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前言先秦儒家的王霸思想始于孔子,中经孟子,到荀况则集大成,一共经过了三个发展时期。孔子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是封建领主阶级的思想家,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孔、孟、荀的王霸观点,作为各自“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封建王朝的谏诤制度及对君权的制约机制江兴国一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是以地主阶级为主的剥削阶级对广大农民和其他劳苦民众的专政。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地主阶级在组织政权中长期实行的基本制度。在这种政权制度下,君主和各级行政长官实行的是不同程度上的独裁...  相似文献   

3.
晁错论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当时,地主阶级处于上升阶段,社会上充满了奴隶主残余势力妄图复辟同地主阶级反复辟的斗争。斗争的焦点,集中在三个问题上:恢复奴隶社会的分封制还是加强地主阶级专政的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恢复井田制、发展奴隶主垄断的工商业还是坚持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奖励农耕;在对外政策上,是对侵略者妥协投降还是坚持抗战,反对侵略。这种斗争,表现在统治阶级集团内部,就是儒家路线同法家路线的斗争。晁错在年青的时候,就认真地学习和研究了申不  相似文献   

4.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4):25-25
“一毛不拔”,语出《孟子》,是孟子攻击杨朱的话。《孟子·尽心上》中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子主张为了自己.哪怕拔掉一根毫毛就可以对天下的人有利,他也是不干的。”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曾写过《读孔子界说》一文,认为孔子之学到战国发展成孟荀两大派,两派的区别在于,孟子是孔门的政事之科,他的学问在“经世”;荀子是孔门的文学之科,他的学问在“传经”。从现象上看,梁氏此论,不无道理,尤其是他看到了荀况对理论和文学的关注,实为卓识。但是,梁氏立论于完全脱离了阶级关系的孔孟荀学术渊源的表面现象之上,未能顾及作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最大思想家的荀况,对孔门文学资料,其中尤其是对《诗经》的继承和传播,系从本阶级利益出发的一种批判继承,并非那种简单化了的学术师承关系所能完全囊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冯桂芬的代表作——《校邠庐抗议》中,论证他既继承了地主阶级革命派龚自珍、魏源的先进思想,又为后来的早期改良派思想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冯桂芬的政治思想,标志着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的顶点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面对先秦残酷的社会现实:孟子归因于统治者的暴政,庄子归因于统治本身;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孟子希望统治者行善政,庄子主张“无治”与“返朴”;关于个人修养:孟子注重外放性的“内圣”与“养气”,庄子则主张内敛性的“逍遥”。  相似文献   

8.
封建社会第二阶段的儒法斗争,从汉元帝开始,到唐朝为止,共一千一百多年。这一阶段地主阶级开始由一个进步的阶级逐渐转化成保守、反动的阶级。反映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封建统治阶级转向尊儒反法。儒法斗争由原来新兴地主阶级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变为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和保守派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王充、(公元二七年——约九七年)是东汉时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批判儒家的唯心论先验论,是王充批孔反儒的一个重要方面。王充批判儒家韵先验论,是在“独尊儒术”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西汉后期,地主阶级开始走向反动。当时奴隶主复辟的严重威胁已经过去,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地主阶级历史地位起了变化,由原来代表革新力量的阶级,变成了代表反动力量的阶级。地主阶级为了全面加强对农民的统治,就必然要抛弃革新、前进  相似文献   

10.
封建社会第三阶段的儒法斗争,从宋朝(公元九六○年)建立,经元朝、明朝、到清朝(鸦片战争前)约九百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地主阶级已经走下坡路了,愈来愈反动、腐朽。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更突出;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而中、小地主阶级则要求削减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反对兼并土地。到了明朝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同时,这一时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儒门亚圣的孟子,他的思想至今仍然闪闪发光,令人深思,给人启迪。本文以孟子的赋税思想为切入点,试图透过孟子的赋税思想挖掘其背后阶级立场和价值观,并试图去发现孟子赋税思想在我国税制建设中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孟子是儒家学派第一个提出系统的人性理论的人,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仁政学说和王道理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依据孟子的性善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已不可否认地成为了儒家的正统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子、荀子都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对孟子的法律思想多有继承,但同时又对孟子的法律思想进行了发展。本文立足于传统法律思想宝库,通过分析荀子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及在此基础上的发展,从中提取其具有合理内核的法律思想,为现在的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宋江与高俅,是反面教材《水浒》中两个重要人物。在作者笔下:一个是“忠义之士”,一个是“朝廷奸臣”,一褒一贬,泾渭分明。长期以来,某些评论者也把宋江这个投降派当作“农民起义军的杰出领袖”加以歌颂,当作高俅的对立面人物加以美化。说宋江和高俅之间的斗争是什么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最近,毛主席指出:“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这就深刻地揭露了宋江和高俅共同的地主阶级本质。  相似文献   

15.
【说明】荀况是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王制》是《荀子》中的一篇重要著作。这里的王不是指的奴隶主贵族统治者,而是指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荀况在本篇中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制定了一整套政治纲领、制度。从这篇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法家思想和进步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6.
高姗姗 《法制与社会》2010,(13):291-291
本文探讨了孟子思想中“为民父母”的内涵,着重揭示了这一思想的深层思想根源,并探讨了其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孟子的基本理论之一即"性善论",以及"性善论"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通过孟子的一些具体理论观点的阐述,佐证孟子坚持"人善论"这一观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润栋 《法制与经济》2008,(20):123-124
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管理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是“和”的理念,在现代管理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一章对于理解孟子的人性论具有重要意义,但前人注解对此章一些重要概念和学理的理解颇有分歧.联系孟子完整的思想体系来分析,可以看出以"故"言性、"以利为本"都不代表孟子本人的思想.孟子并不认为人的善性是一个可以从现实人类已然的故常中归纳出来的"理",更不赞成把"利"看成是人性之本.孟子所谓人性善只是说人的心性中有此向善的趋向,对这一趋向既不可无所用心放任自流,也不可用智过度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20.
孟子认为:君子对个人进退的态度应是“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183;尽心上》)这是儒家关于个人与社会,出仕与蜗居态度的概括。课文《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肯定了这种“从容进退”的心态。我便将这种心态引入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既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