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邀请有关学者和理论工作者于8月9日至13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现将讨论中提出的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会上有人认为,不应当提“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这是因为:(1)中国人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和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共同举办的“全国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于1998年10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得到了外交部、中联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关心和指导。这次会议是继1987年全国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之后又一次水平较高的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3.
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指导新时代我国对外政策———北京“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观点述要刘建飞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国际政治教研室和中国国际关系史学会北京分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前不久在中央党校召开。来自首都教学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聚集一...  相似文献   

4.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苏长和在《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载《国际观察》2005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这是个让中国不同年龄段的国际关系学者叹息、焦虑、急迫甚至是无奈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在译介西方理论以及自身研究的拓展上取得不俗的成绩,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机构与学者队伍在迅速扩大,但与此同时,正如许多学者所揭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作者认为,机构中稳定的职业国际关系学者的匮乏,研究中科学与实证精神的忽…  相似文献   

5.
胡欣 《外交评论》2010,27(2):158-159
2010年4月23—24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五届博士生论坛在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为主题,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和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6.
春夏之交 ,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于 6月 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自 1 998年 1 0月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以来我国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的又一次盛会。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深教授和专家、长期在外交第一线工作的老大使、老外交工作者、以及正在工作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的中青年专家 30余人与会 ,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高层次讨论会。会议开幕时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原会长鲁毅教授和外交学院杨福昌院长先后致辞。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毅同志在开幕式上就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国际关系学界正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学术研究,这是学科发展繁荣的又一可喜现象。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精神为指导思想,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我国几代领导人、政治家、外交家在半个多世纪的外交实践中提出的国际理论、战略和方针政策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刘力平教授在《国际关系理论的时空问题》一文(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4期)中强调,中国学者应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放一放,集中精力思考中国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在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的北京国际关系研究生论坛上,有关建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问题再次成为热点。随着中国实力与地位的上升,学界和政界都在呼唤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对此,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教授持不同观点,并在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2期的《国际关系理论是普世性的》一文中明确指出:国际关系理论本身是没有国家性的,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阎学通教授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论都是人类的公共物品,没有国籍的排他性。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中最流行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都没有国籍,所有国家都可以使用它们。虽然这三种理论的创建者都是美国的学者,但这些理论的创建者们并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美国理论。这如同孔子、管子、墨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创建者之一,他们虽是中国古代先贤,但他们的思想理论却是普世的,他们从未称自己的理论是中国理论。英国学者牛顿是古典物理学理论的创建者之一,他也不将自己的理论视为是英国的理论。不同国际关系理论的创建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但这绝不意味着人们有能力创建有国别的国际关系理论。借助先秦政治思想创建新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中国学者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创建成的理论是中国的理论。中国学界在国际关系理论创建中遇到的问题不是没能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而是没能创建出系统性强的理论,理论研究长期停留在产生相互矛盾的思想火花的水平上。加强方法论、古代政治思想和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三方面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尽快创建系统性完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高望来  卢静 《外交评论》2010,27(2):152-155
外交学院秦亚青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发表的《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一文,因其理论建树和原创性思考在国际关系学界激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过程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制度建设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是遏制腐败的最有效的措施。当前,重点要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风廉政责任制,健全监督体系,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团余姚市委面对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的多样化以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等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依托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兴起,主张把制度作为政治学分析的核心。本文主要从西方国家的崛起和我国历代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迁来探讨政治制度对现在国家建构的影响。并从中得到对我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政府建设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或总体、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政府理念建设、政府基础建设,政府制度建设、政府组织建设、政府作风建设、政府能力建设和政府人的建设等。本文着重探讨了政府理念建设、政府基础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论述了国家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是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总概括和大命题,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统领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灵魂和贯穿党的建设始终的主线。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都是党执政后的根本性建设,二者在时间的涵盖性、任务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提、目的和归宿,后者是前者的时代要求、着眼点和具体体现。在新时期,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统一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中,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审判中心语境下要将庭审作为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心证形成的中心阶段,关键在于庭审中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对于认定事实的言词证据进行交叉询问。因此,应当坚持证人出庭为前提,通过增强辩方的辩护技术提升质证质量,从而发现事实真相。同时,宜适当借鉴域外之诱导性询问规则,探索构建符合中国本土司法情境下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18.
和谐劳动是劳动各要素在劳动过程中的协调有序,是劳动力所有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从事总体劳动各种职能的劳动者之间以及一个企业劳动者与其他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协调有序。劳资两利、按劳取酬、等价交换是构建和谐劳动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宪政建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乃是西方近代政治智慧的结晶,已成为人类精神的一部分。但是宪政之于中国可以说还只是光荣而艰巨的梦想,要在中国实现宪政绝非一期之功。中国宪政建设应积极培育宪政文化,切实加强公民权利的保护,有效规范执政党建设,在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方面做到①设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②补充宪法监督内容;③设计可操作的宪法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20.
反思公共行政的行动逻辑:理性建构与社会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余年来,面对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公共行政思想发生着嬗变。以工业文明为叙事文本的传统主流公共行政的理性价值及其话语体系,已经难以完全解释和反映当今现实世界的现象及其本质。因而,如何在汲取公共行政理性价值优势,修正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公共行政社会建构理念,成为公共行政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