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关于发展农业经济的论述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指针。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解决了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我国的粮食生产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特别是改革  相似文献   

2.
一、耕地数量减少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耕地面积较少,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推进,耕地面积将日益减少.解放初期,我国人均耕地2.71亩.40多年来,我国累计丧失耕地 5亿多亩.1985年前后是一个侵占耕地的小高潮,最多的一年减少1500万亩.1978年至1994年,我国人口净增 2.3亿,耕地面积却净减了6880万亩.1995年2月中旬,我国人口已增至 12亿,而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预计下世纪中叶才达到的1.2亩,与联合国规定的人均耕地危险线0.8亩仅差0.4亩,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全国现有1/3的省人均耕地不足1亩,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人均耕地在0.6亩以下.  相似文献   

3.
韩国面积为9.94万平方公里。其中近70%为山地,可耕地面积约21%,人口4500万,人均耕地0.7亩。在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拟对韩国农业的发展进程,政府的作用以及今后韩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一、韩国农业发展进程和政府作用的考察韩国政府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在50年代农地改革的基础上,从60年代开始,实施农业开发计划,增加农业财政和投资,大搞农业基本建设,促进了农业的不断发展。1962年,韩国农户户  相似文献   

4.
彭毅 《瞭望》1987,(33)
粗犷豪放又有点大手大脚的黑龙江人,如今也象江南水乡的农民一样惜土如金了。 这是黑龙江省两千万农民迈上商品经济之路以后的一个历史性进步。 黑龙江省的土地确实多。全省现有耕地1.3亿亩,居全国之首。人均占有耕地4亩,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6.5亩,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29.5亩,分别是全国平均数的2.6倍、3.5倍和5.8倍。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土地就更为可观了。农民锄草,常常是一天锄不完一条垅。 所以,多年以来,黑龙江农民使用土地大手大脚惯了。比如地头地角都要留“磨牛地”,就是牲口转弯调头的地方,一甩就是10亩20亩,足够关里几个农户的责任田。再如农民的大院子,房前屋后足有1亩多。他们说:“北大荒地广人稀,家大业大,多占点儿没啥。”  相似文献   

5.
《瞭望》1981,(9)
在探讨我国人口问题和经济发展的时候,追寻一下二千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的踪迹,看看每人平均曾占有多少耕地、多少粮食,很有意义。 从有文献记载的汉代开始到今天,我国人口从六千万增至十亿,人均占有耕地从将近十亩减少到一亩半,人均占有粮食从一千三百多斤降为六百四十多斤,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0,(49)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今天,党和国家从中国国情出发,确立“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针,把农业摆在经济部门中第一的位置。亿万农民和农村工作者、农业科技人员一起,冒严冬的风雪,战夏日炎炎酷暑,与风雪水旱病虫等灾害搏斗,在我们这人均只有一亩耕地、自然灾害频繁的条件下,生产出供十一亿人口之需的粮、棉、油、肉等最基本的农产品。城乡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都离不开农业的丰收。当我们欢庆一切成就的时候,都不要忘了这中间有亿万农  相似文献   

7.
浙江全省4400万人口中有3000多万农业户口,人均耕地不足5分,死守这点地显然没出路。农村工业化使浙江农民迅速地脱贫致富,但离土不离乡又使得工业做不大农业也做不大,于是加快农村城市化速度就成了必然选择。三年时间,城市化给浙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变  相似文献   

8.
道镇乡位于陕北延安地区甘泉县的最南边,与本区富县的茶坊乡毗邻.面积43.2万亩.其中森林覆盖面14.4万亩(所有权属国营林场).荒山荒坡15万亩.河流、水库、道路、村庄10.8万亩.耕地3万亩.全乡有农业人口9896人(2006户).人均耕地3.03亩,高于全国水平(1.5亩)一倍多.但土地质量较差,3万亩耕地中,山地占了三分之二.道镇乡地属黄土高原,年最底气温-22℃,最高气温34℃;全年降雨量550毫米;无霜期140——150天;土壤以黄绵土为主,熟化层较厚,耕性良好,但极易侵蚀.全乡在布局上基本分为两大部分:川道12个大队分布在洛河两岸,有耕地17000亩,其中川地8000亩,台地2000亩.这部分生产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既有较好的水利条件,又便于机械化作业,非常宜于集中经营;另一部分是山沟生产队,土地面积25.7万亩.全乡15万亩荒山荒坡和几座大型水库均分布在这些地区.  相似文献   

9.
耕地、人口、粮食——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三大因素谌民柴在建设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中,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解决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耕地、人口和粮食问题,这是三个彼此相关并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地...  相似文献   

