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开始,台湾即被正式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成为其手中的一颗棋子。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对台政策虽有所调整,但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个战略据点,台湾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其棋子价值一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中美关系的波动而变化。美国的台海政策服从于其总体战略目标和对华政策,尽管不同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但目标始终指向争取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国大选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双方旗鼓相当,不分上下,鹿死谁手不久便可见分晓.新政府上台后,将依惯例重新审议和调整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因此,有必要及早对两党的全球战略进行深入研究,以准确把握美今后的全球战略走向.笔者认为,无论布什抑或克里赢得今年大选,新政府都会从美国家利益和面临的主要威胁出发,继续奉行如下"反恐谋霸"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3.
中东是布什总统第二个任期内的全球战略重点,是美国反恐、防扩散和推进"民主"的主战场.为实施这一战略目标,美国不惜工本,加大力度,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事态的发展并不如其所愿,而是遭遇到重重困难,其中东政策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4.
进攻性技术民族主义与美国对华科技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一直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从经济民族主义、政治现实主义等理论中汲取思想元素并对一国对外经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潮,技术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日益凸显。不同国家的技术民族主义存在实质性差别。根据其目标、动机、政策表现与影响,技术民族主义可分为防御性技术民族主义和进攻性技术民族主义。后者对国际经济与政治关系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特朗普政府的执政及其发起的对华科技战,标志着进攻性民族主义政策倾向急剧上升,这反映了美国维护全球经济与技术主导地位的霸权思维。进攻性民族主义在美国国内亦具有深厚的政治与社会基础。在政策实施中,美方在强调中美制度与意识形态对立、价值观差异与国家利益矛盾的基础上,将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及相关高科技企业视为安全威胁,通过"安全化"的政策过程与扩大对华科技战国际联盟体系,不断推进对华科技战。美国的这一政策倾向正在并将继续侵蚀中美关系的基础,削弱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能,并与其他影响因素相互叠加,对全球战略稳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政策思想和行为的"大战略"或者"国家战略"反映现代世界的总体战和"总体冷战"的特性和要求,具有内在的扩张性、综合性和政治性。大战略的关键意义既在于协调和统御军事和非军事因素,也在于平衡和整合政策和制度的对内和对外的方面。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理念不仅是对外政策和战略的统御性理念,也连带着国内政府组织改造、国家扩张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重建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突显以往受到忽略的美国冷战大战略与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也提示美国冷战战略和政策的历史根源、国家风格和复杂多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地缘政治想象是特定民族和国家对不同地理区域政治—战略重要性的总体判断,在特定国家对外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制定、实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想象在多位地缘政治学家的阐发下逐渐成形,并迅速构成美国亚太政策的主要精神线索。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想象虽经历不同阶段,但呈现出连贯一致的逻辑,即"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在西太平洋天然拥有"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西太平洋的边缘海尤其是离岸岛屿(岛链)具有异乎寻常的战略价值,对美国控制西太平洋至关重要;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安全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是其全球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允许亚洲大陆强国挑战其控制权,但对亚洲大陆的介入尤其是军事介入因形势不同而需慎重考虑。目前,随着"印太"战略的推出,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想象正处于一个延续与变形交融的关键阶段,这对美国区域政策乃至全球战略缔造的影响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7.
敌友之辨中美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这种在世界政治中超大性的国家地位和超重型的国家关系,决定了这两个社会制度迥异而又不接壤的大国,不可避免地互视对方为重要的评估对象。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对外政策目标轻重缓急新的排序,特别是基于美国自信“有能力影响那些能影响我国安康的国家的政策和行为”,一场有关中美关系的大辩论在美国国内全面展开,并导致随之而来的对中美双边关系的重新定位。在这场大辩论中,美国著名思想库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大部分时期视对外援助为国家利益之有效和必要工具,国会参众两院和共和、民主两党也对此形成基本共识。特朗普政府出于"美国优先"理念和对军事实力的信奉,试图在减少赤字的同时增加国防投入,多次提出削减援外等领域预算的方案,但在美国各界的多数反对和批评下,没有获得国会的支持。美国社会对于对外援助政策功能的普遍认同,对理解对外援助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维护必要的政治联盟、促进投资和贸易等经济利益,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与外交和其他途径相配合增加广泛的国家利益,都使适度规模的对外援助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苗吉 《当代世界》2014,(12):25-28
<正>2014年9月,印度新总理莫迪访问日本,双方签署《日印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东京宣言》,宣布将两国关系由"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宣言》指出,"彼此交融的利益、密切的海洋事务联动和不断增大的国际责任将作为亚洲最大、最古老民主国家的日印紧密相连","两国对和平、稳定、国际法及开放的全球贸易制度负有重大责任"。[1]日印关系再度升温。实际上,进入21世纪以来,日印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寻找能在全球战略环境中与美国抗衡的力量,并且自认为已经在布鲁塞尔找到了。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上显示出优势地位以来,致力于建设“多极”世界一直是贯穿中国对外政策的主线。中国打算走多远?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力量对比将发生剧变? 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声称,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主义”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入主白宫已近中期,面对金融危机和外交困局的双重打击,打着"变革"的旗号,在内外政策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力图对内重振美国国威,对外重塑美国形象,更新同盟关系,打造"多伙伴关系",维系美国领导下的世界秩序。以新近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为标志,一个新的"奥巴马主义"已露端倪,这必然会对美国全球战略以及中美关系带来重大影响。为全面分析和评估"奥巴马主义"与美国全球战略,本刊特约请参加2010年6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美国全球战略与中美关系"研讨会的京沪两地部分知名学者、专家撰写了评论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2.
