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 《今日上海》2010,(8):21-21
七月盛夏,烈日酷暑,但是“华侨华人回家看世博”大型活动却吸引了全球的华侨华人。今年7月2日,日本中部华侨华人各团体组织了日本中部名古屋、爱知县、岐阜县等地的20余名华侨华人企业家作为先遣代表,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参观上海世博会。  相似文献   

2.
长崎是日本华侨的发祥地,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长崎的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这势必会对长崎的华侨华人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又因华侨华人团体是伴随着华侨现象而出现的产物,所以长崎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也必将导致长崎华侨华人团体产生一系列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骆凡  张宪国 《统一论坛》2010,(1):F0003-F0003
2010年1月11日至20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王冀军率团访问日本、韩国。访问团先后与全日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日本)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大阪侨界、韩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联合总会、仁川华侨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大邱市华侨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安山市中国侨民协会等举行座谈。  相似文献   

4.
佛教不但由印度传入中国,而且随着历史上我国僧人的出国弘法巡礼,以及后来华侨的赴海外谋生,又把我国的佛教信仰,传到日本及南洋一些国家。于是佛教便作为日本和南洋一些国家华侨、华人的传统信仰,成为早期华侨社会的精神支柱之一。本文拟就日本华侨、华人的佛教信仰与中日文化交流问题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大会主席、罗主席、各位贵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 肃戎和一百多位台湾来的朋友,万里迢迢来到莫斯科参加“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内心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愉快。“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莫斯科大会,是继香港、德国柏林、美国华盛顿、巴拿马、日本  相似文献   

6.
蒋丰 《民主与法制》2011,(12):10-10
3月11日.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发生了该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地震,工作和生活在日本的近百万华侨华人留学生也不同程度地亲历了这样一场大地震。值此之际,探讨在日华侨华人留学生从日本大地震中应该学习什么的问题,不仅有益于增强大家在这个“地震岛国”的抗震防灾能力,也可以把这些知识甚至可以称为“软实力”的东西带回祖籍国,有益于其建设。  相似文献   

7.
《八桂侨刊》2011,(3):76-76
由国务院侨办与华侨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首发式”8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研讨了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现状和发展,剖析了华侨华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积极贡献等新侨情,并正式发布了首部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海外华侨华人高度关注并致力于中国的和平统一。随着近年来台湾海峡局势发生变化,特别是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和以“台独”为纲领的台湾民进党执政台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反对“台独”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声音更加强烈,情绪更加高昂,行动更加积极,掀起了全球华侨华人反独促统活动的一个又一个高潮。海外华侨华人已成为反独促统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试论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问题——不容否认和忽视的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问题”,长期以来,存在抱有偏颇的认识和不科学的观念。有的认为,华侨华人不应包括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有的论断,已成为居住国的“民族”,就不应属华人范畴。因此,不少文章、著作和统计,在论述华侨华人的现状或历史时,基本上未涉及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内容,这是一项带有历史性全局性的错漏,既有实际操作上的问题,又有理论认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喜 《今日浙江》2002,(20):38-39
“几千万华侨华人,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邓小平“华侨经济”活力初显“几千万华侨华人,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  相似文献   

11.
华声     
《日本华侨留学生运动史》在东京出版,中国国家侨务办公室主任陈玉杰致电慰问海啸受灾国家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以及各种身份的中国人合计有50~60万人(包括华侨华人约30万,留学生、就学生和研修生10多万,非法居留者约15万人)。历史悠久是东北亚华社的第一大特点。朝鲜和日本,均是中国人抵达并定居最早的国家。中国人在此繁衍生息,与当地人和睦相处的历史延绵两千余年。他们为促进当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增进居住国与中国的多领域友好交往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亚华社的第二大特点是尚未当地化。在数十万东北亚华侨华人中,华人仅占15%,华侨仍占绝大多数。独立于当地教育体系(朝鲜除外)、以华侨为主要教育对象的传统的全日制华侨学校依然存在着并很具活力。以华侨为主体的华侨社团依然存在,并在当地华社依然发挥着骨干作用;东北亚华社的第三大特点是祖籍地多样。与海外华侨华人80%以上祖籍地为广东、福建的总体情形相比,东北亚地区华侨华人祖籍则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且主要省区籍人士(如上海、台湾、黑龙江、辽宁、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人数比例相当;与台湾岛内联系密切是其第四大特点。日本华侨华人中,祖籍为台湾者占20%。韩国华侨华人,虽90%以上祖籍为山东,但各家各户几乎均与台湾岛内有着血缘、业缘、姻缘等联系。一、日本侨情...  相似文献   

