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跨国多民族共享的区域文化,其研究是一个国际性、综合性的重要研究领域,中国学者应该与时俱进,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铜鼓学,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亦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和需要,有助于突破和超越该研究领域西方视角的局限性。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铜鼓学不仅必要和重要,而且可行,因为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的主体自古至今在中国,中国已掌握了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研究的主导权,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铜鼓学不是要自我封闭,建立一个自说自话的体系,孤芳自赏,而是要超越西方话语体系,摒弃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桎梏,因而,要坚持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2.
《桂海论丛》2021,37(3)
铜鼓研究是19世纪末由西方学者从东南亚开始的,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中外学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古代铜鼓上,对活态铜鼓文化关注甚少。20世纪80—90年代,活态铜鼓文化研究在中国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自21世纪以来,活态铜鼓文化研究走向繁荣,中国成为了活态铜鼓文化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魏培 《传承》2011,(8):70-71
广西是中国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域之一,且这些铜鼓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其中尤以蛙类纹饰最为引人注目。通过分析蛙类纹饰在铜鼓上出现的情况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广西各民族先民的艺术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4.
石磊 《传承》2011,(22):70-71
广西是中国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域之一,且这些铜鼓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其中尤以蛙类纹饰最为引人注目。通过分析蛙类纹饰在铜鼓上出现的情况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广西各民族先民的艺术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5.
叶之声 《创造》2021,29(10):82-84
铜鼓起源于云南.2000多年来,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使用铜鼓的习俗.我国共出土了2000多件铜鼓,它们被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和西盟型8个类型,其中除了北流型和灵山型,其他类型的铜鼓在云南都有发现.  相似文献   

6.
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民间铜鼓文化,是一种跨民族综合性文化现象,它具有娱神、娱人以及权力和财富象征等文化功能,对加深了解生活在我国红水河畔的壮、汉、瑶、苗等民族的历史交融和文化互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化部确定的首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工程10个试点项目中,广西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就是其中的一项。  相似文献   

7.
<正>行走西南大地,总能不期而遇一种古远宏壮的金鸣之声,振振于山川湖泊、城市乡村,仿佛穿越时光而来。这是铜鼓金声。历经2000多年,铜鼓俨然成为西南各民族的一个文化象征。尤其在广西河池西部、南部的红水河流域的壮、瑶、苗族村寨,铜鼓更是伴随着多彩的民俗活动成为广西独特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8.
广西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始发于广西合浦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把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联系在一起,从此广西与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9.
壮乡铜鼓     
铜鼓,壮语称为“音东”。壮族的铜鼓,既是乐器,也是礼器,又是法器。古代战争敲铜鼓宣战、助战;祭祀时敲铜鼓,以示祀礼;节典要敲铜鼓,丧葬要敲铜鼓,开春播种时,亦要敲铜鼓。壮族把铜鼓当重器、宝器、神器崇拜,世代传承。可以说,壮族铜鼓,是壮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和结晶。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全世界的铜鼓仅存2400面,我国保存有1460面,其中,大多数铜鼓分布在我国南方。壮乡广西全境几乎处处分布着铜鼓,其民间实物藏量仍有1400面左右,几乎与全国馆藏量相等。广西河池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传世铜鼓保存得最多的地区,且不少地方仍在使用这个“活化石…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5)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地区特有的青铜器,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都是较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并流传至今,二者是铜鼓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通过对壮泰古今铜鼓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壮泰民族的历史关系和文化变迁,并揭示壮泰民族多元文化中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铜鼓     
《今日广西》2010,(5):52-53
广西是古代生产和使用铜鼓的重要地区之一,壮族先民“濮人”是铜鼓最先的铸造者和使用者。“濮在周等爵称子,与楚同一等级,地位不低。”在花山壁画中,图中人物举手向上敲打铜鼓的图案出现多处,说明铜鼓早已在壮族先民的心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铜鼓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铜鼓的品种有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它们都是铜鼓工艺的精品。  相似文献   

12.
<正>白倮人在文山州南部有3个村子,1000多人,是彝族众多支系中人口比较少的一支。其中有两个村子在麻栗坡县的董干镇新寨村委会,它们是两个相邻的村子,一个叫城寨,一个叫新寨。白倮人尽管人口较少,但文化却非常有特点。比如,历史上中国西南与东南亚曾广泛流传的被多个民族(国家)共享的铜鼓文化,在这里不仅有实物的传承,而且还有相应的习俗和歌舞。也就是说,在历史上很多地方已经不见踪迹的铜鼓,在白倮人的村寨,至今仍有活态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把广西建成与东南亚一体化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东盟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既是把广西建成旅游大区,发展广西与周边国家民族文化旅游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广西对外开放水平尤其是对东盟国家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彭清华 《当代广西》2013,(12):13-13
6月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说,广西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的省份,近年来抓住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机遇,积极致力于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民间友好交往,搭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等一系列交流交往合作平台,深化了经贸、旅游、教育、人才培训、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5.
1902年,奥地利学者F.黑格尔首次将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古代铜鼓分成4个类型.1993年,日本东京大学今村启尔教授将黑格尔第Ⅰ类型铜鼓分成石寨山系和东山系两个亚型.现在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依据器形和花纹的区别,将黑格尔Ⅰ型铜鼓分为石寨山式、文山式、东山式3个亚型,并讨论3个亚型的源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对黑格尔Ⅰ型铜鼓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鸟居龙藏是日本著名的民族学先觉者,1902年10月至11月曾到贵州调查。本文是他对在贵阳附近收集的布依族铜鼓的研究报告,采取与西方学者对华南地区和东南亚铜鼓的研究成果而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自己收集到的布依族铜鼓属于晚期类型。译者指出: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鸟居借比的铜鼓原形资料,经当今学者研究均属次生形。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广西的符号?壮锦、铜鼓、绣球、独弦琴、打油茶、打糍粑、山歌……今夏,上海世博园里火辣辣的广西活动周,通过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踩街巡游等活动,向世界展示八桂大地多彩的地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璀璨的人文风貌。  相似文献   

18.
铜鼓趣谈     
铜鼓在我国流传已两三千年,地区分布数万平方公里,使用的民族众多,其用途也随时代、地域和风俗不同而有所变化.铜鼓是作为乐器问世的.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它已成了很普通的传统乐器.贵州布依族"岁时击铜鼓为欢";苗族"好吹芦笙、打铜鼓为欢";广西都安瑶族过达努节(农历五月二十九)时,男女青年大跳铜鼓舞;广西西部山区壮族至今每年农闲之时,相邻各村的农民仍好聚集在村郊敲打铜鼓,青年人常于此间轻歌曼舞,谈情说爱.铜鼓还有其他特殊的用途,如一些民族在祈求吉利或迎神赛会的盛典活动中常用铜鼓.铜鼓由于音高声大,古时也用作传信工具.在打仗时,用敲击铜鼓召集邻众参战,或以此激发斗志.部落战争时,双方都很注意夺取对方  相似文献   

19.
茂鑫 《当代广西》2010,(17):14-17
什么是广西的符号? 壮锦、铜鼓、绣球、独弦琴、打油茶、打糍粑、山歌…… 今夏,上海世博园里火辣辣的广西活动周,通过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踩街巡游等活动,向世界展示八桂大地多彩的地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璀璨的人文风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选择在广西南宁举办,地点选对了。"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农立夫说,广西跟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距离很近,广西与东南亚民间外交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