赵龙跃  管传靖 《国际展望》2013,(1):52-67,116,149
近几年来,美国受经济和社会问题、对外战争、新兴大国崛起等问题的困扰,国际声誉连续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种种质疑。面临内外困境,美国政界学界对于美国未来的全球战略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此次大讨论中美国自由派学者活跃,他们在批判新保守主义的基础上,以"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与"霸权合法性"为核心,形成了系统的全球战略观,认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由美国建立并主导,该秩序与美国霸权合法性相互影响,是维持美国霸权的重要基础。对美国全球战略思想这一线索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特点和实质,对我们认识和应对美国全球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结束后,美对外战略及其政策策略向何处去,布什余任内如何作为,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迹象显示,受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美对外战略前沿仍会继续聚焦于大中东地区(沿北非、中东、中亚延伸至南亚、西南亚的"动荡弧地带"),美中东政策将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大中东地区仍是美优先推进反恐、防扩散战略的主要场所及推进"民主、自由"改造的重要试验场.大中东地区形势走向对国际局势和地区格局将持续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像其他外交政策一样,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建立在国家利益基础之上。那么,什么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资本主义多元民主政治,美国社会各阶层、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利益集团的政治博弈又是如何在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中表现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5.
高飞  于游 《当代世界》2021,(4):11-17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加剧全球治理赤字,加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进程.在大变局下,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周边局势动荡,国家和社会治理面临考验.近年来,俄罗斯以大国复兴为目标,在加强国内政权建设的同时,不断调整对外战略,推进全球战略布局,着重发展对华互利合作.作为彼此最大、最重要和最可倚重的战略伙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文交流成效日益显现,共同塑造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继续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中俄两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6.
胡志勇 《国际展望》2012,(4):69-82,139,140
本文全面分析了奥巴马政府上台执政以来所推行的亚太政策,并重点考察了美国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新的军事战略部署,指出"重返亚太"只不过是奥巴马政府强化对该地区事务领导力与影响力的借口,亚太地区一直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全球战略关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该地区。奥巴马新军事战略实际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延续,但对中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计划最新进展在“9.11”事件发生前,非洲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一直处于次要地位。“9.11”事件后,布什政府以国家安全战略为中心加紧调整对非洲的政策,重新确认非洲的战略价值,并将非洲大陆作为美全球战略的一个支撑点。美国媒体最近披露五角大楼计划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世界政治发展进程,民主化作为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已成为当与今许多国家的政治现实。然而,民主化在中东地区仍处于滞后状态。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推行"大中东民主战略",加快对中东地区的政治整合与"民主改造"步伐,从而在中东地区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两岸问题的态度与政策是大陆对台政策面临的重要国际制约性因素。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与台湾关系法》构成了美国对台政策的四大支柱,在此基础上,美国以"战略模糊"为指导思想,通过"一个中国政策"在两岸之间进行"对冲/两面下注",试图维持现状,稳定海峡局势。通过对"和平解决"的强调,美国将台海问题的战略关注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在两岸政策上,对于现状和稳定的追求仍是美国对台战略的核心目标,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符合美国的总体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度奉行“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政策。但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目标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排挤、削弱俄罗斯的力量,以阻止在欧亚大陆再出现一个大国。所谓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趋同并不意味着国家利益的完全一致。于是,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1993年2月制定出《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