10.
彬县位于距西安市150公里的西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面积为1,202平方公里,人口261,141人,其中,农业人口246,093人.泾河自西北向东南斜,穿县境中部,将全县分割为南北二原及川道三部分,北原以平地为主,南原以坡地为主,中部川道是全县的主要灌区.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据1987年统计:全县耕地67.8万亩,其中,塬地39.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9%; 坡地23.8万亩,占34.9%;川道地(灌区)4.1万亩,占6.1%.全县人均耕地2.78亩.  相似文献   

11.
四川射洪县创造了贸工农兴县的新业绩,它正成为我国西部丘陵地区发展经济的一面旗帜.作为多山丘陵内陆大省,四川丘陵地区幅员面积约占全省的1/6,却居住着全省70%的人口.处于丘陵地区的县市,资源少,人口多,交通闭塞,远离大中城市,几乎都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脱贫致富的难度很大,成为困扰历届四川省委和制约四川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射洪县正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丘陵大县,人口99.7万,耕地63万亩,人均只有6分多耕地,资源极其贫乏,而县不通铁路,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射洪县经济是怎样发展到今天这种工农业欣欣向荣的局面呢?  相似文献   

12.
洛社镇是一个具有1600年历史的江南名镇,自南宋始置洛社市,明清设镇迄于今。全镇总面积423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粮田面积2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65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洛社这个千年古镇唤发了勃勃生机。1997年全镇国内生...  相似文献   

13.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繁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可是最近十余年来,人们被一浪高一浪的基本建设浪潮冲昏了头脑,成百亩、成千亩肥沃的粮田被粗暴地占用、圈征和闲置。据报道,至1994年底,全国可耕地不足15亿亩,人均耕地不足1.2亩,还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1/4,中国用占世界不到1/10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1/4的人口,土地在超负荷的运转。1990年至1994年,全国耕地锐减4500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亩,其中1994年减少1500万亩,四年。累计减少数相当于20个中等县的面积。至1994年底,全国各类开发区用地2100万亩,公路用地3600万亩…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1,(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现在正以豪迈的步伐,跨上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奋斗的新阶段。第二步战略目标要求,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在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小康。这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否胜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农业举足轻重。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强调指出,“解决十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按照这次具  相似文献   

15.
合阳县地处陕西省渭北旱原东部,全县人口近40万,耕地104万亩.这里气候温和,土层深厚,原面开阔,农业发展具有悠久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顺利实现了农村第一步改革,很快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在此基础上,面对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致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在渭南视察苹果生产情况从苹果调入省份到产量跃居全国第二,陕西省在苹果产业发展之路上仅仅走了十余年。十余年里,陕西苹果得天时地利,由70万亩迅速发展到700万亩,连年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牌或名牌称号。去年全省苹果收入达72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25%。苹果收入在果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已占到一半以上。 200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苹果产业发展,建设果业强省的决定”,把苹果产业同高新技术、军工等并列为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今年,陕西又把“苹果产业化开发、集团化经营”写入全省“十五计划”…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农业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是位于中东地区的一个国家 ,全国国土总面积1 49万平方公里 ,其中有2/3的土地是沙漠和山地。年平均年降水仅有200毫米 ,人均水资源270吨 ,不足世界人均有量的3 % ,以色列全国拥有耕地面积41万公顷 ,人均1亩耕地 ,就在这块看起来并不优于发展农业生产且带有传奇色彩的神秘土地上 ,以色列人不但成功的发展了特色农业 ,而且创造性的走出了一条干旱半旱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的成功之路。其中1997年全国实现农业产值37亿美元 ,农产品出口8亿美元 ,全国6 7万个农业劳动力中 ,1个农民可供养90人 ,远远高于我国和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逊克县奇克镇位于小兴安岭北坡黑龙江南岸,与俄罗斯亚尔科沃区隔江相望,是逊克县城所在地,全镇有5个自然村、15个居民委、8个镇办企业,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36人。总面积35平方公里,实有耕地16575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12.4亩。 农村改革以来,镇党委和政府带领全镇人民以实现奔小康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商品生产,初步形成了粮牧企、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框架,有效地提高了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形成了多元推进、优势互补,以乡镇企业为重点的发展优势。199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4351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达到4077万元,实现利税429万元,分别比农村改革前的1983年增长14.5倍、47.5倍、46.7倍,创出了一条乡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内陆农村的“富民之路”──四川省双流县发展乡镇企业的调查王建朝双流县地处天府之国腹地。全县面积1102平方公里,人口87万,耕地81.5万亩,人平耕地0.94亩。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是全国商品粮、瘦肉猪和三大优质蜜的生产县...  相似文献   

20.
张晏 《瞭望》2001,(16)
国土资源部近日公布了 2000年度土地利用现状 变更最新调查结果:截止到2000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92364.7万亩,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1443.5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244.9万亩,灾毁耕地92.6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98. 4万亩,生态退耕 1144. 2万亩,全年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436.6万亩。 这组关于我国耕地现状的最新数据显示: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和生态退耕面积大幅度增加是全年耕地净减少1443.5万亩的主要原因,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得以控制.基本实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