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史纵览》2013,(11):55-55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字翔宇。1910年春,随伯父离开淮安,先后在奉天省银州(今辽宁铁岭市)银岗书院和奉天(今沈阳市)东关模范学校读书。1913年6月至1917年6月,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1917年9月,赴日本留学。由于叔父逝世,经济上困难.国内反段祺瑞卖国运动兴起等原因,周恩来在日本没有考上大学,后又回到天津,报考了南开学校大学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就传有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美谈。周恩来作为一代伟人,对他所有的亲属要求都很严,但也绝非是“六亲不认”。建国初,周恩来就曾亲聘自己的六伯父周嵩尧先生为中央文史馆的首批馆员。周嵩尧谱名贻良,后更名嵩尧,字峋之,号薰士,晚年改号芝叟。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八日(公元1873年7月17日)生于淮安,是开国总理周恩来二伯祖周骏昂的第三子,在周家大排行六,所以周恩来一直亲切地喊他六伯父。据已故淮安(今楚州———下同)名士丁志安先生1982年夏天在镇江绍宗藏书楼对笔者说,在周家迁淮安的诸多兄弟子侄中,“以峋老…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诞生在江苏淮安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童年相当艰苦。他小时候过继给小叔父,但叔父却因病早逝。由于家道衰落,生母和养母又忧愤交加而在一年内相继去世。只留下他和父亲周劭纲先生及两个弟弟。12岁那年,周恩来随伯父周贻赓去东北沈阳学校读书。以后,在繁忙的学习和革命斗争中,周恩来从没有因为对事业的追求而放弃尽晚辈之职。1918年1月8日,周恩来的堂弟去信将叔父周贻奎病逝的消息告诉了在日本东京求学的周恩来,周恩来在回信中写道:“只恨我身在海外,不能够立时回去帮着四伯、干爹(指他的伯父、父亲)做一点事儿。”表达了他对伯父和父亲的思念之情。为了减轻父亲的失弟之痛,同年7月28日,周恩来  相似文献   

4.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在求学、从事革命事业的几十年间,周恩来有过很多机会回家乡,但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周恩来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淮安。”  相似文献   

5.
翻开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周恩来年谱(18981949》,在“诞生”一节里写道:“祖籍浙江绍兴。祖父周殿魁曾任山阳县知事”。在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开头也写道:“到周恩来祖父周殿魁一辈时,他这一支家族就离开绍兴,迁到了淮安。”1946年9月,周恩来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与革命的历史时也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lop年8月2日,周恩来在京对部分亲属谈话时说:“我们这同一个祖父名过花,号云门,字殿魁,这名字有封建思想,想中科举。”笔者手头还有一份《周氏家谱纪略)复印件,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的后代…  相似文献   

6.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在求学、从事革命事业的几十年间,周恩来有过很多机会回家乡,但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周恩来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淮安。”王伏林所说的这件事发生在1959年的元月,当时驾驶员降低了飞行高度,在淮安上空盘旋了三圈。周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当时也在机上,他将总理扶回座位,总理一言未发,  相似文献   

7.
周嵩尧谱名贻良,后更名嵩尧,字峋芝,号薰士,晚年改号芝叟.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八曰(公元1873年7月17日)生于淮安城里的驸马巷,是周恩来二伯祖父周骏昂的第三子,在周家同辈人中排行第六,所以周恩来一直亲切地喊他六伯父.1897年(清光绪23年),周嵩尧25岁时考中了光绪丁酉科的第35名举人.  相似文献   

8.
《广东党史》2010,(11):49-49
<正>周秉德在《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曾谈到,她的爸爸周恩寿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在有生之年没能回淮安老家看看,而其原因是"伯伯在时,伯伯不准"。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童年丧母,10岁时在淮安亲手安葬嗣母陈氏;1942年7月中旬在重庆,周恩来痛哭亡父,为其树冢立碑;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回祖籍地绍兴祭祖扫坟。解放后。他又坚决平掉淮安、重庆、绍兴的3处祖坟。从周恩来敬祖与平坟的矛盾冲突中,  相似文献   

10.
最恨与最爱     
周秉德在《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写道:伯父几十年间一直未能回故乡,父亲周恩寿曾不止一次向他提出回家看看的请求,可他就是不答应。有一回,父亲被伯父叫到中南海西花厅观赏  相似文献   

