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论述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时,重温列宁在本世纪20年代初写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的一段话,对我们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迪.他指出:"自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世界历史三大时代中的每一时代,都使它获得了新的证明和新的胜利."他预言:"即将来临的历史时代,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就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砸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政权建设怎样进行?这是列宁十分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经过几年的革命实践之后,列宁提出了改革党政机构的一系列学说。列宁的这些光辉思想,集中反映在《列宁全集》26卷以后各卷和《列宁文稿》某些篇章之中。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和运用列宁的这些重要理论,对于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国家机构改革和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义意和深远的历史义意。  相似文献   

3.
一九一三年三月一日,革命导师列宁在《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即《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在这篇不长的论文中,列宁扼要地概述了马克思主义自一八四八年诞生到一九一三年这六十五年间所走过的坎坷历程,用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事实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的学说是科学的真理,是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旧社会、创造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今天,当  相似文献   

4.
一、对阶级斗争学说的再研究列宁指出,在政治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阶级斗争学说。这说明阶级斗争学说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几年,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渐渐被一些人淡忘了,有人甚至认为阶级斗争学说已经完全过时了。他们提出,是否应提“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也需要研究,公然否定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存在。例如,《求是》杂志1988年第4期刊载的一篇《访黎澍》的文章,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黎澍说:“历史上的阶级斗争不是马克思发现的,而是由近代资产阶级史学家,如米涅、基佐、梯也尔等人首先提出的……。因此,是否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还可研究。恩格斯屡次谈到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包括研究国体和政体,特别是研究无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和政体的学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这些著作中,对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巴黎公社政权形式或者说政体作了深刻的研究和总结,至今仍是我们研究无产阶级政权形式建设的理论宝库,为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指明了方向。今天,在我国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心任务,因而对国家学说的研究应该着重放在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时候,重读列宁《国家与革命》,认真学习列宁对巴黎公社政权形式的经验总结,就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9)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对当时存在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谬论的批判,有力捍卫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其中关于民主的历史范畴、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的形态分野,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理论创新。充分理解《国家与革命》的有关思想,对于新时代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1884年,恩格斯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引用该书出自人民出版社1972年单行本。只注页码)一书,“这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列宁选集》第4卷第43页)它历史地考察了国家发生、发展和不可避免地要消亡的历史,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被列宁誉为“研究国家问题”的必读的教科书而广为推荐。(同上)在《起源》发表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温这部经典著作是十分必要的。《起源》最后以摩尔根《古代社会》对阶级社会的评断作为结束语:“……自从文明时  相似文献   

8.
俞良早同志的新著《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2001年5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前段作者将该著送我,近日抽空阅读,写下这篇稿子,以表示对中青年同志理论研究工作的支持。该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新的视角即东方的视角研究列宁学说。列宁学说产生的土壤,主要的是俄国的社会条件。俄国属于东方国家,它的社会条件同中国以及东方其他国家的社会条件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以认为,列宁学说扎根于东方社会条件的土壤里。从东方社会条件的实际出发,则可以更清楚地揭示列宁学说的科学性、正确性和现实价值。《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阐…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经济形态》,节选于列宁在1894年所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文.(全文见《列宁选集》第1卷,第4页.(以下引文出自本篇者,只注页码.)在此文中,列宁批判了俄国民粹派的唯心史观,对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哲学基础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 ,既具有普遍性 ,又为具体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就必须弄清楚这二者关系的哲学基础。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了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在阅读中我们得到如下的启示 :首先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指出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列宁全集》第38卷 ,1959年 9月第一版 ,第 2 4 0页 )列宁的这段话为我们从总的方面理解 ,把握…  相似文献   

11.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就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列宁全集》第27卷,第480页)列宁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历兔经验的基础上,在他逝世前写的最后几篇文章中,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前途的高度责任感列宁的最后几篇论文是在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写出的。十月革命以后,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英勇的苏联红军和广大群众,经过三年浴血奋战,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白卫反革命的武装叛乱,取得了军事上的伟大胜利。但是,经过四年帝国主义战争和三  相似文献   

12.
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经验教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历史与逻辑地结合,研究说明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就与失误和苏联社会主义演变的原因和教训,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及其剧变的全面阐明。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列宁国家学说的研究,长期以来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列宁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辩证分析.不少人认定,列宁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是一味否定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列宁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采取的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态度。既批判其资产阶级狭隘性,又给其一定的历史地位;既揭露它们伪科学的方面,又肯定它们某些正确观点。本文只论述列宁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直接的分析批判,他在批判修正主义时间接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不加论列。  相似文献   

14.
由李延明同志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第一部分 ,已经形成专著《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 ,于 2 0 0 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以国家问题为核心 ,以国家与革命为主干 ,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的原理。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具有基础性和创始性的地位 ,列宁及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学说都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在“马克思主义中没有政治学”的观点的影响下 ,我国不曾把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去建设 ,因而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学说缺乏系统…  相似文献   

15.
户晓坤 《理论探讨》2023,(1):132-139
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是由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时代任务规定的,以唯物史观为科学指南,把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在矛盾、寻求能动的革命主体,构成了列宁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动力。通过透视《资本论》逻辑结构与改造“概念辩证法以及它的唯物主义根源”,列宁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以科学的历史观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总体性矛盾及其向对立面的转化,为十月革命的胜利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与思想动员。无产阶级革命与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改变20世纪历史大变局的决定性力量,正是在不断打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统一性的历史趋势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是对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一位伟人。他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同时适应20世纪新的历史条件,在领导俄国社会变革的实践中,在反对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他领导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道路”就是列宁主义的实践和体现。他集理论家和…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列宁诞辰130周年。在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列宁在他的祖国和全世界经历了被排斥、遭流放,备受推崇,重又被否定,起起伏伏。但千秋功罪,历史自有评说。在13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无论诅咒列宁的人,还是景仰他的人,无不认为他是对20世纪发生了重大影响的世纪性人物。即使在西方国家的主要报刊(如美国《时代》周刊1999年12月31日出版的《本世纪的风云人物》专刊)上,列宁的名字也与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罗斯福、凯恩斯等人的名字并列,被称作是20世纪对人类最有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俄罗斯共产党人在亲历了…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重读列宁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而回顾以往,脑海中便会呈现出一幅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宏伟图象:这是汹涌壮阔的大海,自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以后,这大海就不息地向前奔腾着、呼啸着,把人类历史带入了崭新的新纪元。自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胜利并不是完全按照人们的善良愿望实现的。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起有伏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有令人振奋的高潮,也有使人沉思的低潮。从1957年开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种种曲折,充满了动荡和分化,以至遭到了严重  相似文献   

19.
《理论信息报》6月1日发表田永祥同志写的《列宁是否提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文中有几处值得进一步探讨。他根据《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改正了的译文,指出原译文“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见《列宁选集》第4卷第142页),已订正改译为“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第37页)。他认为:这两个概念显然不同,所以列宁实际上并未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事实上列宁1919年12月20日在俄共(布)莫斯科市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是这样说的:“我们在剥夺了地主和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的可能。”原译文不准确关键在于把“最初级形  相似文献   

20.
高放同志主编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院校部分教研人员参加撰写的《社会主义大辞典》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里选登若干条目,供教学参考。列宁主义弗·伊·列宁思想的科学体系。列宁从1888年参加喀山马克思主义小组活动起,到1924年逝世前,35年之中一直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实际相结合,同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帝国主义时代的新现象和国际工运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传统观点认为列宁主义诞生于1903年,实际上列宁于1894年春夏写成并随即出版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中,批判了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