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主要依靠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就其社会成分而言均属于知识分子,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而这50多名党员也都是知识分子。过去有学者提出50多名党员中有工人,但是没有谁能找出谁是工人。中共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是大学教授,而13名中共一大代表都是教师或学生。在看重职称、学历的今天,人们更愿意关注陈独秀、李大钊和13名中共一大代表的学历与职称问题。  相似文献   

2.
邓恩铭从小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具有救国救民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突出使其成为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思想敏锐、追求进步,是山东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共产党组织的发起者和工人运动的领导者,这是邓恩铭成为中共一大代表的主要因素。客观上,由于中共早期党员对中共一大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使得年轻的邓恩铭得以当选为中共一大代表。  相似文献   

3.
中共一大共有15位参加者,国内出席者13人,还有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他们是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相似文献   

4.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在他59年的革命生涯中,创下了中共党史上的几个之最: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年长的参会者,是红色政权首任“大法官”,同时也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5.
程虹 《世纪桥》2011,(2):19-27
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会议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以外,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但是,由此所点燃的革命的火把,给黑夜沉沉的中国大地带来了一道光亮,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也由此谱写出了灿:烂的篇章。出席中共一大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有13人,另有共产国际及远东书记处派来的两名外籍人员。中共一大代表的曲折经历,尽现了复杂离奇的社会变迁,折射出剧烈动荡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6.
李汉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俊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之一,中共一大就是由他积极召集,并在他哥哥李书城家里召开的,如今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当时被称为“李公馆”。一大召开后不久,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局工作。可李汉俊与陈独秀、张国焘政见不知,还同张国焘产生了矛盾,书生味十足的李汉俊一气之下离开了上海,去了武汉,  相似文献   

7.
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研究的几个谜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体君  窦春芳 《世纪桥》2009,(16):49-52
邓恩铭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唯一的一位在校就读的中学生,虽然就义时只有3l岁,但短暂的人生却充满了几分传奇。 一、关于邓恩铭的身世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14,(7):F0002-F0002
图片说明:油画《启航》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等13位一大代表正在登船。在画面中,毛泽东处于构图的中心,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正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压顶的乌云意味着山雨欲来,也暗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而远处东方的曙光,又与游船上的中共一大代表们融为一体,暗喻了革命曙光的显现。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1):38-41
在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光辉的、伟大的:像毛泽东、董必武,后来成为中共领袖、历史伟人;何叔衡血洒疆场,壮烈牺牲;邓恩铭、陈潭秋惨遭杀害,英勇就义;王尽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相似文献   

10.
孟红 《党史纵横》2011,(7):32-35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毛泽东曾用这八个字来形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非凡意义。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史称中共一大)。出席会议的中共代表共13人(还有两名共产国际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21,(8)
正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百年。回首百年,我们自然特别注意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为它定下了党的纲领,选举了组织机构负责人。中共一大几乎集中了全党的精英,尽管相约建党的"南陈北李"没有与会,但来自6个不同党的早期组织的13个代表的建党思想、理论水平、组织能力和个人才华,完全可以代表当时的中共组织,这是确切无疑的。参加中共一大的湘籍代表多达4人(仅次于鄂籍代表5人),分别是毛泽东、何叔衡、李达和周佛海。  相似文献   

12.
时政宽带     
年代党员成分情况1921年全党57名(一说70多名)党员,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皆是知识分子1923年全党427名党员,工人党员164名,占38%。五大前后总数57967,工人占50.8%,农民占18.7%,知识分子占19.1%,中小商人占0.5%,其它成分占7.8%。六大前后总数40000,工人占10%,农民占76%,其它占14%。七大至1949年底总数448.8万,工人占2.5%,农民占59.6%,军人占24%,其它占13.9%。1956年总数1250.4万,工人占8.…  相似文献   

13.
《党史天地》2007,(10):F0002-F0002,F0003-F0004
一大 1921年7月23日晚8时,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8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3人:李汉俊、李达、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时,为一大服务的年仅23岁的王会悟,虽然不是中共一大代表,但中共一大几个重要关头她都在场。安排中共一大代表住宿王会悟,1898年7月8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1918年,王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2,(26):53
邓恩铭,1901年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水浦村,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峰 《世纪桥》2011,(2):28-31
1921年7月的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齐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了召开这次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作了很多工作。在马林之前,来自莫斯科的吴廷康(维金斯基的化名),已秘密在上海活动,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共一大的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后来也担任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吴廷康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巨大贡献的两位国外友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一大召开前到底有多少中共党员?对这一问题,党史学界最有权威性的说法是有53人,其依据是:1921年11月,在中共一大闭幕4个月后,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汉俊起草了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一大代表是多少人,是12人还是13人?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已经很多了。持不同看法的研究者,已列举种种材料,相当充分地阐明各自作出判断的理由,似乎已没有多少新话可以再说。但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这个极其重要的日子里,对中共一大到底有多少代表这个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肯定无法回避。近来闲谈中,在一些同志的鼓励下,笔者想把自己的想法不厌重复地一吐为快,是否恰当,请读者评判。  相似文献   

19.
衙前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由早期党团员组织领导的农民运动,主要领导者沈定一是当时探索乡村革命的主要先进知识分子之一。衙前农民运动的组织领导者在理论上对此前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进行了继承发展,更可贵的是开始了新式乡村革命的实践。目前没有资料显示中共一大对其发生影响,它有别于中共一大的工作重点,在乡村革命的组织、动员模式,乡村革命的经济政治目标和斗争方式上都作了开拓性的探索。不足是忽视乡村党组织建设、武装斗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低,理论和实践脱节等。  相似文献   

20.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水族。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产党组织,赴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邓恩铭由此成为中共一大代表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也是最年轻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