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国际经济政治化”角度看日本对东盟的经济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二战后对东南亚国家实施的经济援助除了商业上的动机外 ,还带有很强的战略性。日本在战后对东盟国家的经济援助分 3个阶段 :第 1阶段是从战后初期到上世纪的 6 0年代末 ,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处于初始阶段 ,这一时期经济援助的经济意义占很大比重 ,但也含有一定的政治含义 ,且比较隐蔽 ;第 2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的“福田主义”的出笼到贯穿整个 80年代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这一阶段日本在外交上倾向独立 ,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化开始显现 ;第 3阶段是从冷战结束到现在 ,这个阶段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意图明显 ,直接服务于其政治大国战略。  相似文献   

2.
战后以来,日本一直以政府开发援助(以下简称ODA)为杠杆,促进商品出口、资本输出和确保外来资源供应,ODA实际上成为战后日本政府“经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ODA的数额不断增加。80年代末期以来,ODA又成为日本政府推行“政治大国”外交战略的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战后日本的对外关系中,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理和文化上的接近,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需要,国际环境的影响,促使日本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30多年间,不断调整,完善同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演变和发展,是日本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政策的一个缩影。本文打算对战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及其特点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战后东南亚国家对日本认识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日本同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的观念基础 ,即日本如何建构自己的形象。日本在二战期间侵略东南亚国家 ,战后初期的日本侵略者形象遭到东南亚人民的仇恨和敌视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日本作为一个战败者的形象 ,以赔偿获得了东南亚人民的理解 ,使其重返东南亚 ;70年代日本提出福田主义 ,以一个和平者的形象出现 ,采用官方援助基金形式帮助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 ,受到了东南亚国家的欢迎 ;冷战后日本利用其经济实力构建东亚领导地位 ,其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 ,使其作为修正者的形象出现 ,国内日益右倾的政治动向 ,导致东南亚国家的焦虑 ,给日本—东盟关系的发展布上一层阴影。日本—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 ,取决于日本建构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也取决于东盟国家如何认识日本。  相似文献   

5.
论1990年以来越南与日本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快速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两国的贸易、日本对越南的投资以及日对越ODA为主的经济援助等方面。两国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反映了两国在追求各自国家利益上的一致。一方面,越南为发展国内经济,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国外投资以及外国经济援助,积极同日本发展经济关系;另一方面,日本为逐步扩大对越的影响力,通过贸易、投资以及经济援助等方式推进对越经济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6.
浅析日本对柬埔寨的援助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楠 《东南亚纵横》2003,(12):77-79,83
一、援助外交是日本对柬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手段援助外交是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能力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外交手法。由于历史的原因 ,日本在与亚洲国家的交往中 ,难以得到信任 ,援助外交便成为战后日本外交的显著特征。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曾表示 ,经济援助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手段” ,对维持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作用巨大”①。在争当政治大国的进程中 ,通过加强经济援助来扩大对他国的影响 ,对于不行使军事影响力和出口武器的日本来说 ,对其推动国家战略转换 ,改变自身国际形象 ,特别是在亚洲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有重要作用。而在维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由于美国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摩擦日趋激化等原因,日本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出现了某些新变化。日本在对东盟国家增加投资的同时,又提出“回流资金”等援助措施;东盟国家对日出口不仅总额有所增长,且制成品比重也在上升。根据目前双方经济上互有需要,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双边经济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官方发展援助的地域重点 1980年,日本把直接官方发展贷款(日元贷款)扩大到20个国家,双边赠款援助增加到59个国家,还向大约81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技术援助,培训来自93个国家和16个国际组织的受训人员。然而,从地理上看,该年72%的日本双边官方发展援助集中在五个东盟国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经济外交成为日本外交的突破口.在援助、贸易、贷款“三位一体”的经济外交策略中,政府开发援助(ODA)成为日本与亚洲国家开拓外交关系的主要手段.日本对越南的ODA援助成为日越关系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1989,(2)
经过1945—1955年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独立”,战后日本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走过了与东南亚地区各国恢复和发展关系的历史进程。在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30年间,它与东南亚的关系跨了两大步。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逐步走向政治合作。纵观战后日本的东南亚政策及其实施过程,大体上可以归纳出三个大的特点,那就是:  相似文献   

