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开周 《政府法制》2012,(20):31-31
南北朝时候,有个叫裴昭明的人,在桂林当市长(始安太守),三年任满,回京交差。他的老板齐武帝问他:“现在你手上有几套房?”裴昭明说:“报告皇上,一套也没有。”齐武帝不信,派人去调查,果然是一套都没有。齐武帝很感慨,对其他官员说:“裴昭明做几年市长,竟然没给自己弄一套房子,像这样的清官,恐怕是很难找到第二个了。你们去查查历史,看过去有没有这样的好干部?”  相似文献   

2.
三年前,厦门远华“4·20”大案使厦门海关一夜之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厦门海关遭特大走私案重创,关内相当一批党员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涉案被查处,整个关区笼罩在一片大案的阴影之中。三年过去了,厦门海关现在怎么样?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为此,本刊记者于2002年11月底专赴厦门,进行了实地采访。采访中记者了解到,“4·20”大案并没有使厦门海关一蹶不振。三年来,在新的关党组带领下,他们坚决贯彻海关总署“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从统一思想、加强队伍建设入…  相似文献   

3.
南方 《检察风云》2001,(10):20-25
2000年11月8日,厦门特大走私案第一批案件宣判。厦门海关调查局情报处处长蔡海鹏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这个昔日的情报处长,曾是红楼的常客。他进红楼,就是为了自己的一个梦:当官。  相似文献   

4.
绝密材料在法院泄密罪与非罪在世间游荡4000元“毁”掉一个法官并不难?!人们说像这样的小“冤案”在偌大个中国已经不足为奇,但这样一起我什]现在权且看作的“冤案”(因目前为止尚没有最终结论),发生在一个法官身上,无形中增添了不少新闻性。人们或许会不解地问,为人民大众“当家作主”的法官身上也会有冤?而且“伸冤”也这么难?!那这法官是一个什么样的法官呢?他有何冤要伸而又这么难呢?且让我们看看下面的这堆文字“绝密”材料为“法官”伸冤。一审法院否定了自己的判决!摆在记者案头的是一份被称为“绝密”的案件审查报告…  相似文献   

5.
又是一年教师节。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报告厅里喜气洋洋,表彰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十几位在教学、科研上成绩突出的教师获得了“杨介生教学科研双优奖”,每人获得一笔数目不菲的奖金,还有一些教师获得“杨介生教学奖”或“杨介生科研奖”单项奖。“杨介生”这三个字在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师生心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种象征,是成绩和光荣的象征。一杨介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80年一个普普通通的夏天,上海滩多了一个衣着简朴、面目清瘦的寻梦人。没有人注意他的到来,更没有人料想到他会有今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一只青蛙从洼地里潮湿的家蹦了出来,大声对所有的野兽宣称:“我是一个医术高明、能治百病、博学多才的医生!”一只狐狸问他:“你连自己的跛足和起皱的皮都不能治,怎么能给别人治病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病人”给人治“病”,别人是不会接受的。同时,“病人”也根本不可能给人治好“病”。然而现实中却不乏类似“青蛙”这样的人,他们本身是“病人”,却处处以“医生”自居,要给别人治“病”。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有一句最为人称道的廉政格言。他说,“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  相似文献   

7.
杨翠兰原以为自己是叶君儒最需要的人.谁成想转眼却成了最多余的人。她深怪儿子叶怀仁没有及早告诉自己实情,而叶怀仁也感到十分委屈。因为大约一个月前.侨联找他核实情况的时候,只提供了爷爷、奶奶以及他们兄弟三人的名字,连叶怀信也没有。显然。这个名单是叶君儒提供的。没有叶怀信。是因为他不知道有叶怀信:没有杨翠兰,那是因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误以为杨翠兰改嫁了?不管是出于什么情况,事实是他回避了杨翠兰。  相似文献   

8.
唐姗姗 《江淮法治》2010,(14):24-25
李晓斌给人的印象是双面的。提出“土地是最大不动产”概念的他,在业务培训与专家论证中滔滔不绝,挥洒自如;而下了讲台,他却不会面对媒体。他认真地看着你.直率地问“就这样了,对吧?没什么故事啊.要不一会儿从网上给你把具体的材料发过去?”  相似文献   

9.
赵彦 《政府法制》2013,(30):36-36
在西汉诸帝中,汉元帝是个很不起眼的角色。和前任高祖、文帝等人相比,他的功劳太小;和后任成帝、哀帝相比,他不够弱爆。不过,平心而论,元帝并不是一个庸才,他不仅屡次缩减宫廷费用,还懂得尊师重道,也算得上是个合格的皇帝。可为何好好的“昭宣中兴”,到他这儿就兴不下去,反而一路衰败,成“哀”了呢?这一切源于他太“糊涂”。  相似文献   

10.
天有九重     
这一招也让审判员吃了一惊,他让柳父和柳淇的嫂子先出去等一会儿,单独给柳淇做工作。“你嫂子和你侄女够可怜了,她们没有居住条件,让她们搬出去是不可能的。”审判员不想让门外的那两人听到,压低声音,用手指关节敲着桌子。“她可以改嫁,嫁个有房的。我始终要求照顾我父亲,怎么可能买我父亲的份额呢?何况我嫂子经常虐待我父亲,她应该搬出去。”“哪有那么容易?你嫂子年龄不小,拖累那么大,人的模样一般,再找爱人何其难。你同是女人,怎么不同情她呢。你说她虐待你父亲,是这样吗?你父亲为什么不跟你住呢?我看是你的脾气不好,…  相似文献   