11.
周秉宜 《党史博览》2008,(3):23-26,43
周光勋(周恩来的曾祖父)有没有去过淮安 周恩来的祖辈世居浙江绍兴,从他的祖父起,兄弟几人先后前往江苏淮安一带游幕做官,后在淮安驸马巷买房并定居下来。关于房子的产权,周家的后人认为:房子是由“老二房”周昂骏和“老四房”周攀龙合买。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故居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驸马巷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东宅院临驸马巷,西宅院临局巷,都是曲折的三进院。整个建筑都是青砖、灰瓦、木结构的平房,为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民居,占地1987.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2间。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里。虽然1910年,周恩来离开淮安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但周恩来把他童年的12个春秋留在了故乡.这些院落一直回荡着周恩来人生的第一串足音.印刻着周恩来人生的童年身影。  相似文献   

13.
吴雪 《党史博览》2008,(10):12-13,19
周恩来自12岁那年离开淮安去东北求学,然后投身民族解放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直到78岁在北京去世,整整66个春秋一直没有回过故乡淮安。周恩来一生对故乡情深意笃、魂牵梦萦。1965年7月,他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农场看望支边青年时,对来自江苏淮安的姑娘李正兰说:“热爱祖国的人是没有不爱家乡的。”那么,周恩来为何一次都没有回故乡呢?这里面确有其原因,而这些原因又集中体现了周恩来崇高的道德风范和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今年77岁了,作为江苏淮安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听到当地人评价周恩来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周恩来做官绝对是一位好官、清官,但他就是没有为他的家乡淮安做任何实事。"其实这是绝大多数人因为不了解周恩来才有的误解。1965年7月5日,周恩来出访埃及回国,到新疆石河子看望内地支边青年时,巧遇淮安钦工镇建华村的姑娘李正兰。他深情地对李正兰说:"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没有不爱他的家乡的。"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周恩来怎么会不爱他的家乡故土,不为故乡亲人办实事呢?淮安的衡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关心,才开挖告竣,  相似文献   

15.
《党史文汇》1998年第11期刊载了一篇《周恩来的启蒙老师高亦吾》的文章。文章说,1913年15岁的周恩来随伯父南迁天津时,“高亦吾取出一纸条,上书‘翔字’二字,递给周恩来,说这是为他命的字……”。其实这一史料并不准确。理由之一,旧时,淮安儿童一入学便取字。笔者建国前五周岁入塾馆读书时,老师问了姓名后便给我取了字,其他每个同学也是如此。周恩来生在一个“封建根子很深的家庭”里,更应如此,因为,周家是一个大家族,长晚辈之间的年龄差距很小,有的晚辈甚至比长辈年龄还大,而按封建时代的礼俗,晚辈对长辈是不能直呼其名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管好亲属是重要的一环。用我伯父周恩来的话说:"这个问题十分重要。"他曾经举例说过:"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可是他溺爱秦二世,结果秦王朝就亡在秦二世。"所以,伯父多次说过领导干部包括他本人在内"应该做出一点表率来";"决不能使自己的子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包袱,阻碍我们的事业前进。"我的伯父周恩来有兄弟三人,我父亲是三弟,比伯父小六岁。我家孩子多,经济上很困难,伯  相似文献   

17.
<正>在1988年1月由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书信选集》一书的第303页,刊登了周恩来1946年6月11日在南京梅园新村写给他"铁仙四哥"的一封信。"铁仙四哥"名叫周恩夔,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的独生子,在周家"恩"字辈大排行四,所以行七的周恩来称他为四哥。周恩夔于清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初十(公元1894年1月16日)生于江苏淮安。据周嵩尧1943年手录的《周氏渊源考》记载,周恩夔是"国学生""江苏州同分苏县知事"。显然,这些学位、职衔都是他父亲为他捐买来的,是期望儿子日后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周恩夔为何取字"铁仙"?据现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童年丧母,10岁时在淮安亲手安葬嗣母陈氏;1942年7月中旬在重庆,周恩来痛哭亡父,为其树冢立碑;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回祖籍地绍兴祭祖扫坟。解放后,他又坚决平掉淮安、  相似文献   

19.
正1898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生日。他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宦家庭,9岁丧生母,10岁时嗣母又逝去。家庭的重担过早压在他稚嫩的肩上。家道衰败、世态炎凉,使他深感家与国的苦痛。在伯父资助下他得以到东北求学并升学到天津,开始寻找救国救民之路;他负笈东瀛,旅居欧洲,孜孜以求比较各种学说,确立了共产主义的终生信仰,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一马当先参与创建黄埔军校、参加北伐东征、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是位清官,就是没为他的家乡做任何实事。”这是现在淮安楚州人常说的一句话,其实这是“冤枉”了周恩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