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妇运》2009,(9):12-15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以赴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加大力度保稳定,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举措,坚持以发展的方式和积极的政策,切实解决好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努力形成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并出台了《关于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若干措施》。省妇联针对返乡女农民工回流的情况,努力发挥组织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按照“认真调研、积极引导、典型引路、配套扶持”的工作思路,把承接珠三角、长三角企业梯度转移作为促进返乡女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平台,把发动妇女参与“一大四小”工程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把发扬妇联特色工作作为帮助妇女重新就业的储备点,全力配合政府做好返乡女农民工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压力,为返乡农民工搭建再就业牵线桥梁,近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启动了“2009春风行动”。向农民工发放“春风行动”联系卡,加强用上信息搜集,组织专班专人到返乡农民工集中地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四送”下乡工作,选择100户返乡农民工困难家庭进行帮扶,提供免费特别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介绍服务,尽最大努力,  相似文献   

3.
阳朔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农民达4万多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农民工返回农村,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新的挑战。阳朔县委快速反应,按照“整合资源、健全网络、完善机制、落实责任”的思路,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建立五项工作机制,健全三级服务网络,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再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江西是农业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都有600余万农民外出务工,其中省外务工人员达80%,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的一半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江西有480余万农民工大规模集中返乡,其中女性约占40%。如何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立足省情,把握大势,促进返乡妇女创业就业,我们有以下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仙游县共有人口105万,其中实有劳动力60万多,劳务经济成为该县增加农民收入的捷径。去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珠三角地区企业用工量减少,导致该县相当部分农民工滞留在家。根据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月13日,全县未再外出就业而滞留县内的返乡农民有8642人。仙游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按照“促就业,保稳定”的工作理念,强化领导,构建政府搭台、劳动保障部门牵头、乡镇主抓的格局,多措并举,大力促进,确保返乡滞留农民工有业可就,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郭红亮 《山西政报》2009,(21):45-45
去年以来,金融海啸波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较快攀升,返乡农民工继续增多。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因此给社会稳定、民生保障带来的新情况、新挑战。检察机关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7.
任霜 《人民政坛》2009,(1):19-20
2009年我国“三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全球粮价走低。农民增收面临巨大压力;农民工失业问题凸显,农村就业压力空前;返乡农民工带来新问题,农村潜在不稳定社会风险升高;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可能出现新一轮“卖难”。对此。专家建议:努力为返乡农民工创造再就业机会;为返乡农民工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加大扩大内需资金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  相似文献   

8.
张志勇 《群众》2020,(4):19-20
“人有恒业,方能有恒心。”就业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做好就业保障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近年来,金湖县紧紧围绕推动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对标找差、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创成业保就业”“三项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全民创业潜力、释放创业活力,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全县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2个,新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私营企业3186家,吸纳就业1.82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2%的较低水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8年,金湖县就业创业工作被省政府通报表彰,成功入选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  相似文献   

9.
返乡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保障返乡农民工权益对促进其就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研究返乡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根据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基本需求,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系统地建构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返乡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保障返乡农民工权益对促进其就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研究返乡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根据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基本需求,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系统地建构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钟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就业服务中心为了帮助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的农民工重新就业,来到乡镇兴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长治县委统战部以提高劳动者就业水平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统战成员的积极作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培训和就业帮助,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初,该县启动了“2011春风行动”。该活动主要目的是加大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扶持,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创业指导,优先解决农民工返乡用地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0月份以来,上杭县在外务工农民工纷纷提前返乡。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全县不再回到原工作岗位的返乡农民工达4500人左右,为山区就业增加了压力。为了帮助返乡农民工在家乡重新实现就业,上杭县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六条措施积极应对:一是开展调查摸底和“春风送岗”活动;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免费为返乡农民工送技能;三是开展创业培训,鼓励返乡农民工回家乡创业;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09,(1):33-33
农民工回流潮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现象。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困难、农民工返乡,不仅是经济问题,处理不好更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湖北省农民工总数达1036万人,每年出省务工农民工有713万左右,是一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之一。到2008年底提前返乡农民工已达100万人以上,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失业农民工如果长期不能再就业,势必成为影响稳定的不利因素,因此,当前要着力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就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5.
陈夫忠 《群众》2009,(2):16-17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其他地区一样我们泗阳也出现了外出务工人员提前返乡现象。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农民工“返乡潮”如果应对不当,不仅会影响到农村劳务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给城乡经济和礼会发展带米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帮助他们早日实现再就业,确保就业形势稳定,我县多管齐下,采取有力措施化危为机,帮助许多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因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和在此之前“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过的“技工荒”、“民工荒”问题,除了外向型经济出口受限、农民工薪酬过低等因素外,用工务工信息不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凸显特殊转移需求,互联网可以为解决农民务工难题提供有利条件,互联网服务农民工就业工作亟待推进。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打造农民务工的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农民务工网站,让信息化服务更快地延伸至农民工这一群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及维权等多方面的工作,理应成为落实中央“三农”有关政策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上海机关动态》2009,(12):17-17
按照市委、市政府“四个确保”的总体要求.市总工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本市广大职工就业和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着力推动解决职工群众在劳动就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千方百计促就业.齐心协力保稳定——就业援助服务行动”。就业援助服务行动以全市就业困难职工,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零就业”家庭人员及“双困”人员为重点对象,全力推进工会就业援助服务“12345”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8.
钟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就业服务中心为了帮助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的农民工重新就业,来到乡镇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鼓励农民工就地  相似文献   

19.
图片报道     
今年以来,资源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授技术自创业、招聘会寻外销、扩内需送岗位等多种形式,为返乡农民工找出路。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经为滞留家乡的2600多名“无业”返乡农民工中的1900余人找到了“安身处”。2月16日,资源县为返乡农民工举办第三场现场招聘会。当天,30多家企业为资源县务工人员提供了3000个就业岗位。图为招聘企业工作台前挤满了前来找工作的返乡农民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统一战线》2009,(4):27-27
主妥善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河南省西峡县统战部、县工商联近期组织开展了“民企与农民工同心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