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报告》2006,(1):20-20
政策背景:自2005年7目21日起,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施改革.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多种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一石激起千尺浪.世界各国纷纷表示欢迎、国内民众也备加关注。为何要对汇率机制进行改革?改革之后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对国内百姓和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终于把“7”抛在了后面。2008年4月10日9点15分,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信息,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突破7:1,达到6.992:1,至此,人民币汇率正式进入“6时代”。对中国经济而言,“破7进6”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对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而言,影响又是如何?企业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人民币不断升值成定局汇改以来人民币一路高升,现在已累计升值超过3.78%。2006年12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8087元,突破7.81整数关口,再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无疑给中国的各行各业带了很大的影响,最为直接的要数外  相似文献   

4.
信息博览     
《政策》2005,(8)
政策信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05年7月21日19时, 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这项事关国家利益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际社会瞩目的人民币升值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中国政府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下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从2005年7月21日起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调整到1:8.11.升值2%:同时放弃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及台商在大陆的经济活动将产生一定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关  相似文献   

6.
读者的期盼     
看过贵刊2005年第九期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文章,本人也想发表一点看法。关于人民币升值决定的出台,可以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来形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它让人立即发生的联想是,2005年3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那掷地有声的话语:“坦率地说,有些人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但并没有完全弄懂人民币升值以后会出现的问题。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对于人民币升值和汇率体制的形成,我们不仅要考虑本国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这项工作我们正在进行,何时出台、采取什么方案,这可能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宏观视角“所产生的“正确的废话“,即便是正确的也仍然缺乏指导性,我们迫切需要“微观视角“的解读.   “人民币升值“的传闻,终于有了最后的答案.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即日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2008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保持了持续快速升值态势,截止到目前为止,人民币第一季度累计升值超过4%,而自从2005年汇  相似文献   

9.
未来10年,中国政府将会向民间开放更多的领域,将这些领域回归给社会。 未来10年,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将升高20%,即从目前的1:6.3升至1:5.0左右。 未来10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年均增长幅度将达到15%以上.2023年的文化产品出口将超过1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5,(5):48-49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此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帮助读者了解此次重大改革,本刊特编辑一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5,(5):51-51
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虽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对经济的影响很小.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它标志着我国在迈向真正有弹性和可浮动的汇率制度方面,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是上年底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后的第一年,这一年,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了基本稳定略有升值的坚挺趋势(见第6页图),由1996年底的8.2982元人民币合1美元升至1997年11月底的8.2796元人民币合1美元,上升了186点。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得益于1997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低通胀、适度增长的势头,1-10月份社会零售物价指数仅上涨1.1%,消费物价指数上涨3.2%,头三季度GDP增长9%;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强势,1~10月份出口增长23.2%,进口增长3.7%,外贸顺差35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6亿美元,同比增长8.3%。  相似文献   

13.
李德水 《今日浙江》2010,(21):27-28
今年9月以来,由于美元贬值引起了各国货币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我国外向型企业,包括长三角地区的外向型民营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充满忧虑,以至不敢接出口的长单大单。在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握好几点:  相似文献   

14.
谢鹏 《半月谈》2003,(12):81-83
美元持续贬值近来成为国际外汇市场的主旋律。近1年来。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的汇价分别下跌了22%和6%,其中欧元对美元的汇率5月23日首次突破欧元1999年1月1日首发时的汇价1:1.1747,5月26日更一度击破历史高点,创下1:1.1932的新高。另外,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等其他西方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也都达到了中期乃至长期高点。美元急剧动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成为各国经济界乃至政界人士所关注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5.
资本     
《小康》2013,(6):13
人民币对美元一月内七创新高5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1796,首次跌破6.18,5月之内,连续七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已超过0.42%。而今年以来人民币中间价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67%,超过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不过,市场对人民币未来是否还会强势升值,持观望态度。点评:看来海外留学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升值预期渐呈倦怠之时,人民币汇率改革“出其不意”地启动了。7月21日19时,人民币兑美元放弃了稳固达7年的8.27∶1的比价,以2%的增幅升至8.11∶1。央行正式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由于人民币汇率以往的波动幅度过小和浮动区间过窄,使1994年汇率改革要求的‘市场供求决定’和‘浮动’特点没能充分体现。”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当晚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称,“目前向有管…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截至4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比2007年底升值4.39%,比2005年7月21日汇改前累计升值15.62%。同时,人民币对日元累计升值7.31%,对港币累计升值15.78%,对英镑累计升值6.29%,对欧元累计贬值11.68%。人民币升值对我区外贸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健 《人民论坛》2012,(21):48-49
人民币能升又能降,既能够促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还能缓解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有诸多优越性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屡创新高,人民币汇率形成了持续地小幅单向升值的特征。但去年年底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开始涨涨跌跌,而不仅仅是单向升值。这表明双向浮动的弹性不断增强,将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特征。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突破三万亿美元,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为人民币升值带来条件;与此同时,中国是高储蓄国家,75万亿的人民币存量已经超过GDP的1.8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比重,这意味着人民币也具备贬值的条件。因此,中国已具备相应条件,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7,(5):52-54
新华社7月20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06%提高到3.33%: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57%提高到6.84%。同时,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实施银行加息。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7,(1):71-72
2007年1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7977元。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了7.81关口喧也是继突破8.1:8.1;7.9:1之后的第四个重要关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