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搜寻历史久远的记载。地处偏远的青海给古人留下的是如此荒凉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青海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那样的荒芜凄凉。“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唐代诗人柳中庸笔下的青海。是遥远年代对青海的真实描述。即使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外地人对青海城镇的概貌依然如此评价:“一条马路两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片树林几条沟,风吹土起尘满头。”如今,不论是本省人还是外地人。  相似文献   

3.
高远、博大、恢宏是青藏高原的代名词,而荒凉这个词在过去的岁月里。常常被人们用来修饰西宁。位于黄土高原最西端的古城西宁曾因缺绿少树、生态脆弱。让内地和沿海地区的人们时不时联想起一句古诗:“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古诗描绘了这块令人想而生畏、望而却步的地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有个西宁人出差到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上海,那里的人问他,“听说你们那个城市很荒蛮,不是黄土就是草滩,  相似文献   

4.
“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渍里本无春”.这是古人时过去青海的描述青海地处内陆.高寒缺氧的恶劣气候和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使青海长期以来处于固步自封、少人知晓的边缘化地位.这种长期的封闲和落后麻木了我们的神经.许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已习惯于封闭、习惯于落后、习惯于被忽视、青海的穷、青海的苦、青海的差距有多大.  相似文献   

5.
<正>唐代历史上真实的边塞,是开发程度远不如中原地区的苦寒之地。倘若它也有颜色,那应是以黄、白、灰色为主的冷色调。这里远离中土,“云中征戍三千里”,且自然环境恶劣,既见“严风吹霜海草凋”,也有“随风满地石乱走”。滚滚黄沙,皑皑白霜,蒙蒙灰色天空,茫茫不见绿洲。放眼望去,可谓“白日无精景,黄沙千里昏”。但在诗人笔下,边塞却拥有绮丽的风光与勃勃的生机。这里有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相似文献   

6.
1965年,奈曼旗委决定在离大沁他拉镇西南15公里处教来河旁,拦住孟可河修建舍力虎水库,刘元彬随水库的建设者来到了这里。当时的舍力虎环境十分恶劣,人们留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茫茫沙海望无边,登高远眺无人烟。晴天四处黄沙起,沙漠之中见绿难。”当时的水库也...  相似文献   

7.
说起青海,许多人都会想起《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这首歌之所以能广为流传。除了其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之外,其中“遥远”的表述或许也是一个缘由。在一般人们的想象里。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域辽阔、高寒缺氧的青海就是个遥远的地方。并且自然条件恶劣。一派黄沙漫天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孙增武 《党建》2023,(8):64-66
<正>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历史上是一处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还曾是皇家狩猎之所。然而,自清末起,由于人们肆意围猎、乱砍滥伐、开垦田地、放火烧荒,塞罕坝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逐渐变成风沙漫天、人迹罕至的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三代塞罕坝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出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9.
陈金陵 《党建》2009,(10):41-42
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的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曾经是成吉思汗儿子的领地。当年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而今已是黄沙满目,万物萧疏。这里有一片塔敏查干大沙漠,蒙语的意思是“死亡之海”。  相似文献   

10.
一位农民老党员的心愿李雪萍年“七·一”前夕,来自我省潞城市黄沙岭村的农民老党吊段来喜将2000元党费郑重地交给了党组织,他说:“这是我对党的生日的一份心意,请你们一定收下。”61岁的段来喜同志是我省有名的种粮大户。1985年以前,他承包村办煤矿,经营...  相似文献   

