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线》2014,(11)
<正>事由人作,业以才兴,对于这个理,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十分明白。由于人才是第一资源,因此大凡欲干事创业者无不广纳贤才,倚为肱股,以济事业。在战国这个风云际会的历史时期,希望有所作为的君主不少,燕昭王就是其中一位,于是就有了"千金买马骨,筑台自隗始"的故事。据《战国策》记载,当时燕昭王想要招纳贤才,遍寻不获,他身边的谋士郭隗就给他讲了一个寓言: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也未能如愿。一个近侍之臣自荐去买,过了三个月寻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马的骨头回  相似文献   

2.
郭隗的胆识     
《战国策》讲了一个燕昭王复国求贤的故事。公元前314年齐灭燕,燕昭王领导人民恢复祖国后,往见郭隗:“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一通宏论,于是昭王“先从隗始”,再“筑黄金台”以待天下贤士,最后打败齐国,“齐城不下者,唯独莒、即墨”。昭王这番作为,也就传为历史上“礼贤下士”的佳话。昭王广纳天下贤士固然可赞,但我更佩服郭隗的胆识。昭王问报国仇策,他开口就训道:“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投处。”意思是说,事业做得越大的领袖,跟他在一起的人应该越有才德。还强调一句“诎指而事之”──要放下架…  相似文献   

3.
质疑伯乐     
伯乐相马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古人说,“世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看来,伯乐的作用大极了。伯乐善于相马,人们对他是十分信任的,他对马的评价就是马的身价,他说这马是千里马,那么这马立马身价百倍。我觉得,让伯乐拥有这样大的相马权力未必是一件好事,甚至可能成为一件可怕的事。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史载,一次,伯乐的一位朋友拉着一匹普通马到集市上卖,无人问津。于是他找到了伯乐,请伯乐前去帮忙,他让伯乐仔细地看他的马,而且走后还不停回头瞧那匹马,伯乐依计做了,结果此人的马立刻身…  相似文献   

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为“千里马”“扬蹄奋威”而“定位”的“公理”,千百年来一直倍受世人推崇,但遗憾的是现今却受到了挑战。让我们先看看现代“伯乐”的相“马”之术:原江苏省沭阳县委书记黄登仁,常以“伯乐”自居,他相“马”的原则是非亲威、朋友、战友等“圈内”之“马”一概不用。于是,他的七舅八姑十二姨全登堂入室。虽然他的老战友叶志连无德无才,在群众中影响极坏,但他力排众议,让其坐上粮食局长的“宝座”。原广丰县委书记郑元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明目张胆,以钱易“马”,按…  相似文献   

5.
人才诗话     
古诗论人才,以求才之诗为多。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周文王善于求贤的记载:“思皇多土,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诗经·大雅·文王》)周文王为政确如《诗经》所云,他尊贤礼士,身边聚集了大批贤者,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战国时期,燕昭王欲求才以强燕,便问计于大臣郭隗。隗对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昭王乃为隗建宫,并筑台置黄金于上以招贤者。随后,魏国乐毅、齐国邹衍、赵国剧辛都慕名奔燕,并受到重用。这段筑台招贤的佳话被后人屡屡入诗:陈子昂《蓟丘览古》:“隗君亦何幸,…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引用了古语:“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经查,其出自《战国策·燕策》:燕昭王继位之初,采纳大臣郭隗建议,构筑黄金台,拜郭隗为师,以此招揽天下英才。于是,乐毅、剧辛等贤能之士,从他国纷至沓来,士争凑燕。对此典故,后人多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7.
世间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干百年来,无数怀才不遇之士在苦苦等待之中发出了无尽的感慨。然而,有了“伯乐”,“千里马”就真的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吗?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田忌赛马”的故事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服之于内”与“禁之于外”冀南《晏子春秋》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的国君景公喜欢宫女穿男子服装。这样以来,举国上下的妇女便跟着仿效,一时成为社会风气。对此,齐景公颇感恼火,便诏令天下:如再有女扮男装者,“裂其衣,断其带”。但是,号令虽出,世上女扮男装者...  相似文献   

9.
齐桓公识宁戚杨子宁戚是春秋时卫国人。有一次,他在牛车下向齐桓公讨饭吃,敲着牛角唱了一首歌。齐桓公认为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准备起用他管理国政。一些大臣说:"卫国离齐国很近,应该先派人到卫国了解一下宁戚,如果他真是一个贤才,再用他也不迟。"齐桓公说:"去...  相似文献   

10.
少年智劝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7,(12):44-44
战国时期,秦国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为此他安排秦人张唐到燕国做相国,以联合燕国来一起攻打赵国,但张唐对到燕国任相却连连推辞。一位少年家臣甘罗对吕不韦说:“臣有办法让他去。”  相似文献   