11.
十进农家门     
穆奇 《江淮法治》2009,(11):30-30
“是马全忠代表的教育,让我明白了许多法理;也是因为他的热心,让我和张某冰释前嫌。”3月2日,随着涡阳县张桌故意伤害案调解成功,身为被害人的该县高炉镇杨大村民李某如是感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2.
排序问题     
两个月前,我从业务部门调到了局办公室,成了一名行政秘书。不久,主任安排我统计一份最新的内部通讯录,以便工作联系。我立即行动,不到三天,精美的通讯录就印了出来,发到了每个人手上。我正洋洋自得呢,分管办公室工作的杨副局长找我:“小唐,通讯录你仔细核对过了吗?”我一惊。难道印错了?不由得冷汗直冒。“杨局长,我核对了三遍呢,哪里出错了吗?”我小心问道。“哦,号码倒是没什么错,只是……算了,以后多注意吧!”杨副局长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但我能看出来,他很不高兴。  相似文献   

13.
张景祥身上的谜团一直让人无法开解。 官员?文人?他两者兼具,身份是司法局长和西部作家,这个“秀才”和“兵”的特质怎么会在一个人身上集中体现呢?  相似文献   

14.
我的好丈夫     
我叫杨君艳,和东宁一样,也是一名政法干部。我和东宁共同生活了8年,作为妻子,我一直称他为东宁哥。 我和东宁认识时,东宁还是检察院的一名打字员。有朋友劝我:“君艳,你条件那么好,怎么找一个打字员呢?”我说:“他人憨厚实在,我就喜欢他这样儿的。”说实在的,东宁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实在的人。那时我还在乡镇工作,他的工作也很忙,我们两个只有周末才能相聚。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都说“唐宁街10号”是全世界最出名的地址,但问题是它为何是个“地址”呢?想想看,白宫、中南海、凡尔赛宫、克里姆林宫……全世界有哪一个大国领导人的官邸是有地址的呢?就算有,肯定也都被这个宫那个府的响亮名号遮住了。只有英国首相办公居住的地方不叫首相府,却以地址相称,犹如一个民宅。  相似文献   

16.
“过了大半生,我也接受了许多教育,读了不少书,却败在大字不识几个,靠走私起家的赖昌星手下,不说对不起谁,实在是于心不甘。但古人说得好,‘知人者智,自胜者强。’我既不‘智’,也不‘强’。归根结底是败在自己手下,虽已醒悟,可悔之晚矣!”这是厦门海关原副关长接培勇在高墙之内写下的忏悔,读来沉重而发人深思。翻开接培勇的履历表,不难发现,他的人生历程中虽有一些坎坷,但总的来说还是较顺利的。他1953年9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在经过上山下乡的磨炼后,他经考试进入厦门海关工作,历任副科长、科长等职,19…  相似文献   

17.
离岗     
市人事局一把手赵美芳局长因“革命小酒天天醉”而得肝炎住进了市一院高干病房,奇怪的是住院近十天,局机关竟没有一个人前来探视。赵局长正纳着闷生气,门“吱呀”一声开了,进来的是他一手安排进人事局当编委办主任的亲家老胡。“老胡,最近局里工作怎么样,怎么一个也不来传消息?”“嗨,你倒好,生病还想着党的工作呢!外面都传遍了,说你已被列入保职级让位置的离岗名单。”“哦,那具体是多少岁离岗呢?”“听说是男57岁,女50岁。”赵局长一言不发,在心中慢慢地算着自己的出生年月,老胡什么时候走了他全然不知。“莫非?难道…  相似文献   

18.
在四川省仪陇县城东南35公里处,有一座五角星状的琳琅山,山下有个琳琅村。这便是一代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的故里。改革开放以来,在朱德元帅的高尚品格和非凡魅力的激励下,在党的富民政策的照耀下,琳琅村的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使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提起这些变化,琳琅村的干部群众就津津乐道地称颂他们的“爱民书记”———许伦。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许伦在过去的琳琅村可是有名的“刁民书记”。那他是如何由一个“刁民书记”变成“爱民书记”的呢?说起这事,琳琅村的人会给你叙述一段不平凡的故事。怎能把群众称“刁民”?——…  相似文献   

19.
邀约(上)     
<正>“你要杀的人是谁?”我问。“我自己。”米切尔回答道。又来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没有大惊小怪,也没有犹豫,说:“我没必要非得清楚你为什么要死。不过,也许你可以考虑满足一下我些微的好奇心。”“我欠了一屁股债,只好用保险费来偿还。剩下的钱,或许还能让我太太和两个孩子过上好日子。”“你确信这是唯一的办法了吗?”我问道。他毫无表情,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20.
据说,武大郎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武家店的伙计是不许赞美高个子的;实在忍不住,也只能赞美本族“龙种”武--fl~。可偏偏有人傻呵呵地把目光对准大河彼岸的杨二郎,大肆称颂他如何英俊高大、如何睿智宽仁,自然就霉运当头了。160多年前,清朝有位巡抚大员徐继畲,就是这样一个“不识时务”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