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与现代社会主义不同的历史和逻辑起点,实现了对现代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内容的理论更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升华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南书房     
《南风窗》2012,(5):96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郎咸平杨瑞辉著东方出版社2012年1月版作者力图"重塑一个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论》所谈到的欧洲历史,以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能持续领导世界的问题。同时,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作者认为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  相似文献   

3.
南书房     
赵义 《南风窗》2012,(5):96-96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郎咸平杨瑞辉著东方出版社2012年1月版作者力图"重塑一个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论》所谈到的欧洲历史,以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能持续领导世界的问题。同时,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作者认为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  相似文献   

4.
跨越理论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马克思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交往理论及世界历史理论为逻辑与理论前提,通过对人类历史演进的具体研究,特别是晚年对俄国社会前途的思考,形成了跨越理论。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跨越理论,无论是对于理解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中丰富的辩证思想,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所有制问题的逻辑起点,而社会主义面向则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逻辑结论;市民社会培育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值张力,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表明,积极寻求并实现市民社会培育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之间价值张力的动态平衡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略论马克思与列宁的理论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承认马克思和列宁之间存在着理论差别并认真地加以分析和比较.这种分析和比较应当以他们各自的思想主流为依据.马克思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并以此作为一切社会分析的基本出发点;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考完全是以对资本主义进程发展规律的分析为基础.列宁在自己的政治活动中所形成的策略体系,体现出的是高度强调富有自觉性的意志和组织力量的历史创造力.对这种差别,不能简单解释成"经济决定论"和"革命唯意志论"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应当到时代差别中去找.  相似文献   

7.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鲜明特征.按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原则,应在理论、历史、实践三个逻辑向度相统一中深刻把握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体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深入洞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对170余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关于"人"的解放价值旨归的进一步传承,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以人民为初心"奋斗目标的新赋能,更是对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为人民谋幸福"治国理政价值追求的新诠释;从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在深化概念认知理解基础上,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一步明晰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的工业化理论。斯大林工业化理论曾长期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经典,它既有历史功绩,也存在理论失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演进历史、发掘其当代价值,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资本主义的剖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对资产阶级的分析,特别是将资产阶级加以区别是无产阶级制定革命战略、策略的出发点。在如何区别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与毛泽东都有所论述,其基本立场、方法和内容呈现出一脉相承的关系,体现了马列主义者对资产阶级的理论分析一步步走向具体、丰富和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霍耐特在福山宣布"历史的终结"多年之后重提社会主义,并肯定社会主义的进步价值,在当前西方世界引发热议。他的复兴社会主义理论规划以社会自由概念为逻辑起点,采用历史实验主义和民主的生活形式等方案来克服他眼中早期社会主义的内在缺陷——经济决定论、工人阶级主体论以及历史进步论,重构早期社会主义的原初理念和基本框架。但是,霍耐特对社会主义内在缺陷的归纳和理解都存在着偏差,其重构规划不仅倒退到马克思所批判的"真正的社会主义"那里,而且其提出的历史实验主义和民主的生活形式等方案都存在着难以现实化的弊病,导致其社会主义规划丧失了实践导向,反而成为他所批判的抽象的规范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