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信用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好的信用关系意味着交易的各方当事人对自己的资源有比较可靠、明晰的权利边界,并且,交易当事人能尊重彼此之间的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信用缺失归根结底是与市场经济信用要求的制度缺乏有关,正是制度的缺乏给信用缺失留下了空间,因此,只有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现代社会信用的制度前提,才能从根本上消减市场经济的信用缺失。  相似文献   

2.
《政协天地》2011,(12):48-48
“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因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有信则立,市无信则废”。信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仅仅靠道德教化,还需要社会信用体系来维护。  相似文献   

3.
张洪松 《人民论坛》2021,(5):106-109
加快社会信用立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大数据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平衡公权和私益的迫切需要。立法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信息的法律规制问题,包括明确社会信用信息的范围、规范社会信用信息的归集、强化社会信用信息的应用和维护信息主体的信用权益。提升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立法的质量,要正确处理好统一立法和分散立法的关系、数据利用和数据保护的关系、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政府信用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和平 《新东方》2002,11(5):5-7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系统的核心与支柱,是政府职能顺利实现的保障,它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政府信用也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具体体现,政府信用建设是我国加入WTO后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面临政府信用缺失现象严重的现状,必须加强政府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桂梅 《前沿》2010,(18):114-117
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中,公民个人信用信息应用和信用权益保护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博弈的关系。应当通过立法来实现社会征信系统的建设与保护公民信用权益之间关系的平衡。在这方面,世界一些征信体系建设发达的国家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本文从分析我国信用法律体系存在的缺失状况出发,提出应当积极加强我国公民信用法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刘凤翔 《前沿》2003,(12):141-143
当前 ,我国社会存在着信用危机 ,必须重建诚信。信用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它体现的是最根本的法律关系 ,体现的是市场经济必备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意识 ,反映的是整个社会赖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诚信是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石。主要观点 :一、诚信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二、诚信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 ;三、诚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的要求加快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在进一步思考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层问题时,应当注意到,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在国家层面上变成一种政治行为,进入政府与社会、公民相结合的实际操作阶段。为实现我国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度,并真实地把信用体系建设的主旨放在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中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理清劳动关系、行政关系,明确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个人行为的责任和义务,把民生大计与社会信用关系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战略整体。同时要懂得,信用文化是连接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桥梁;发现和弘扬诚信文化,是向信用社会、信用国家建设迈进的思想武装。  相似文献   

8.
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经济活动主体不讲信用,市场经济则无法维持;社会没有健全的信用体系,市场经济则无法发展。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经济活动主体信用观念弱化和社会信用体系残缺的严重问题。由于该问题的成因多而杂,又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所以有必要透过现象,针对成因揭示其根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资本的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华 《思想战线》2004,30(4):5-10
社会资本是联结经济与社会的中介物。在微观上 ,它是个体间传递信息 ,建立信任 ,交易合作的一种非正式制度 ;在宏观上 ,它是信用社会的基础。中国社会资本的重构在本质上是社会信用的重构。重构中国的社会资本 ,并由此推动信用社会的建立 ,实现“强社会”与“强经济”的协调和共同发展是当前中国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公司信用是公司履行义务的能力和行为的社会评价,其信用结构包括静态信用结构和动态信结构。静态信用结构包括:履行义务的能力、履行义务的意思、履行义务的行为、社会评价;动态信用结构包括:公司信用的开始、公司信用的变动、公司信用的结束。公司信用基础是公司资产,资产的范围包括:公司自有资产及他人为公司履行债务提供担保的资产。公司资产信用的理论基础就是公司独立人格理论及债的担保理论。  相似文献   

11.
信用是现代民主、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国现在面临的社会信用危机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人与人之间 ,企业与企业之间 ,甚至老百姓对政府 ,都充满了不信任感。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信用危机问题 ,除了重视以崇尚“信用至上”为核心的理念上的道德教育之外 ,更为重要的还是应当建构维护信用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用失范与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 ,政府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政府信用失范包括信用缺失、信用贫困、信用滥用、信用危机等 ,并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政府信用建设的方向是建构道德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绩效型政府、制度型政府。政府信用是政治文明的要求与反应 ,是政府文明的主要维度。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府信用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志军 《理论月刊》2006,(1):130-132
在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信用资本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制约了政府行政效率。社会资本是以信任为核心,以公民参与的网络和互利互惠的规范为来源的一种资源集合体。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我国政府信用缺失在于政府与公民间信任资本、规范资本的缺失以及政府与公民个人、社会群体或组织的网络关系的不和谐造成的。因此,要重建政府信用必须引入“善治”理念,提升“网络”社会资本;要实现公共管理过程的法制化和程序化;要实施对政治代理人进行行政伦理教育,使政治权力代理人的行为具有规范性;要提高政治透明度,建立透明政府。  相似文献   

14.
试论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迫切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国 《新东方》2002,(5):15-18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契约关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银行经营的根本,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当前,我国信用制度、信用环境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信用恶化已严重阻滞了经济金融的良性发展,直接造成银行业务经营的萎缩、高险与低效。银行信用是社会信用的主导与核心,要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必须系统研究银行信用存在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构建信用体系优化信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会志 《前沿》2003,(11):61-62
信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是保持社会经济秩序,合理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诚信,为此需要构建起社会主义的信用体系,不断优化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6.
肖顺发 《湖湘论坛》2003,16(4):54-55
一、信用与融资缺口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信用通常是指某人或某单位恪守诺言 ,或其恪守诺言的能力或其基于以往遵守诺言的程度而取得的相应的社会评价。而经济学上的信用 ,则有严格界定的含义 ,是指一种商品交易形式。含义为 :首先一方以对方偿还为条件 ,向对方移转商品或货币的所有权 ,或者所有权的某一项或几项权能 ,包括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等权 ;其次 ,在一方的先行移转与另一方相对偿还之间 ,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再次 ,一方之所以先行实施移转行为 ,在于信任对方有依约偿还的诚意和能力。在市场经济社会 ,信用交易广泛存在 ,除了典型的…  相似文献   

17.
李亦博 《山西政报》2011,(Z2):47-48
信用特别是个人信用作为评判一个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标准或准则,它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社会道义的概念,而且更是社会经济行为的普适定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其实质而言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如果没有以个人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全社会信用体系,那么经济发展就会受损、社会进步就会受阻,由不守信而造成的种种纠纷矛盾将是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最大羁绊。所以从形式上看,信用是一  相似文献   

18.
刘毓 《前沿》2009,(13):150-153
我国政府信用建设的现状一方面,当前我国的政府信用从总体上看是比较好的;另一方面,政府信用在某些地方和某些方面还呈现出下降趋势。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使得政府信用缺失所影响到的范围更广也更具有杀伤力,它对现实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中国政府信用构建的对策包括做好政府职能定位、营造政府信用文化、实行信用问责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治民主建设、打造透明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19.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鉴于我国目前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信用秩序混乱,失信行为屡见不鲜的现状,本文拟以一人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与现行公司法律制度分离与融合的原因为视角,比较分析两种企业法律制度在我国信用法律制度中暗合的根源,为两种企业法律制度找到他们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商事信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合法性角度看政府信用建设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用建设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建设社会信用的前提是政府守信。本文从政治合法性这一视角分析政府信用建设的必要性,认为无论是从政治合法性的来源还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看,都有必要进行政府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