奉献于读者面前的,只有两个字:‘真实’。”他以亲身的体验,真切而栩栩如生地写出许多真人真事。本书虽是一本回忆录,…  相似文献   

5.
去年12月16日,把一生献给中国革命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曾明如老前辈,与世长辞了。噩耗从天津传来,我不禁回想起和曾老相处的日子。他那对祖国的忠诚、对和平统一的渴望、对年轻人父辈般的关怀,令我抑制不住悲哀如泉涌。 我第一次见到曾老是1948年10月,那时我和几位台湾“自费生”迢迢千里来到北京清华大学念书。当时的北京,刚入初冬,但政治气氛却已是“严寒”。东北已解放,眼看解放军就要入关,在清华园贴出不少  相似文献   

6.
我试图越过时间和空间,与这位后人钦仰的先哲对话,畅谈人生事功、良知良能、“心学”得失。然而,眼前的他依然沉默着,依旧是一副文士打扮,手拄一根竹枝,脸微昂,深邃的目光望得很远,似乎飞过了台湾海峡,看到了故乡余姚,看到了故地江西。黄宗羲说:“王阳明一生精神均在江西。”他当然忘不了江西,他一生最辉煌的“事功”业绩,就是在江西创造的……  相似文献   

7.
邓演达,字择生,1895年3月1日生干广东惠阳县鹿颈村。这位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的一生,只有短短36年。“我不是共产党,但是我要革命”、“我要为中华民族维护正气”,是他短暂却光辉的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邓演达列为“一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8.
2010年高考,陕西洋县曝出一位零分考生。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不是要挑战高考制度,只是想吸引关注,引来投资,想发财和“成功”。该生考完后一个人去了上海,母亲给他打电话,希望他“做一个普通人,平平淡淡过一生”,他说:“我做不到,我不想做普通人!”  相似文献   

9.
韦纯束 《传承》2003,(5):21-23
黄耿(黄保华)同志已于去年10月走完他的默默奉献的革命道路。他的一生,是矢志不渝地追求马列真理,坚持共产主义崇高信念,并为此信念“痴心不改”、奋战不懈、鞠躬尽瘁的一生。这正如他1990年5月写的《七十初度》一诗中所说的:“征途迢递险而夷,岂意幸存逢古稀。曾痛山河怀击楫,旋皈马列事搴旗”。黄耿同志是我的革命指路人和入党介绍人。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难得的良师、诤友。他的长逝,对我来说,更有“痛彻乾坤此一悲”之感。我陆陆续续想起过去同他交往的一串串往事,这里记叙下来,作为一瓣心香,聊以表达我的深切怀念之情。一我和黄耿同…  相似文献   

10.
出生于广东新会农家的梁启超(1873-1929),十岁应童子试即获神童之名,17岁中举,23岁与老师康有为耸掀公车上书,1898年的百日维新更使他名满天下。不过,据学者统计,他一生政治形象前后凡“十变”,重大政治转变计三次。这在一向尊崇“从一而终”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他,一件衬衣、夹克穿了30年,却累计捐款助学超过1000万元。他,65年党龄、73年教龄,被誉为“钢铁院士”,却一直住在学校分配的院士楼内。他,就是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勤奋报国’是我一生都在践行的使命。这不是捐,而是还。国家培养了我,我理应用行动去帮助更多人。”  相似文献   

12.
在1997年10月,民盟重庆市委的一次工作会议上,我受市委机关之托,为冯克熙主委联系他的文集出版事宜,这样,我有幸成为(与时代同步)一书最早的读者之一。在会中,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了部分打印稿,一卷在手,欲罢不能;回校后匆匆读完,释卷之后,感慨良多。文集内容广泛,涉及“论改革”、‘’在教育、文化战线”、“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等重要方面,作者的政党意识、政治品格、政治关怀、从政实践均得以充分展示,而最让我感动和不能忘怀的,是贯穿全书的作者一生为之追求的对民主的坚定信念和对知识分子问题的长期关注。克熙同志…  相似文献   

13.
温晓薇 《小康》2013,(12):48-49
“我知道我已不属于自己、不属于父母,更不属于任何人,而是属于整个社会。”王向东在不同场合对很多人说过这句话。他说,传播中国传统书法是他一生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高勇 《现代领导》2014,(5):43-45
1959年3月起.我便被调到胡耀邦身边工作。多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同经“文革”,同关“牛棚”,同下干校,一起流放。这令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的做事为人.并因此受到很大教育,进而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28日,83岁的霍英东驾鹤西去。众所周知,霍英东是全港捐献最多的慈善家,他富有传奇的一生也是心系慈善、回报社会的一生。记得生前霍英东面对记者的询问,一时答不出到底捐了多少钱,他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相似文献   

16.
电台“新闻启示录”栏目准备为“五一口号”发布65周年专门做一期节目,我和他们一起采访了亲历者之一,88岁的民进会员曾一萍。他是民进福建师大支部的创建人和首任主委。在采访过程中曾一萍反复强调,希望和信念非常重要,“五一口号”就是他一生的希望和信念。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章士钊(字行严)先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中一个略有争议的人物。几年前,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位学者曾写过一篇父亲的小传《风雨沧桑九二春———记章士钊先生》。作者在文章的起始是这样总结父亲一生的:“章士钊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他活了92岁,一生经历丰富,在思想上、政治上走过曲折复杂的道路。他鼓吹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策划过暗杀清廷要员的活动,后又转而提倡苦读救国,拒不参加革命组织。他赞成过资产阶级代议制,又宣传基尔特社会主义。他接近过袁世凯,又参加了反袁、讨袁斗争。后来投靠…  相似文献   

18.
邓子恢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与实践王正芳邓子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著名的政治、国务活动家。他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以来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六十多年的政治风云。在各个历史时期担任着党、政、军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马鹤凌先生在自传中写道:“我在岳云中学六年,这学校特别重视数理和体育,而我在这两方面也比较喜欢……在这阶段,数理训练我的头脑,体育锻炼我的体格,奠定了我一生积极奋斗的基础。生我者父母,再造我者是岳云母校”。他常以岳云优良传统教育他的儿子马英九……  相似文献   

20.
达赖宣布“退休”已经一年多了。一年多来,达赖在国际上到处宣称他已经把政治权力交给了“民选的政治领导人”,并对过去几十年热哀于政治表示沉痛忏悔:“在过去的几十年我一再地对别人讲,宗教领袖和政治领袖应该分开,对别人这样讲的时候,我自己不仅仅是宗教领袖,还是一个政治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