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编往来     
《法学》1991,(10)
《法学》复刊至今,已度过了整整十个春秋。回想复刊当初,老一辈法学家魏文伯、陶希晋、张友渔等同志对《法学》复刊都给予支持,寄予厚望,希望《法学》能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联系司法实践,开展法学研究,为完善我国的法制服务。十年来,如果说《法学》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话,主要归功于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帮助和鞭策,他们成为激励编辑部工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法学》复刊十周年了。它诞生于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它成长于社会主义法学空前繁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迅猛发展的大好岁月。这既给予办好上海《法学》以强大的推动力,同时又赋予它历史的重任。十年来《法学》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实现了党和人民对它的厚望,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在社会主义法学这个春天的花圃里,它播下了一颗颗奇花异卉的种子,而且正在竞芳吐艳,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3.
《法学》编辑部:看到你们的来信和《关于加强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倡议》,很高兴.《法学》复刊以来,已发行了多期,无论在法制宣传方面,还是在法学理论的探索方面,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记得前年冬天我到上海会见法学界的同志时,谈起过法学的理论研究问题.那时《法学》的复刊尚在计议中.在谈到法律刊物的方针问题时,我们一致认为,一方  相似文献   

4.
张新宝 《法学》2012,(1):10-13
《法学》自复刊以来,坚持经世致用的学术品格,执行"结合实际,有的放矢"的用稿标准,发表了大量关注中国社会发展、及时反映法学最新理论成果和法律生活需要的文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色,为推进中国社会的民主法治进步做出了贡献。《法学》复刊30周年之际,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近日,隆重举行了以法学研究与司法改革为主题的大型研讨会暨纪念《法学》复刊30周年研讨会,邀请众多国内知名的法学专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讨。撷英取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法学》复刊十周年。本期正好出满120期,为纪念本刊这一具有意义的阶段,新设“法学家论法学”一栏,约请全国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就法学现状与发展前景发表灼见。本刊将以对话、专访、笔谈等多种形式,办好“法学家论法学”这一栏目。  相似文献   

6.
翻阅落满岁月浮尘的复刊号,倥偬之间,《法学》已经复刊30周年了。《法学》创刊于1956年,是国内最早的两本法学学术刊物之一。当时,北京的《政法研究》和上海的《法学》成为新中国法学理论领域南北对应的两颗明珠。但是好景不长,随着1957年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风暴来临,《法学》即被迫停刊。直至1979年华东政法学院复校,校领导几经研究,决定复刊《法学》,经多方努力争取,终于1981年得以正式复归。肩负着新时期的任务,踏着改革的节拍,《法学》重新启程。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三十多年走过的道路,艰辛备尝,感怀不已。  相似文献   

7.
张传桢同志走了,走得那么突然,那么匆忙,竟没有留下片言只语,这似乎在印证他一生坦坦荡荡,不为俗累的心迹!我和传桢同志,因《法学》而结缘,为《法学》而走近。我是的的确确从传桢同志主持《法学》的工作中,解读传桢同志其人的。1 981年之夏,徐盼秋、曹漫之等华政领导,以惊人的魄力,在复校伊始,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便决定将2 0世纪50年代创立而曾经独擅一时之盛的《法学》复刊。时任华政党院办负责人的传桢同志受命负责复刊的统筹工作,他盛情邀约我参与其事。尽管当时复刊《法学》条件十分困难,但传桢同志一开始便以令人叹服的巨大热情,全身心…  相似文献   

8.
瞬息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多么微不足道,然而,当我们编完120期,迎来《法学》复刊十周年之际,既为作者、编者辛勤劳动所取得的成绩所欣慰,同时又深感办刊之不易。也许有人会说,当今“反思”这个词太时髦,实有泛滥之嫌。但只要我们面对那一本本刊物,就会不由自主地回预《法学》十年办刊的轨迹和得失,反思也就顺理成章:当我国法制建设初期面临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重构法制建设宏图时,《法学》及时展开了“社会主义法学体系”的讨论;当改革和建设的浪潮推向纵深,现代化经济建设呼唤法制时,《法学》适时发起了“经济、法制协调发展”的讨论;当反腐肃贪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否将廉政建设纳入法制轨道,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时,《法学》组织了“廉政建设法律思  相似文献   

9.
启事     
《法学》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中文法律类期刊,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法学理论类月刊。1956年创刊伊始,便以关注社会、面向实际、理论创新、推进法治为宗旨,发表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论文,从而以善于及时捕捉和反映学术热点而深受广大学者的喜爱。1958年《法学》因故停刊,1980年复刊,复刊后的《法学》以“短、平、快”“麻、辣、烫”的风格呈现新时期中国法学的研究成果,得到作者、读者的关注与认可。  相似文献   

