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小康作为衡量中国小康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在一个13亿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如果素质低,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如果素质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教育小康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7,(6):34-37
2007年5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教育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06~2007年度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为64.1分,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随着政府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及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未来几年中国教育小康指数将会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3.
张辉 《小康》2005,(4):14-16
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有个重要指标,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小康”概念主要从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进行阐述的。衡量是否小康,必须把“生态小康”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生态小康”的本质是绿色的、是清澈的、是洁净的、是安宁的、是健康的、是和谐的、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4.
《小康》2007,(6)
2007年5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教育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06~2007年度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为64.1分,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随着政府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及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未来几年中国教育小康指数将会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5.
秦海霞 《小康》2006,(10):18-21
2006年9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2005年9月到2006年9月间“信用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05~2006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为60.1分,与上一年度的60.2分基本持平。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近年不会有多大改观。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应该发挥的作用之一.是不断增进全社会的福利。我国缺少财力,不宜模仿西欧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模式”。但在我国建设“低福利模式”、“中福利模式”的小康型福利国家,则完全是有必要也有条件与可能的。近几年,中外都有人谈论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如果要说有危机的话,也不是国家承担了公民福利的职能.不是这些国家完善的社套保障体系、完备的医疗保障体系与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他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选举政治导致的过高负担。  相似文献   

7.
小康不小     
《小康》2006,(1):3-3
由《小康》杂志社主办的“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准备了长达半年启动了三个多月之后,终于在2005年12月8日~9日落下了帷幕。论坛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功,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赞誉。《小康》杂志社凭什么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能够举办如此规格和如此规模的论坛,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一个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大家对小康,对全面小康的一致认同,对《小康》所承载的“影响一个民族与时代”的使命产生了积极的呼应。一句话,是因为大家越来越发现,“小康”不是一件小事情,而是一个大事。小康不小,在于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小康”最早源出…  相似文献   

8.
《小康》2007,(8):16-18
一年前,《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2005年9月到2006年9月间“信用小康”进行了调查,得出2005~2006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为60.1分,与2005年度的60.2分基本持平。在发布的同时,《小康》写道: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近年不会有多大改观。 一年后,《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信用小康”状况再次进行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06~2007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为60分,比上年的60.1分下降0.1个百分点。如所预言的那样,中国信用小康指数没有改观,已经连续两年下降。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2,(11)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总结过去多年来改革开放中党忠实地为人民的小康利益奋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由于改革开放得到了显著实惠、同时还有着新世纪应当向更高生活标准迈进的期望的亿万群众来说,这是一个让人兴奋、让人憧憬的目标。“小康” 这个词,考其源头,由中国古代哲人孔子最早道出,有两千多年了。当然,彼时的小康,与我们所说的小康,并不是一回事。而我们把“小康…  相似文献   

10.
本刊编辑部 《小康》2006,(1):108-109
“小康”是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标准,这不仅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理想,更是人类的一种永恒诉求——富足、和平、积极、乐观、健康、环保、科学、公平、法治、民主等等。中共中央机关理论刊物《求是》杂志社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创办《小康》杂志。“小康”作为《小康》的旗帜和灵魂,歌颂和弘扬一切符合小康精神、理想和标准的内容,鞭挞和批判一切违反小康精神、理想和标准的现象。《小康》以“影响一个民族与时代”为己任,搭建一个交流与研究全面小康建设的平台,全力打造“中国小康指数”,记录中华民族走…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06,(7):18-19
2005~2006年度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为63.2分,比上一年度提高1.2。但教育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心理落差仍在日益加大。  相似文献   

12.
黄惠兰 《传承》2003,(3):46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十六大报告又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那么,“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何在?———总体上的小康是—个低标准的小康,而全面的小康社会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的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1,(9):73
2011年8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教育小康"进行了调查。中国教育小康指数的评价主要从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平均受教育年限等五个方  相似文献   

14.
鄂璠 《小康》2010,(1):82-95
我们必须站在全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去思考经济社会转型的模式和途径,这是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对中国和世界如此重要的原因。当国际社会在哥本哈根就减排问题针锋相对之时,以“经济社会转型与全面小康”为主题的“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开幕。  相似文献   

15.
为小康护航     
近来,有两个字成为了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小康。2020年的小康离我们有多远?小康时代的美好生活什么模样?在几乎触手可及的幸福里,十几亿中国人开始了关于未来的又一轮甜蜜的期待和梦想。实际上,早在我们在伟大的设计师的引领下,开始了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之旅时,无数的中国人就开始了期待与梦想。无疑,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的经济开发区,成为引领着中华大地走向建设全面小康的征程上的标杆。与此同时,全国的公安民警们也在以自己的特殊的方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付出着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  相似文献   

16.
程衍方  潘益杰 《小康》2005,(2):51-51
小康社会的第一个标志.就是饮食小康,吃什么.怎么吃,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命运。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否能吃饱?是否能吃得安全?是否能吃得健康?政府在吃的问题上管理碍怎么样?《小康》将首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的你提供中国饮食小康指数。  相似文献   

17.
樊和平 《群众》2017,(6):44-45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底如何见“高”,如何是“全”?首先期待顶层设计层面的理论自觉与理念创新.作为一种当今中国社会最具表达力的话语,小康社会之所以得到全民的认同并具有巨大的动员力量,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国家战略,还因为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顶层设计的重要哲学问题是关于“小康气象”的理论自觉,以及突破“小康瓶颈”的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8.
邢增杰  林承钧 《新东方》2001,10(3):62-65
小康思想古已有之。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将小康思想推陈出新,并注入时代内容,使其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实现小康的战略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06,(7):2-2
2005年12月8~9日,由《求是》杂志社批准、《小康》杂志社主办的“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举行。论坛以“全面小康的指标与实践”为主题,以“研讨、沟通、创新、合作”为宗旨,通过官产学的高峰对话和活动,总结与展示全面小康建设经验与成果,共同建设全面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庄严宣告,进入新世纪,我国已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但应清醒地看到“总体上的小康”距“全面建设的小康”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但对近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总体上进入小康毕竟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将为中国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