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徐贵恒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它的提出和普及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重大飞跃。今天,当国际社会从不同的视野与领域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我们应如何更好地研究与实施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呢?我认为,有一个值得探索的重大...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从“增长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进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几次重大变迁过程的梳理与分析.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基本内涵的历史演进.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发展观是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类的发展观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观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和历史性转变。它无论是在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上,还是在发展的“本质”和“目的”上均扬弃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刘苗荣 《党史博采》2006,(11):13-14
发展观是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尖和根本观点.人类的发展观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观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和历史性转变.它无论是在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上,还是在发展的"本质"和"目的"上均扬弃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发展观刍议     
人类的发展观大体经历了以经济上的量的增长为追求目标的所谓“发展”观、“经济”发展不只在量而且要以“质”为核心同时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即是现代化”的发展观、社会全面发展观、“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以解放人的个性能力为根本目标的社会发展观、马克思的以“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轴心的共产主义理想发展观。在我国初步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且普遍“小康”之后,可以考虑跨过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卡夫丁峡谷”,不要以西方发展工业文明为赶超目标,创意并建设新的“信息、生态、人道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五统筹”的目标和任务,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的发展观是一种先进的发展观念,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科学的发展观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率领各族人…  相似文献   

7.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观,也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保障农民权益的一条路径。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束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要重塑和培育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体系。基于对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界定。进一步探寻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中的主体困境,进而构建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多元主体互动体系,并上升为法律范畴对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予以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是每一个时代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发展观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当前,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日益广泛认同。文章立足于新发展观,论述了新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构建适应新发展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农业在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后,已经进入了向知识化农业全面迈进的新阶段。在这一重大转折期,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农业科技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飞跃,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起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0.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本质特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又一次升华,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新的科技发展观,必须大力缩小科技发展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确立可持续的科技创新观,并着力解决科技发展内部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1.
李友华 《奋斗》2001,(8):18-19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基础之上。我国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与资源丰富国家或地区相比仍然比较少,人均资源相对更少。因此,必须珍惜和爱护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我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处理好各种经济矛盾,才能改变我们过去片面强调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怎样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跨入21世纪,怎样把握今后1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1990年3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指导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伟大纲领,对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新形势下农业问题的远距离观察被誉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第一次飞跃"的农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他的教育发展观、教育任务观、教育公平观、教育改革思想、教育开放思想和尊师重教思想等。习近平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治理理念,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万建强 《世纪桥》2004,(6):58-6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执政几十年的正反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是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实践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是  相似文献   

15.
发展观问题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观在我国先后经历了“以工业为主体,统筹兼顾”的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观,“综合、平衡、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最终完成了从物本到人本、从片面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新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目标、实现途径、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的集中反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我国改革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观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坚持一切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新时期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观的重大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观创新方面有着很多突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观的创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观的创新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青林 《求是》2005,(19):22-24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要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特别是要实现农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着力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措施,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六个坚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目前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发展实现第二次飞跃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证明:适应形势发展,适时进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于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