10.
祝贺与希望     
《法学》经历了创刊、停办、复刊的过程,确实是很不寻常的。现在,欣闻《法学》复刊,倍感亲切。马克思主义法学,必须与司法实践相结合,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告诉我们:“……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都是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所检验。任何脱离实践的空洞理论不仅不能指导实践,相反会造成莫大的危害。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86,(10)
《法学》自一九八一年底复刊以来,安徽省人大法委会、法学会、省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领导把《法学》当作自己的刊物,他们亲自过问发行工作,通知各系  相似文献   

12.
编者前言     
本刊诞生于1962年,乳名《法学研究资料》,专事译介以前苏联为主的外国法学,然刊行不久便夭折于"文革"的疾风暴雨之中。1979年复刊,易名《法学译丛》,1993年再度更名为《外国法译评》,2001年最后定名为《环球法律评论》。刊名几易,折射出我国法律史的一段辛酸曲折而又进取日新的历程。1979年,严寒过后,万物复苏,民主法制的呼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响彻神州大地。本刊顺势乘风,以《法学译丛》为名复刊,直接译介外国法,历经十五载,为我国的立  相似文献   

13.
《法学》1985,(10)
《法学》杂志复刊以后,我就是她的热心读者。阅读《法学》,提高了我的法学理论水平,也开阔了视野。贵刊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理论联系实际。一份法学刊物的学术价值,我所理解的,就应该是积极反映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法学》复刊已经两周年了。两年来,《法学》在宣传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开展法学研究,普及法律知识,进行法制教育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它是我国法学园地里一株艳丽的花朵,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许,在国内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因此,我对《法学》两年来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表示诚挚的祝贺!  相似文献   

15.
启事     
《法学》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中文法律类期刊,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法学理论类月刊。1956年创刊伊始,便以关注社会、面向实际、创新理论、推进法治为宗旨,发表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论文,从而以善于及时捕捉和反映学术热点而深受广大学者的喜爱。1958年《法学》因故停刊,1980年复刊,复刊后的《法学》以"短、平、快""麻、辣、烫"的风格呈现新时期中国法学的研究成果,得到作者、读者的关注与认可。其时的发行量位居全国法学类理论刊物之首,还是美国、英国等国会图书馆收藏的少数中国法学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启事     
《法学》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中文法律类期刊,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法学理论类月刊。1956年创刊伊始,便以关注社会、面向实际、理论创新、推进法治为宗旨,发表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论文,从而以善于及时捕捉和反映学术热点而深受广大学者的喜爱。1958年《法学》因故停刊,1980年重新复刊,复刊后的《法学》以“短、平、快”“麻、辣、烫”的风格呈现新时期中国法学的研究成果,得到作者、读者的关注与认可。其时的发行量位居全国法学类理论刊物之首,还是美国、英国等国会图书馆收藏的少数中国法学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启事     
《法学》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中文法律类期刊,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法学理论类月刊。1956年创刊伊始,便以关注社会、面向实际、理论创新、推进法治为宗旨,发表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论文,从而以善于及时捕捉和反映学术热点而深受广大学者的喜爱。1958年《法学》因故停刊,1980年重新复刊,复刊后的《法学》以“短、平、快”“麻、辣、烫”的风格呈现新时期中国法学的研究成果,得到作者、读者的关注与认可。其时的发行量位居全国法学类理论刊物之首,还是美国、英国等国会图书馆收藏的少数中国法学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编辑委员会     
《法学》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中文法律类期刊,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法学理论类月刊。1956年创刊伊始,便以关注社会、面向实际、理论创新、推进法治为宗旨,发表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论文,从而以善于及时捕捉和反映学术热点而深受广大学者的喜爱。1958年《法学》因故停刊,1980年复刊,复刊后的《法学》以“短、平、快”“麻、辣、烫”的风格呈现新时期中国法学的研究成果,得到作者、读者的关注与认可。其时的发行量位居全国法学类理论刊物之首,还是美国、英国等国会图书馆收藏的少数中国法学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启事     
《法学》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中文法律类期刊,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法学理论类月刊。1956年创刊伊始,便以关注社会、面向实际、理论创新、推进法治为宗旨,发表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论文,从而以善于及时捕捉和反映学术热点而深受广大学者的喜爱。1958年《法学》因故停刊,1980年重新复刊,复刊后的《法学》以"短、平、快""麻、辣、烫"的风格呈现新时期中国法学的研究成果,得到作者、读者的关注与认可。其时的发行量位居全国法学类理论刊物之首,还是美国、英国等国会图书馆收藏的少数中国法学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编者前言     
本刊诞生于1962年,乳名《法学研究资料》,专事译介以前苏联为主的外国法学,然刊行不久便夭折于文革的疾风暴雨之中。1979年复刊,易名《法学译丛》,1993年再度更名为《外国法译评》,2000年最后定名为《环球法律评论》。刊名几易,折射出我国法律史的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