11.
齐景公纳言善改巨光《晏子春秋》记载,齐国国君景公喜欢宫中女子穿男子的服装。因而,举国上下的妇女也都跟着学了起来,女扮男装一时成为社会怪癖。对此,齐景公十分恼怒,多次下令:如再有女扮男装者,“裂其衣,断其带”。然而,街市之上女扮男装者依然“相望而不止”...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08,(2):62-62
从前有一少年,很小就能诗善对。父亲为了让他早日成才,便带他去拜一老先生为师。 由于年少,父亲就把他背在背上去见老师。老先生见此情景便出一上联:“子把父当马”;意思是小孩不懂礼教,竞把父亲当马骑。谁知小孩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13.
《新湘评论》2008,(2):62-62
从前有一少年,很小就能诗善对。父亲为了让他早日成才,便带他去拜一老先生为师。 由于年少,父亲就把他背在背上去见老师。老先生见此情景便出一上联:“子把父当马”;意思是小孩不懂礼教,竞把父亲当马骑。谁知小孩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有一天宴饮群臣。酒酣之际,齐景公玩起了射击游戏.他兴致勃勃地援弓射箭.满以为可以一矢中的.没想到“射出质”.箭脱靶而飞。更没料到的是.这时.厅堂上“唱善若出一口”.众位大夫叫好之声就像从同一个嘴巴里流出来的。听到这阿谀献媚的喝彩.本来就有些尴尬的景公顿时脸色更不好看,《说苑·君道》中记述说:“公作色太息,  相似文献   

15.
石俊志 《党建文汇》2014,(11):47-47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被人评价说“能力一般、长相一般、贪财好色、人品很差”.但他有一个优点: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属。史书上记载,管仲被齐国任用为相后,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代的晏子,贵为齐国相国,但日常生活却十分俭朴。国君齐景公屡屡给他封赏,他总是婉言辞谢。据《晏子春秋》记载,“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邑,反市者十一社。”国君送给他两个地方,而且其中还有11个村落是从事经商的集市,可是晏子不受。大臣梁丘据看见晏子中午吃饭肉食不足,就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便在第二天“割地将封晏子”,可晏子又“辞不受”。齐景公在晏子家里喝酒,看见晏子的妻子“老且恶”(老而丑陋),便要把自己“少且姣”(年轻又漂亮)的女儿嫁给他,他“再拜而辞”。此类例子在书中俯拾即是,展现出来的是一个甘于弊车驽马、布衣恶食,…  相似文献   

17.
刘建明 《党课》2014,(10):73-74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非常喜欢紫色的服装,结果“一国尽服紫”,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便都做了模仿秀,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于是,紫色布料价格猛涨。齐桓公对此深感忧虑,管仲就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了紫色的衣服,同时凡看见官员有穿紫色衣服的,就大声说:“离远点,我讨厌紫色的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齐国境内全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  相似文献   

18.
薛林群 《共产党人》2004,(20):50-50
庞统是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其才华与诸葛亮相当.,但他却有两次“面试”失败的经历一次是东吴名将周瑜死后,鲁肃恐自己难以胜任其职,便向吴王孙权举荐庞统孙权约见庞统,见其相貌怪陋,便心中不悦,试其才学,问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答日:“不必拘泥,随机应变.”又问以其与周瑜相比如何,答曰:“所学与周大不相同。”仅此两问,孙权觉庞统自恃狂妄,且轻视周瑜,更为不悦,便以“待用时再请”为托词而辞之再一次是,西蜀军师诸葛亮得知庞统才略过人,便向刘备推荐刘备召见庞统,庞统昂首作揖不拜,且直言快语,很是放肆,刘备心中自然不喜欢,再加其貌不扬,便只安排他当了县令。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栋梁之材一时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每逢上朝时,都乘一辆破车,拉车的也是劣马。齐景公见后说:“我给你的俸禄少了吗?怎么乘这么不好的车马?”晏子回答说:“依靠君王的恩赐,我能穿暖衣,吃饱饭,有破车劣马以供我用,已经满足了。”之后,景公派人给他送去一辆大车和四匹好马,往返数次他都不收。景公很不高兴,忙召见晏子说:“你不接受,我也不乘坐。”晏子回答说:“君王命我监察百官,我节制他们的衣食用项,来养国家的百姓,即使这样,也还是怕官吏们奢侈靡费而不顾及自己的行为。如今赏我大车良马,君王乘驾这种车马,我也乘坐这种车马,如…  相似文献   

20.
从“廉母教子”说起邓磊战国时齐国相国田稷将属吏所送的百镒黄金(2400两)作为礼物孝敬母亲。母亲盘问他!你为相三年,俸禄并没有这么多,这些东西从何而来?田稷无奈,只得如实相告是属支所送。母亲、立即沉下脸来教训他!"吾闻士修身洁行,不为苟得。非义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