11.
郭庆晨 《奋斗》2005,(1):55-55
在诸多的会议当中.让我最有好感的要数现场会了。因为,每当提起现场会,就不禁让我想起焦裕禄在群众逃难的起始点兰考火车站召开的县委领导干部现场会.在黄沙遍地的旷野中召开的种植泡桐树的现场会。当然.也还会想起当年的“农业学大寨”的日子里.我所在的农场召开的一个个的农业生产现场会。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12.
信步走在往日“大风百头跑、小风黄沙飘、氧气吃不饱”的高原军营,如今却是白杨、垂柳婀娜多姿,“馒头榆”、马尾松郁郁葱葱,鲜花、绿草芳香扑鼻。这是海南军分区党委践行“三个代表”,人力加强后勤全面建没,营造拴心留人环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2日,是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发表50周年纪念日。今天重温这篇谈话,对于我们加深对党的新闻工作地位、作用的认识,对于搞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一、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1947年春,党在晋绥解放区深入了解土地改革进行情况和问题时,发现《晋绥日报》由于发表过一些不真实的新闻,造成农民对报纸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信任。1947年6月,《晋绥日报》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领导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先后发表了《不真实的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和《关于“客里空”之检…  相似文献   

14.
张娟 《当代党员》2012,(4):57-58
晚上7点,长寿区葛兰镇塘坝村天边,红霞漫天飞。一块空坝里,乡亲们早早地占了“座”。老头带着老太太,小伙牵着小媳妇,眼睛齐刷刷望向村口。不多时,一辆摩托车由远及近。车停稳,走下一个梳着“大背头”的老者。“王电影,今天放啥子电影?”乡亲们吆喝着问。  相似文献   

15.
正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青海如是!她是一幅《万里江山图》,沙漠、戈壁、高原、草原、湖泊、森林、盆地、天山……她是一部《文明史》,小柴旦遗址、马家窑文化、"东方庞贝古城"喇家遗址展示青海灿烂的古代文明……她是一部《诗经》,"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她是一部《山经》,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  相似文献   

16.
九曲黄河,挟万顷黄沙,奔流万里,日复一日地填海造陆,造就了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17.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引人注目“黄沙万里今何在,一片青纱映碧空。”伴随着自治区前进的脚步,五十年来,赤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令人骄傲的辉煌业绩。翻阅赤峰人民五十年来可歌可泣的奋斗史,那中间有党的宣传工作者写就的闪光的一页。当内蒙古自治区在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宣告成立的时候,战斗在赤峰大地上的党的各级宣传工作者就开始了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辛勤工作的历程。我们曾在茫茫草原上为剿匪反霸、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奔走呼号。我们曾在辽阔的赤峰大地上为党的八大路线、为农牧业…  相似文献   

18.
雨水钟声     
刘雪栋 《共产党人》2009,(17):54-55
我的家乡叫“一棵树”。村庄蛰伏在沟梁纵横,缺水少雨的山脊上。大概因为全村落只有一棵秃光了冠叶,裸露着枯枝的老榆树,所以才命名为“一棵树”吧。听老年人讲:以前的家乡是环抱在绿荫丛中的,只因大跃进大炼钢年代,响应党的号召,便全部砍伐填了炼钢炉。之所以这棵老榆树独自存活,是因为生产队里有一口破钟没处挂。  相似文献   

19.
在距北京市西三环边不远一处静谧的院落里,抗日名将、名震冀中的“吕司令”——吕正操今年已满101岁。在共和国57位开国上将中,他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百岁上将。宽敞明亮的书房里,只有书架上那支精致的步枪模型和一个“毛泽东号”的火车头模型以及墙上挂的张学良、董必武等人的手书,暗示着这位老人整整一个世纪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20.
初识鄢文松     
鄢文松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照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纯粹的“国有企业的厂长”,但他也直言不讳地坦言,“有人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左派’”。   其实,一见到鄢文松,原来那种“有争议”人物的感觉即刻烟消雾散了。坐在厂长办公室,见这位鄢厂长一脸的严肃、一身随便套在身上又有多处磨得微微发亮而未作干洗等整理的衣服,再加上一杆用来抽磨砂黄果树香烟的十分抢眼的水烟枪和地上一小摊从烟枪里迸出的水,那种与众不同便跃然而出。可仅从这点来认识这位鼎鼎有名的厂长也太为肤浅了。要知道,厂里职工居住的小区里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