11.
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以来,日本对东南亚展开了积极的外交行动。日本领导人频繁访问东南亚,向东南亚国家提供了数目可观的援助,还利用人道主义救援等方式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存在。日本此举意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围堵中国,扩大地区影响力,谋求"入常"。日本这些意图受到东盟国家的大国平衡战略、日本的历史认知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等因素的制约,其实现并非易事,但安倍政府仍将继续实施目前的东南亚政策。  相似文献   

12.
2015年2月10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对“开发援助(ODA)大纲”作出修订与调整,并通过了更名后的新版“开发合作大纲”.新的ODA首次允许对其他国家军队提供“非军事目的”援助.这被认为一直以来主要在与军队无关的民生领域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日本ODA政策将实现重大转变,反映了日本政府在2013年通过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提出的将积极从战略角度利用ODA的方針,以及日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日本政府修订ODA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安全保障,辅助武器出口三原则,但实际上可能损害日本的海外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战后初期的外交基本围绕美国展开,南亚由于经济落后,战略重要性较低,未能进入日本的外交视野。1990年代后,南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印度国际地位提升,印巴核试验及后来的阿富汗反恐战争等激起了日本对南亚的重视。南亚国家也希望能从日本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技术和经济援助。日本在双边外交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南盟发展与南亚国家的多边外交,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4.
屈彩云 《东北亚论坛》2013,(3):81-91,128,129
日本环境ODA是国际绿色援助领域的重要现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环境ODA以积极的发展态势走在国际绿色援助体系的前沿,以极具战略色彩的发展特征追逐国家权益的增值。作为一种战略工具和手段,日本环境ODA呈现出继续加强的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日本对环境ODA的战略发展与运用,对兼具受援国与援助国双重身份的中国有重要启示。日本对华环境ODA曾是中国获得国际环境援助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日本对华ODA贷款的停止,对华环境ODA的骤减,中国作为面临严重环境污染的发展中国家,应进一步加强与日、欧、美的环保合作,从多层面弥补本国环境治理上的资金技术不足。同时,作为援助国,中国应积极借鉴日本的经验,追求对外援助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的对外关系中,东南亚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二战结束后,日本与东南亚关系曾一度中断.但从50年代初期起,日本以“战争赔偿”为手段,逐步在经济上重返东南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它又以贸易、投资、官方援助等形式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以“福田主义” 的提出为契机,日本对东南亚关系的政治色彩逐渐加浓.但总的来看,冷战时期日本对东南亚关系仍以经济关系为主.冷战结束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日本对东南亚关系发生转变,即由冷战时期以经济关系为主转变为冷战后以政治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16.
战后,东盟国家的国家资本迅速发展,在推动民族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资本自身的矛盾运动,80年代各国普遍进行国家资本的体制改革与调整,这将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一、国家资本的形成与发展东盟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面对的是帝国主义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所造成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日本于1979年决定向中国提供以日元贷款为主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此后,日本对华ODA成为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围绕日本对华ODA的国际环境、中日经济发展势头和政治关系等诸项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中日之间发生了“ODA摩擦”。日本已决定于2008年结束对华日元贷款。随着“后ODA时期”的到来,中日经济合作迎来了重新定位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东南亚各国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东南亚各国对战后特别是60年代形成的集权型政治结构或强调国家干预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新的调整或改革,总的趋势是更重视扩大民主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东盟和非东盟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合作的加强,则使东南亚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随着其经济日益发展、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日益增强,东南亚国家首先是东盟在国际事务中,也开始更多地发挥其维护东南亚地区利益和各国利益的独立作用,形成了亚太地区的又一支重要力量或称又一极。  相似文献   

19.
东盟国家是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继亚洲“四小”之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迅速发展,被认为是亚洲经济发展的新“四小龙”。然而,近年来东盟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迹象,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并于1997年7月爆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东盟国家经济为什么会在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后步入深重的经济危机?本文试图从经济模式方面作些探讨。一、东盟国家经济模式的特点东盟国家的经济模式是在战后各国摆脱外国殖民统治,在加速本国经济发展步伐,赶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50年代,许多取得政治独立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曾经依靠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取得发展经济的外汇资金。1960年10月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以后,西方国家先后减少与停止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这些发展中国家便转而依靠贷款,并从60年代中期以后转而积极引进外国直接资本投资,以减缓外汇与外债的负担。印度尼西亚于1967年1月颁布了《外国投资法令》;菲律宾于1967年9月颁布了《鼓励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