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侨园》2017,(8)
正对许多初到台湾的人来说,或许,有三个器官会是最累的,第一个是脚:不停地走;第二个是眼:不住地看;笫三个就是嘴:不断地吃。在台湾,除了要去游山玩水,如果想体验台湾当地人的生活,一定要去的地方就是夜市,真是不到台湾不知胃小。  相似文献   

2.
(续上期)往事之四1983:"邓六条"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如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他反复思考的一个中心问题。1978年的下半年,他多次谈到,我们将尊重台湾的现实来解决台湾问题。1978年访日,谈到台湾问题时,邓小平这样说道:我们实现台湾归还祖国也要充分考虑到台湾的现实。美  相似文献   

3.
6月21日,本刊编辑部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学会、民革中央、台盟中央、全国台联的六位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专家座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 现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发表于后: 体现了“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原则 李水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 江泽民总书记就解决台湾问题所发表的讲话,是根据目前台湾政局的发展变化和两岸关系的现状所发  相似文献   

4.
振如 《瞭望》1990,(23)
打着“民主”旗号到处招摇撞骗的在逃通缉犯严家其,最近到台湾跑了一趟。他在台湾干了些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曰:破坏祖国统一。 严家其一到台湾,就放出“两个中国”的论调。据台湾《中央日报》五月十一日报道,五月十日严家其在台湾的记者会上说,他经过长期思考后,认为在台湾当政的政权,既不是“台湾”或“中国”,  相似文献   

5.
正透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表象,可以看出台湾问题仍然处于极大的不确定之中,这种不确定性来自岛内的战略焦虑。焦虑一:在中国大陆未来大战略的设计中,台湾问题的紧迫感或者说在全局性战略议程的位置并不靠前。一旦中国大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时,台湾问题的解决势必加速。焦虑二:在美国亚太"再平衡"展览中,台湾找不准自身的定位。近日台湾表面上  相似文献   

6.
晚年陈立夫     
李伟新 《侨园》2001,(4):42-43
官场失意的陈立夫,先移居美国办农场,后回台湾倾力研究传统文化,关注两岸和平统一。《人民日报》说: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病逝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江泽民主席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谈及台湾问题时明确指出:我们充分重视台湾与港澳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的内容可以比港澳更为宽松。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这表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是务实的、负责任的。那么,台湾究竟与港澳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为什么我们应充分重视这些不同特点,并在按“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时采取比港澳更为宽松的政策呢?  相似文献   

8.
一、台湾,台湾最早知道台湾,还是我在豫北家乡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那是“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目本人又占领了我国的东三省。老师说:“东三省比台湾大好多倍,现在也给日本人侵占了!将来,我们不仅要收复东北,还要收复台湾!”那个时候,我和班上的同学部还小,对于日本人占领东三省和台湾都没有深刻的了解。所以,虽然当  相似文献   

9.
本刊1992年15期和31期,曾就劫机犯卓长仁等在台湾涉嫌绑票撕票杀人案以及台湾法院开庭审理的情况,作过较详尽的报道,最近,台湾桃园地方法院再度开庭审理卓长仁案,本刊记者现据台湾报纸报道,将审理情况转述如下: 沉寂了六个月之后,台湾桃园地方法院在1992年12月28日再度开庭审理卓长仁案。 法庭原定下午2时开庭,因卓长仁等三被告临时提出,愿到庭聆听判决,因此法庭决定推迟至2:40分才由审判长韩金秀宣布开庭。由于该案的审理在过去六个月中完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局势是趋向缓和的:但在两岸实现和平统一之前,争夺青少年的斗争仍然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目前台湾当局是采取“政治反攻”的攻势策略,李登辉一再声称:“对中共政权绝不存丝毫幻想,也没任何妥协可言”。他1990年元旦祝词,1990年5月21日就职演说,都一再重申:“把台湾的经验推广到大陆,发挥政治影响,争取大陆民心,影响大陆经济发展方向。”大陆沿海地区青年个体户作为私有经济的从业者,在与台湾频繁的经济交往中,是最易受台湾思想影响的,台湾思想影响的主要途径是:  相似文献   