13.
首先,我代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向致力于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加拿大各界华侨华人朋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加拿大华人促进中国统一联盟”的成立是加拿大华侨华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高度赞赏加拿大华侨华人的这一重要举措。我们认为这是全球反独促统活动中出现的新飞跃,为此,我们专程从北京赶来,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加拿大的华侨华人表达我们的热烈祝贺。向前来出席和祝贺“加拿大华人促进中国统一联盟”成立大会的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4.
2011年9月3日至8日,以副秘书长傅铁生为团长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访问团一行4人访问日本。访问团应全日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邀请出席了在我驻日使馆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座谈会",拜会了(日本)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与东京、横滨、神户等地的华侨华人进行了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被誉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维系华人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组织形式.浙江籍华侨华人号召力强,在各时期表现优异,但是在发展传承过程中,浙江籍华侨华人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换届竞选不规范、年轻成员比例不高等问题.为解决现有问题,浙江籍华侨华人应朝着华侨华人运行合法化、华侨华人建设规范化、华侨华人负责人年轻化、华侨华人评估体系化等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6.
作(译)者报名年月日版一、综述黄炎子孙放异彩廖承志家族与中国侨务华裔科学家参与研究“挑战者”号爆 炸原因简介几位国际知名华裔人士华侨与空军的故事华裔妇女名人集锦“玉颜不见空死处”:杨贵妃也是华侨?华人亿万富翁挥军海外中国华侨史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华侨、华人历史研讨会华侨.历史源远流长:华侨的出国雅棠星逞日报文汇报1986、1986、1、21吵1、21⑦张嘉中韩志鹏英丽谁译巫乐华巫乐华闻风子琪陈江炎石海外新华人社会的形成取向华人的根一一华侨的故事研讨华侨历史的新转折关于海外华人“向心力”的问题华人是问题最少的少数民族孙中…  相似文献   

17.
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是一支素质高、潜力大、富有生机与满活力的新生力量。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侨力资源,是侨务部门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新华侨华人应是我们海外侨务工作中的重要对象。本文认为做好新华侨华人的路径主要有:支持新华侨华人在海外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推动海外和谐侨社的构建与完善;增强新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和祖(籍)国的认同感;鼓励新华侨华人为翻开两岸关系新页做贡献,充分发挥新华侨华人在民间外交和民间关系中的作用。总之,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侨务”战略,借助社会力量,聚合侨力资源,切实加强对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社团新力量的工作,培育侨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8.
2015年9月25日至28日,“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暨“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湖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武汉市侨务办公室、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召开.来自丹麦、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华侨华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收到论文30余篇.会议主题围绕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展开,着重从华侨华人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华侨华人与国际移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90年8月,我国同印尼复交,中断了近1/4世纪的印尼华侨华人同我国的关系,又重新逐步活跃起来。印尼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当地华人同中国的关系自然引起世人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复交前后华侨华人同中国各方面的关系。 认同中国时期:关系密切 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荷印政权和苏加诺政府时期对华侨华人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中国政府在1955年以前实行争取华侨的政策,因而此阶段是印尼华侨华人认同中国的时期。 华侨认同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是中国在海外的移民。历史形成的血缘地缘、同种同文、乡情族谊等关系使华侨难以割断同中国故土的联系,何况,“我国的移民是‘暂居性’,  相似文献   

20.
一、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变化海外华侨华人 社团历史悠久,可以说是华侨现象的产物。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变化和发展与华侨现象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