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发情期黄牛的卵巢和黄体上是否存在前列腺素PGF2α受体(PGF2αR)以及该受体在卵巢和黄体上的分布状况,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了黄牛黄体、卵巢PGF2αR基因的部分序列;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该受体在黄牛卵巢、黄体中的分布进行了细胞学定位;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基本理化性质、疏水性、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黄牛PGF2αR基因在黄体的粒黄体细胞、膜黄体细胞均有表达;在卵巢的表达结果为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基质细胞,且均定位于细胞质中;该基因包含一个63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0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属于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PGF2αR基因编码产物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黄牛PGF2α受体与绵羊的PGF2α受体具有高度同源性,达到91.80%。上述结果表明,黄牛PGF2αR基因的成功克隆及组织学细胞定位,为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前列腺素的生理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紫外线 (ultraviolet,UV)照射对牛孤雌激活卵母细胞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卵裂和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 ,经UV照射 2 0s和 40s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都极显著低于UV照射 0s和 1 0s的卵母细胞 (P <0 .0 1 ) ,表明UV照射卵母细胞超过 2 0s降低了孤雌激活胚胎的卵裂和体外发育潜力。核移植中UV照射卵母细胞 2 0s后 ,重组胚的卵裂率极显著低于卵母细胞照射 0s和 1 0s时所构建的重组胚 (P <0 .0 1 ) ,但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而UV照射卵母细胞 40s时 ,所构建的重组胚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都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表明超过 2 0s的UV照射显著降低了重组胚的卵裂和体外发育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核移植中用UV指导卵母细胞去核时UV照射时间应控制在 2 0s以内 ,UV照射 1 0s对核移植胚胎的发育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8株Ⅰa型和10株Ⅱ型牛源无乳链球菌的sip基因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采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并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后测序,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和构建了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18株菌株的sip基因全长均为1 305bp,无基因缺失。8株Ⅰa型菌株之间的si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8%~100%和99.5%~100%;而10株Ⅱ型菌株之间的si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18株菌株与其他不同来源、不同血清型参考菌株相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100%和96.8%~99.8%。sip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18株菌株处于2个不同的大分支上,其中Ⅱ型菌株处于同一分支上,与中国菌株Mf32和美国菌株GB01068、GB01089的亲缘关系最近,而Ⅰa型菌株处于另一个分支上,与中国菌株Ly2和美国菌株GB00549的亲缘关系最近。说明8株Ⅰa型菌株和10株Ⅱ型菌株分别来源于不同的菌株,但它们的sip基因同源性很高,而且与参考菌株的sip基因相比,目前仍属于保守基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已发表的牛疱疹病毒1型(BHV-1) P8-2株gD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我国BHV-1洛精株gD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对其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gD基因的核苷酸长度为1 251 bp,其编码417个氨基酸;BHV-1洛精株gD与国外报道的P8-2株的gD基因的核苷酸的同源性高达99.92%,氨基酸的同源性高达100%.这说明BHV-1的gD糖蛋白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5.
将来自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江西和新疆6省(市、自治区)的10株新城疫病毒(NDV)分离株经克隆纯化,用反转录PCR扩增其F基因9×102bp片段,测定序列,通过与国内外已发表的NDV F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比较,测定的10个分离株分别属于Ⅲ、Ⅵ、Ⅶ3个基因型.其中近年流行的基因Ⅲ型病毒与同属于该型的经典强毒F48E8的同源性较低,约为92%;明显小于近年流行的基因Ⅲ型毒株之间的同源性(>99%);近年分离的NDVⅥ型毒株之间的同源性和Ⅶ型NDV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2%-96%.从各毒株的分离时间来看,新基因型NDV毒株不断出现,而原有的NDV强毒也能分离到.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新城疫病毒血凝素一神经氨酸酶(HN)基因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构建了同时含有HN基因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I-HN-D.将纯化后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CHO/dhfr)细胞,经3轮氨甲喋吟加压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HN基因的细胞株.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N基因在CHO/dhfr细胞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7.
在用牛肺巨噬细胞构建了cDNA基因文库的基础上,参照人和小白鼠CD14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编码牛CD14的特异性DNA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牛CD14基因的核苷酸在相同区域内与人CD14的同源性为79%,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73%;而与小白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75%和71%。无论在核苷酸还是氨基酸水平上,牛CD14基因与人CD14的同源性都要高于与小白鼠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经临床应用氯前列烯醇结果显示 ,该药对乳牛持久黄体、卵巢机能不全、卵巢萎缩、黄体囊肿、屡配不孕和子宫蓄脓等的治疗效果甚佳。持久黄体 对乳牛子宫腔注射该药 2— 4mL ,于 3— 5d内即可发情 ,在存在黄体的卵巢同侧阴唇膜下注射 2— 4mL效果更好。激素由子宫静脉通过渗透而进入卵巢动脉作用于黄体 ,使黄体迅速溶解 ,加快了乳牛的发情。卵巢机能不全及萎缩 对乳牛子宫腔注射或肌肉注射该药2— 4mL ,虽发情时间较肌肉注射可延缓 3— 5d ,但发情率和受胎率有明显提高。黄体囊肿 对乳牛子宫腔注射或肌肉注射该药 4— 6mL ,致使…  相似文献   

9.
三种哺乳动物朊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外周血液的总DNA为模板,运用PCR方法克隆了汉族人、秦川黄牛和甘肃土种绵羊的Prnp基因,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获得的3种哺乳动物的Prnp基因均位于1个单一的外显子内,与GenBank中登录的相应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达99.0%。牛与绵羊Prnp基因同源性为97.3%,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5%。人Prnp基因与黄牛和绵羊Prnp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86.7%和87.1%,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0.0%。3种Prnp基因均有富含G-C的重复区,编码的PrP蛋白均由氨基端的信号肽、中间的成熟蛋白和羧基端的GPⅠ锚结合位点组成。基因型分析表明,秦川黄牛和甘肃土种绵羊可能存在感染海绵状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西藏当雄牦牛皮蝇蛆病病原的分子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西藏当雄县感染皮蝇蛆牦牛的背部皮下收集到三期幼虫113个,首先进行了形态学鉴定,之后提取DNA,用特异性引物扩增COⅠ基因,并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建立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西藏当雄县感染牦牛的皮蝇蛆为牛皮蝇蛆和中华皮蝇蛆。前者(85条)占样本总数(113)的75.22%,为西藏当雄牦牛皮蝇蛆病病原的优势虫种;COⅠ基因序列显示牛皮蝇和中华皮蝇的种间差异为10.8%~11.3%,同源性为88.7%~89.2%;牛皮蝇的株间差异为0.1%~0.6%,同源性为99.4%~99.9%,中华皮蝇的株间差异为0.1%~0.4%,同源性为99.6%~99.9%。说明COⅠ基因是牦牛皮蝇蛆病病原种类分子分类鉴定的可靠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