11.
黄海 《瞭望》2003,(51)
温家宝总理近日访美时,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国从根本上不支持“台独”,美国总统布什更直接表示:“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想单方面改变现状,这是我们所反对的。”如何解读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发出的这些信息?本刊采访了著名台湾问题专家、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徐博东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国深教授。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也对此发表看法,在此一并刊登。  相似文献   

12.
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三十七多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台湾仍没有回归祖国。造成这种分离的原因,过去是由于美帝国主义武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包围、封锁、遏制的政策,实行武力威胁,并用各种方式阻挠台湾回归祖国;台湾当局也叫嚷“反攻大陆”, “反共复国”……。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一方面,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另一方面,随时准备用非和平方式,即用武力解放台湾,统一全中国。当时,我们的方针,不管采用什么办法解放台湾,其目的是要改变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变,在整个中国实行“一国一制”,即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陆委会民调:逾6成台湾民众肯定"习马会"据中新网2015年11月14日电,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陆委会13日公布最新民调,逾6成受访台湾民众肯定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会面;也有逾6成认为,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制度化与常态化,对两岸关系长远的和平稳定有帮助。该民调由陆委会委托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完成,中心在8日至11日间,以电话访问20岁以上台湾民  相似文献   

14.
台湾一读者来信问道:“中共对‘台独’持什么态度?为什么允许‘台独’分子到大陆访问?”答:中共不支持“台独”,中共一直坚决反对“两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反对分裂,不遗余力争取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人蓝博洲用近30年做了一件事:寻找和记录1950年代台湾白色恐怖的受害者。"严格来讲,台湾只有我一个人在写这些。"他笃定地说。也只有在他笔下,我们能读到这样的故事:曾经有过那么一个时代,有过那么一批不甘接受日本殖民教育的台湾青年,他们有人冒着战火"寻找祖国三千里",从台湾一路走到丹东;有人在光复后,听到广播里用普通话说一句"亲爱的台湾同胞",就开始流泪;也有人带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罗钢 《理论探索》2014,(2):121-124
台湾废除死刑之渐成体现在:在实体法层面,通过一系列修法来限制和逐步废除死刑;在程序法层面,对死刑案件适用更为严格的诉讼程序。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民间团体"三位一体"的积极推进,是台湾废除死刑之推动力量。台湾死刑的废除进程启示我们:重视废除死刑资源的整合,形成合力;注重社会民众启蒙,以个案引导民意,在注重死刑被告人权益保护的同时,提升对被害人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6,(1)
正对于用自己脚步"丈量"过改革开放蹈途的我们的个人感情而言,30余载春秋如瞬间须臾,如烟往事历历,恍若昨夜。人们对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我最大的收获之一是结交了一票台湾朋友,以致被影响了自诩一口半生不熟的台湾话。最尴尬的时候,是每每和人如数家珍般聊起台湾那些事那些人的时候,对方猛地问一句:"你去过台湾吗?"我会支吾半天回答:"还没有,但应该快了吧。"终于,赴台观光旅游这扇大门开了。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经济、政治全面转型的背景下,"党外势力"快速发展,台湾工党应运而生。工党主张,保障劳动阶级的根本利益、实现劳动大众的民主与平等、提倡社会改良和放弃社会革命、推动国家和平统一。工党的工会政策是:要改变台湾工会"御用"工会的性质、建立自主性工会、加强对各级工会的辅导工作。由于工党内部政策分歧与派系斗争,导致了工党的组织分裂,并削弱了台湾工会运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林宏 《瞭望》1993,(43)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我的老家在台湾。他在给我香蕉、桔子吃的时候,我总听到他唠叨着一句话:“台湾的香蕉、桔子比这大多了甜多了。”爷爷还曾说,在台湾有我们许多的亲人,象爷爷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小弟小妹……,他们很早就生活在那里。  相似文献   

20.
人生在世,有许多事情带有偶然性,不可预料。这不,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作家、老舍先生的长子舒乙万万没有想到他这趟台湾之行竟然意外地遇上他们一家寻找了50年的大恩人——吴延环。恩人相识在台北去年元月,舒乙率大陆作家代表团去台湾交流访问。一到台湾,同行们为他们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酒会。酒会由三个单位联合举办,邀请了很多台湾同行知名人士参加。舒乙刚下车就被人团团围住:问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